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性和意義
一二九運動得到全國人民的支持和響應。12月18日,中華全國總工會發(fā)表《為援助北平學生救國運動告工友書》。
華北事變后,1935年12月9日,在中共地下黨組織領導下,北平學生舉行聲勢浩大的抗日求救亡游行,史稱一二九運動;其歷史意義促進了中華民族的覺醒,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救亡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一二九運動的歷史性和意義
一二·九運動又稱為一二·九抗日救亡運動。1935年12月9日,北平(北京)數(shù)千學生舉行了抗日救國示威游行,反對華北自治,反抗日本帝國主義,要求保全中國領土的完整,掀起全國抗日救國新高潮。
12月12日,北平學生舉行第5次示威游行,高呼“援助綏遠抗戰(zhàn)”、“各黨派聯(lián)合起來”等口號。這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一次大規(guī)模學生愛國運動。
意義:
1、一二·九運動公開揭露了日本帝國主義侵略中國,吞并華北的陰謀,打擊了國民黨政府的妥協(xié)投降政策,大大地促進了中國人民的覺醒。
2、它配合了紅軍北上抗日,促進了國內和平和對日抗戰(zhàn)。它標志著中國人民抗日民主運動新高潮的到來。
正如毛澤東所指出的,一二·九運動是抗戰(zhàn)動員的運動,是準備思想和干部的運動,是動員全民族的運動,有著重大的歷史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