問題補充: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題。 郭解,軹人也,字翁伯,善相人者許負外孫也。解為人短小精悍,不飲酒。及解年長,更折節(jié)為儉①,以德報怨,厚施而薄望。然其自喜為俠益甚。既已振人之命,不矜其功,少年慕其行。解姊子負解之勢,與人飲,使之嚼②。非其任,強必灌之。人怒,拔刀刺殺解姊子,亡去。解姊怒曰:“以翁伯之義,人殺吾子,賊不得!睏壠涫诘,弗葬,欲以辱解。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解曰:“公殺之固當,吾兒不直!彼烊テ滟\,罪其姊子,乃收而葬之。諸公聞之,皆多解之義,益附焉。 解出入,人皆避之。有一人獨箕踞視之,解遣人問其名姓?陀麣⒅,解曰:“居邑屋③至不見敬,是吾德不修也,彼何罪!”乃陰屬尉史曰:“是人,吾所急也,至踐更④時脫之。”每至踐更,數(shù)過,吏弗求。怪之,問其故,乃解使脫之;嵴吣巳馓恢x罪。少年聞之,愈 益慕解之行。 洛陽人有相仇者,邑中賢豪居間⑤者以十數(shù),終不聽。客乃見郭解。解夜見仇家,仇家曲聽解。解乃謂仇家曰:“吾聞洛陽諸公在此間,多不聽者。今子幸而聽解,解奈何乃從他縣奪人邑中賢大夫權乎!”乃夜去,不使人知,曰:“且無用,待我去,令洛陽豪居其間,乃聽之。” 解入關,關中賢豪知與不知,聞其聲,爭交歡解。解為人短小,不飲酒,出未嘗有騎。已又殺楊季主。楊季主家上書,人又殺之闕下。上聞,乃下吏捕解。解亡,置其母家室夏陽,身至臨晉。臨晉籍少公素不知解,解冒,因求出關。籍少公已出解,解轉入太原,所過輒告主人家。吏逐之,跡至籍少公。少公自殺,口絕。久之,乃得解。軹有儒生侍使者坐,客譽郭解,生曰:“郭解專以奸犯公法,何謂賢!”解客聞,殺此生,斷其舌。吏以此責解,解實不知殺者。殺者亦竟絕,莫知為誰。吏奏解無罪。御史大夫公孫弘議曰:“解布衣為任俠 行權,以睚眥殺人,解雖弗知,此罪甚于解殺之。當大逆無道!彼熳骞馕滩。 太史公曰:“吾視郭解,狀貌不及中人,言語不足采者。然天下無賢與不肖,知與不知, 皆慕其聲,言俠者皆引以為名! (選自《史記·游俠列傳第六十四》,有刪改)【注】①儉:通“檢”,檢點!、诮溃和ā搬啞,干杯!、劬右匚荩涸诩亦l(xiāng)居住!、苒`更:服勞役!、菥娱g:從中間調解。 1.對下列句中加點詞語解釋有誤的一項是 A.更折節(jié)為儉 折節(jié):改變志向 B.皆多解之義 多:贊揚 C.乃陰屬尉史曰 陰:暗地里 D.言語不足采者 采:風采 2.下列各組句子中,加點詞的意義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組是 A.以翁伯之義,人殺吾子,賊不得 不賂者以賂者喪 B.怪之,問其故,乃解使脫之 其聞道也固先乎吾 C.且無用,待我去 且公子縱輕勝,棄之降秦,獨不憐公子姊也 D.上聞,乃下吏捕解 無傷也,是乃仁術也 3.以下六句話,分別編為四組,全都屬于“天下無賢與不肖,知與不知,皆慕其聲”原因的一組是 ①解為人短小精悍,不飲酒 ②振人之命,不矜其功 ③是人,吾所急也,至踐更時脫之 ④乃夜去,不使人知 ⑤置其母家室夏陽 ⑥解轉入太原,所過輒告主人家 A.①②⑤ B.①④⑥ C. ②③④ D. ③⑤⑥ 4.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A.郭解的外甥逼人喝酒,結果被殺。郭解找到了殺人者,卻又認為外甥死得沒有價值,最終放走了殺害外甥的人。 B.家鄉(xiāng)有人對郭解傲慢無禮,郭解認為是自己德行不高所致,不僅阻止手下殺害這個人,而且替他免除了勞役。 C.郭解被請到洛陽勸解仇家,仇家曲意聽從郭解的話,郭解不想借此提高自己的聲望,囑咐仇家在自己走后還是聽從當?shù)睾兰澋膭窠狻? D.郭解的門客對郭解的所作所為仰慕不已,以致在郭解不知情的情況下,替他殺掉了當?shù)貙ζ湫袨槌钟挟愖h的儒生。 5.將文言文閱讀材料中加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 解使人微知賊處。賊窘自歸,具以實告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