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此句對我們來說再熟悉不過了,不過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此句來自哪首詩運用哪種修辭手法,有很多人都還不知道。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贝司湓妬碜运未脑娙岁懹蔚淖髌贰肚镆箤猿龌h門迎涼有感二首》
秋夜將曉出籬門迎涼有感二首
南宋 陸游
迢迢天漢西南落,喔喔鄰雞一再鳴。
壯志病來消欲盡,出門搔首愴平生。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遺民淚盡胡塵里,南望王師又一年。
翻譯
迢迢萬里的銀河朝西南方向下墜,喔喔的雞叫之聲在鄰家不斷長鳴。
疾病折磨我?guī)缀醢丫韧鰤阎鞠M,出門四望不禁手搔白發(fā)抱憾平生。
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
中原人民在胡人壓迫下眼淚已流盡,他們盼望王師北伐盼了一年又一年。
“三萬里河東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運用了夸張、對偶的修辭手法。
這句詩中的“三萬里”表示長度,形容它的長,是虛指,“三萬里”是夸張的修辭手法。
“五千仞”形容它的高,“岳”指五岳之一西岳華山。
“摩天”意思是迫近高天,形容極高。
“摩”意思是摩擦、接觸或觸摸。
整句詩字數(shù)相等,結構形式基本相同,w.w.w z Q N f c.o.m一對句子意義上也對稱,整句詩還表達了兩個相近的意思,所以運用了對偶的修辭手法。整句詩的意思是三萬里長的黃河奔騰向東流入大海,五千仞高的華山聳入云霄上摩青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