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世宗為什么贈詩與毛伯溫
帝王贈詩
毛伯溫奉命出征安南時,明世宗寫詩一首贈予其,詩名《送毛伯溫》。
與俞大猷
安南地區(qū)叛亂,毛伯溫受命出征,時俞大猷向毛伯溫毛遂自薦,還陳述了自己的作戰(zhàn)方案。毛伯溫看后十分欣賞,還夸獎了他幾句,但最后并沒有任用俞大猷。
修三賢祠
毛伯溫擔任河南巡按御史期間,為了紀念三位詩人,在開封古吹臺上雕塑三賢像,修建了三賢祠。
知恩圖報
毛伯溫年少時受過丁震的資助,后來毛伯溫任兵部尚書、都察院右都御史后,為了報答丁家的恩情,出資在丁家村建造了宏偉壯觀的“鴉鵲巢”。 “鴉鵲巢”堂內(nèi)分上廳、下廳,中間設(shè)有天井,廳上由八根直徑40厘米的石柱支撐起大廳的木構(gòu)梁架,呈三角形屋頂。祠堂內(nèi)雕梁畫棟,造型奇特,形式各異。梁托上雕有人物、動物、花草、鳥獸,千姿百態(tài),栩栩如生,屬于典型的客家建筑風格。
毛伯溫征討安南既用軍事攻略,又用政治攻勢。他調(diào)集兩廣、福建、湖北等官兵12萬余人,分三路包圍莫登庸,又向安南官兵宣傳“揖讓”政策,后不費一刀一箭平定了安南,靖邊安民,創(chuàng)造了明朝有史以來兵不血刃的戰(zhàn)績,擴大了明王朝的版圖。其后,毛伯溫又穩(wěn)固邊防,修筑了很多防御措施,為明朝的邊防作出了貢獻。
《明史》:①伯溫氣宇沉毅,飲啖兼十人。臨事決機,不動聲色。②毛伯溫能任翁萬達、張岳,以成安南之功,不失為持重將。萬達飭邊備,整軍實,其爭復套,知彼知己,尤深識遠慮云。
《四庫全書》:伯溫文格頗疏暢,詩非其長。
明神宗:往征南粵,克清萬里之妖氛,晚遂優(yōu)游,久聞淪謝,眷老成之在念,宜恤典之薦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