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古人留下的歷史文物還真不少,比如歷史建筑、藝術(shù)品、文物、還有古籍,如兵書、藥書、歷史《漢書》等等,都具有很強的研究價值,對我們后世都有著深遠的影響。
《漢書》,又稱《前漢書》,是中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由東漢時期的史學(xué)家班固歷經(jīng)20多年編撰而成,后來由唐朝的顏師古為之釋注。并于《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漢書究竟是誰的著作
漢書的作者是東漢時期的史學(xué)家班固。班固是東漢大臣、史學(xué)家、文學(xué)家,與司馬遷并稱“班馬”。
班固一生著述頗豐,主要作品有《漢書》、《白虎通義》、《兩都賦》等。
《漢書》全書共80多萬字,有100多篇,包括紀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傳七十篇。記載了從西漢時期漢高袓元年(前206年)到王莽地皇四年(23年)間二百二十九年的歷史,本書分紀,志、表、傳四部分,體例大略與《史記》相同,惟改書為志,廢世家入列傳,并創(chuàng)《刑法》、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五行》、《地理》,《藝文》四志,成為后世紀傳體史書的準繩,其中八表和《天文志》還沒有成槁,由班固妹班昭和馬續(xù)補作。
漢書有四位作者是怎么回事
成書過程
永平初年,班固繼父遺志著手撰書
凡武帝前的歷史皆以《史記》為藍本
武帝以后的歷史:班彪(父親)續(xù)《史記》六十五篇成《后傳》,班固(兒子)移用
班彪(父親)死后,尚有八表和《天文志》未完成,漢和帝命其妹班昭補作,同郡的馬續(xù)協(xié)助班昭完成《天文志》。
故其書先后四人歷三四十年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