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斯為什么不幫扶蘇
在秦始皇的兒子當中,扶蘇因為比較賢德,加上較為愛惜百姓,所以那時候許多人都比較認同他。但可惜的是,在沙丘政變中,趙高和李斯還曾經(jīng)共同謀劃,他們都想要立胡亥為帝,而原本比較賢明的扶蘇因為被冤,最后只能自盡而死。李斯本來就是居于丞相的職位,他也曾經(jīng)為秦朝做出過許多貢獻?杉热焕钏惯@么聰明,他為什么不愿意擁立扶蘇,反而要去幫助不夠賢明的胡亥呢?
在史書中是這樣記載的,說李斯與扶蘇的意見一直不和,如果扶蘇繼承王位的話,那么李斯的地位就保不住了,而如果丞相被罷免的話,通常都不會有什么好下場。因為這個原因,李斯就有了與趙高謀劃除掉扶蘇的動機?烧嫦嘤质窃趺礃拥哪?
我們先來看胡亥那時候為什么會繼位。許多年來,后人因為受到《史記》的影響,對那次政變中李斯和趙高私自篡改秦始皇遺詔的事一直沒有懷疑過。但關(guān)于那次政變的記載卻充滿許多矛盾。
第一點,既然是他們兩個人密謀篡改了遺詔,那么如此機密的事,司馬遷是如何知道的?而且他們兩人的談話還要找個記錄歷史的記下來嗎?再者,依照秦朝的宮廷制度,秦始皇寫遺詔,在場的人應(yīng)該是御史大夫,趙高的職位是中車府令,也就是個管車馬的,這種事他沒道理來參加。即便是秦始皇對趙高十分信任,也不應(yīng)該在傳位這種十分重要的場合下只留趙高一個人在場,反而讓丞相李斯成了一個與此事無關(guān)的人,最后還得靠趙高轉(zhuǎn)達才知道詔書寫的什么。而趙高勸告李斯的話也顯得十分勉強,說如果扶功繼承了王位后就會讓蒙恬當丞相,那么李斯的地位也就不保了。但事實上,胡亥繼承了王位后對李斯就有好處了嗎?而且李斯的女兒與秦始皇的兒子已經(jīng)成了親,如果真要篡改詔書的話,立他的女婿為皇帝不是更好嗎?
第二點,扶蘇在民間的威望很高,所以民間的人都認為他才是將來王位的理想繼承人,但秦始皇不是這樣看的。而且他與扶蘇的意見一直不和,所以才將他發(fā)配,派他去監(jiān)軍。還有許多人認為,既然秦始皇讓扶蘇掌管30萬的軍隊,這其實就是對他的信任。其實不是這樣的,在春秋戰(zhàn)國的時候,都不會讓太子握有兵權(quán),如果一旦掌握了兵權(quán)也就意味著皇帝有將他廢掉的意思,以后王位的繼承人也不再是他了。就好比春秋時期的晉獻公,他在廢太子申生之前,也是讓他去守衛(wèi)邊關(guān)。
第三點,陳勝起義的時候,還說過這樣一句話,意思是這樣的:聽說繼位的本應(yīng)該是公子扶蘇,但他因為多次向秦始皇進諫,結(jié)果就被皇上派去統(tǒng)兵去了。其實這話暗含的意思就是扶蘇已經(jīng)被廢,再者,在秦末的時候,天下大亂,起義不斷,但那個時候各地起事的口號也沒有說胡亥的王位是篡位得來的。
第四點,早些年曾出土過西漢的竹簡《趙正書》,里面已經(jīng)詳細說明了秦始皇確立的王位繼承人是胡亥。本來這本書所持的觀點就是反秦的,如果胡亥真是篡位的話,這本書也沒有任何理由為胡亥辯解。我們都知道秦始皇在后來出巡的時候,身邊帶的人是胡亥,帶著他的目的絕不可能只是讓他游玩的,而是有意將他培養(yǎng)成以后王位的繼承人。
綜合上面所說的可以看出,秦朝末年以及漢初的時候,關(guān)于胡亥篡位這件事,沒有任何人提到過。包括一些書中的記載,也僅僅只是說明了秦朝滅亡的一系列原因,卻唯獨沒有提到過胡亥篡位這樣重要的新聞。所以從各種證據(jù)都可以表明一點,胡亥本就是秦始皇所立的王位繼承人。只不過時間越往后,到了西漢中后期的時候,胡亥篡位這種言論倒是盛行起來了,可見也只是謠言。
接下來我們再來說下李斯,這個人最大的特點就是很會奉迎秦始皇,包括想出的點子,比如廢分封、修離宮等,都是為了迎合秦始皇的心意。再者,胡亥繼位后,生活較為放縱,可他不僅不勸誡,反而還是迎合胡亥的意思?梢娺@個李斯,也是個只顧著眼前榮寵的人,他十分珍惜他的職位,所以對于皇帝所做的決定他都能配合。
所以我們可以看出,當始皇帝想要培養(yǎng)胡亥為繼承人的時候,李斯馬上就提出立胡亥為帝的意思。而《趙正書》也有這么一段記載,可見李斯早已經(jīng)明白了始皇帝的心思,所以他才會去幫胡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