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一篇文章,還是一本書,只要我們反復的讀,對文章就會有更深的理解,那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出處及意思是什么呢?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出處是陳壽《三國志·魏志·王肅傳》:“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
《三國志》全書總共六十五卷,《魏書》有三十卷,《蜀書》有十五卷,《吳書》有二十卷。《三國志》名:為志其實無志。魏志有本紀,列傳,蜀,吳二志只有列傳,陳壽是晉朝朝臣,晉承魏而得天下,所以《三國志》尊魏為正統(tǒng)。
原文如下:
初,遇善治老子,為老子作訓注。又善左氏傳,更為作朱墨別異。人有從學者,遇不肯教,而云“必當先讀百遍”。言“讀書百遍而義自見”。從學者云:“苦渴無日。”遇言“當以三余”;騿柸嘀猓鲅浴岸邭q之余,夜者日之余,陰雨者時之余也”。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是一個漢語成語,其中的“見”,古同“現(xiàn)”,意思是顯現(xiàn)、知道。
“讀書百遍其義自見”的意思是指讀書上百遍,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書意自然領會,指書要熟讀才能真正領會。通常用法是作定語、分句;指導人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