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都聽過紙上談兵的故事,不論你說的多天花亂墜,理論有多好,但你從來沒有類似的經(jīng)驗,沒有實踐過,別人也是不會相信你的。
我們在學(xué)習(xí)的過程中,老師會和我們說“盡信書不如無書”,讓我們不要一味的照著書上的知識模仿,書知識參考和學(xué)習(xí)的工具,我們要自己去動腦和思考書中的含義。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的意思以及道理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這句話出自于《孟子·盡心下》。
原文節(jié)選:
孟子曰:“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吾于《武成》,取二三策而已矣。仁人無敵于天下,以至仁伐至不仁,而何其血之流杵也?”
原文翻譯:
孟子說:完全相信《尚書》,那還不如沒有《尚書》。我對于《武成》這一篇書,就只相信其中的二三頁罷了。
“盡信書則不如無書”告訴我們的道理是: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讀書不要拘泥于書上或迷信書本。泛指任何學(xué)問都要經(jīng)過自己的揣摩,都要進行思考和辨別,不能都聽信前人的或者別人的觀點。人云亦云是不可取的,強調(diào)“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biāo)準(zhǔn)”,注重理論與實踐的相結(ji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