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位服起源于什么 不同的學位有不同的學位服
學位服,Cap and Gown, 是學位獲得者在學位授予儀式上穿戴的表示學位的正式禮服,是其獲得學位的、有形的、可見的標志之一。
學位服的起源可追溯至12世紀的歐洲,那時,第一所大學在歐洲建立,由于大多數(shù)學生都是神職人員,且多在戶外或沒有暖氣設施的教堂上課,出于御寒需要,它們都會身著色彩樸素的統(tǒng)一服裝。
1222年牛津會議,StephenLangton提出所有教士都應該穿一種叫cappaclausa的套在袍子外面的長披肩。很快新建的大學都采用了這一設計,于是這就成為了學位服的標志。
1321年,科因布拉大學要求本碩博學生都要穿純色長袍。到了都鐸王朝,牛津和劍橋都把此款式作為了學位服的標準。后來為了舒適度,外套逐步被擯棄,而長袍被保留了下來。顏色上則保持純黑。
學位服在美國最早流行于17到18世紀的“殖民地學院”時期,并在1895年首次統(tǒng)一服裝規(guī)范,后又在1932年產(chǎn)生標準的學位服穿著規(guī)范體系。到了19世紀晚期,開始用特定顏色來代表不同學術領域,而顏色的標準也在幾百年以來經(jīng)常改動。而學位服在中國的流行則始于20世紀中期,并在1994年正式確立中國學位服的規(guī)范體系。
不同的學位有不同的學位服
1、學士服
學士服是最基本的學士服,學位帽為方型黑色,學位袍為全黑色,流蘇也為全黑色。至于垂布,按照《學位服著裝規(guī)范》就規(guī)定:“飾邊處按文、理、工、農(nóng)、醫(yī)、軍事六大類分別標為粉、灰、黃、綠、白、紅顏色!
2、碩士服
碩士服的學位帽為方型黑色,學位袍為藍、深藍兩色,流蘇為深藍,垂布與學士服一樣。
3、博士服
博士服的學位帽為方型黑色,學位袍為黑、紅兩色,流蘇為紅色,垂布與學士服一樣。
4、導師服
導師服的學位帽為方型黑色,學位袍為紅、黑兩色,帽流蘇為黃色,垂布與學士服一樣。
5、校長服
校長服的學位帽為方型紅色,學位袍為全紅色,帽流蘇為黃色,垂布與學士服一樣。
學位服穿戴注意事項
1、學位帽
在戴學位帽時,帽子的開口部位置于腦后的正中位置,帽頂須與著裝人的視線平行。
2、流蘇
流蘇系掛在帽頂?shù)拿苯Y上,沿帽檐自然下垂。未獲學位時,流蘇垂在著裝人所戴學位帽右前側中部;學位授予儀式上,授予學位后,由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或校、院、所長)把流蘇從著裝人的帽檐右側移到左前側中部,并呈自然下垂狀。
3、學位袍
穿著學位袍,應自然得體,學位袍外不得加套其他服裝。
4、垂布
垂布為套頭三色兜型,佩戴在學位袍外,套頭披在肩背處,鋪平過肩,扣絆扣在學位袍最上面的紐扣上,三角兜自然垂在背后。
5、內(nèi)搭
應著白色或淺色襯衫,男士應系領帶,女士可扎領結。
6、下裝
男士著深色褲子,女士著深色褲子或,深、素裙子。鞋子,應著深色皮鞋。
我國學位服特點
我國實行的學位服,是根據(jù)國務院學位委員會的決定統(tǒng)一制作的,它既有中國特色,又符合世界慣例。參照國際標準,我國學位服也由學位帽、流蘇、學位袍和垂布四部分組成,款式、顏色與世界慣例大致相同,區(qū)別僅僅是學位袍在袖口處繡有長城圖案,袍的前襟紐扣采用中國傳統(tǒng)的布制黑色“如意”扣,套頭三角兜形垂布采用織有中國民族特色花紋的織錦緞制作,帶有不同于其他國家的民族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