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大家心中一定有不少感悟,需要好好地就所收獲的東西寫一篇讀后感了。那么讀后感到底應該怎么寫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駱駝祥子》讀后感合集三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駱駝祥子》讀后感1
駱駝祥子是一部寫一位懷著夢想年輕力壯的祥子,在城市里經(jīng)過買車賣車的過程漸漸變得墮落的小說。
我認為,駱駝祥子恰好反映了我國的舊社會的狀況。那時的舊社會是一個動蕩,黑暗,腐敗的社會。那時的祥子雖然貧窮,但是他會通過自己的努力,改變現(xiàn)狀,過上幸福生活。可是因為那時的社會腐敗,戰(zhàn)亂和黑暗,讓他們一次次失敗,一次次的擁有夢想,但又很快被殘酷的社會打回原……使他們不得不屏棄他們原來的誠實,原來的勤勞,而變得好吃懶做。原因是什么?原因就是因為他們生活在那樣一個吃人的社會,讓他們無法堅持自己的理想。
與祥子相對比,我覺得我是幸運的,因為我是生活在這個和平的年代,只要我們好好學習,長大就能過上幸福的生活,而不會成為像祥子一樣的失敗者。
《駱駝祥子》讀后感2
《駱駝祥子》寫于抗戰(zhàn)前夕,以20年代的就北京為背景,小說剛開始祥子是一個北京城里結實健壯的年輕車夫,從早拉到晚,都不曾覺得累,懷揣著夢想,一心想著存錢買輛屬于自己的車。因為有了自己的車就可以自食其力,不用出車份,可以拉“整天兒”。這是他簡單又樸實的愿望。一個從農(nóng)村來的小伙子帶著這個愿望僅靠自己強壯的身體來到北京闖蕩。滿腔熱情,心里充滿愛心的他雖然一心想儲錢卻從不搶老人的車,不逼顧客給多少錢,只是簡單的說瞧著給。他勤勞、節(jié)儉,即使生病也不舍得花錢買藥。從他的身上我感受到了勞動人民的艱苦也看到了一個淳樸善良的人物形象。經(jīng)過整整三年的奔波和努力,他湊足了一百塊錢,買了一輛屬于他自己的車,把這天當做他的生日來慶祝。讓人不禁覺得有點傻卻又讓人覺得很實在。只是可惜好景并不長,拉了半年的車,在一次外出拉車的路上,碰到了十幾個兵。他連人帶車被兵給捉去了。他的夢想落空了。花了三年的時間辛辛苦苦才買到的車就這樣沒了。他僥幸從軍閥部隊逃回北京,途中賣掉了他從死亡線牽回來的駱駝,也是他的小名駱駝祥子的由來。
《駱駝祥子》讀后感3
文中的許多比喻讓人不得不為老舍先生的文采折服。“他對她,對自己,對現(xiàn)在和未來,都沒辦法,猶如是碰在蛛網(wǎng)上的一個小蟲,想掙扎也來不及了”形象地寫出了祥子的無奈;“他的心像一個綠葉,被個蟲兒用絲給纏起來,預備作繭”寫出了祥子的不安;“雖然明知是不得了,可是目前總不會立刻就頭朝了下;猶如是到日落的時候,遠處已然黯淡,眼前可是還有些亮兒,就趁著亮兒多走幾步吧”,這話猶如寫出了子夜的感覺。
《駱駝祥子》主題在于揭示個人奮斗不是勞動人民擺脫貧困改變境遇的途徑。從文章的閱讀來看老舍先生毫無疑問的達到了目標,而我更關注個性發(fā)展對我們的啟示。祥子一次次為目標奮起所做的努力,以及早期昂揚向上的姿態(tài)和面對困難時對自己的告誡與慰藉都是值得我們?nèi)テ肺秾W習的。假如現(xiàn)時代出現(xiàn)一個祥子那樣的人他多半會是成功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