認(rèn)真讀完一本著作后,相信大家的視野一定開拓了不少,此時需要認(rèn)真思考讀后感如何寫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城南舊事》有感(集錦三篇),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讀《城南舊事》有感1
《城南舊事》是臺灣作家林海音的作品,讀起來令人手不釋卷。
《城南舊事》是一本自傳體小說,說的是在20年代末,六歲的小姑娘林英子住在北京城南的一條小胡同里。經(jīng)常癡立在胡同口尋找女兒的“瘋女人”——秀貞,是英子結(jié)交的第一個朋友。秀貞曾與一個大學(xué)生暗中相愛,但后來大學(xué)生一去不返,秀貞生下的女兒小桂子又被家人扔到城根下,生死未卜,英子非常同情他。英子得知小伙伴妞兒的身世很像秀貞的女兒小桂子,后來又發(fā)現(xiàn)她脖頸后的青色胎記,便帶妞兒去找秀貞。離散六年的母女重新相認(rèn)后,秀珍立刻帶妞兒去尋找爸爸。不想母女倆卻慘死在火車輪下。后來英子一家又遷至新簾子胡同。影子又在荒園中認(rèn)識了一個厚嘴唇的年輕人,有分不清其實好人還是壞人。不久,英子撿到一小銅佛,被暗探發(fā)現(xiàn),抓走了年輕人。還有蘭姨娘和宋媽也是作品中的重要角色,蘭姨娘敢于爭斗;宋媽的.孩子一個被淹死,另一個被丈夫馮大明賣了,心里十分傷心。后來,英子的爸爸因病去世,英子隨家人乘上遠(yuǎn)行的馬車,告別了童年。
《城南舊事》讀罷,我心中像打翻的五味瓶,百感交集,五味雜陳。
英子的童年中有太多的人離去。年輕人,不是說好一起去看海嗎?蘭姨娘,你和德先就這樣離開了?宋媽,你回老家后的生活可好?還有英子的爸爸......英子的童年是曲折的,又是七彩的。她的童年里有歡樂,也有悲傷,又得到,也有失去。
此時,我感覺有一大團(tuán)什么東西堵在心頭,想表達(dá),卻又不知道該如何表達(dá)。
讀《城南舊事》有感2
最近讀了林海音作家的《城南舊事》一書,讓我深有感觸。
其中最讓我感動的是《爸爸的花兒落了》中,英子在六年級畢業(yè)典禮那一天,想起了她以前上學(xué)的時候睡晚了,第二天就不想去學(xué)校的事,父親耐心勸說讓其去上學(xué),但她仍然不肯去,于是英子的`爸爸就拿起雞毛撣子打了英子,英子才委屈又無奈地去了學(xué)校?墒沁@天忽然變天了,大風(fēng)刮得每個行人都縮著脖子裹緊了衣裳加快了腳步趕路,英子的父親想起英子早上還是穿著昨天的單衣去的學(xué)校,趕緊回家拿了一件花夾襖往學(xué)校送去。此時風(fēng)更大了,伴著狂風(fēng)又下起了大雨,可是父親卻沒有帶傘,冒雨把夾襖送到了學(xué)校。當(dāng)英子看到父親時,對早上的事后悔不已,決心以后不再遲到,而是要等待校工來開校門。
此時我想起了我的爸爸每天早上送我上學(xué)的情景。記得一二年級的時候,學(xué)校離家比較遠(yuǎn),爸爸單位就在家旁邊隔條馬路,可爸爸還是每天和我一起早早就起床,并風(fēng)雨無阻的每天送我上學(xué)。一晃二年過去了,學(xué)校的課業(yè)漸漸多了,爸爸為了不想讓我在路上浪費太多的時間,我們家就搬到了學(xué)校旁邊,步行只要幾分鐘就可以到學(xué)校了?砂职钟X得學(xué)校附近車輛太多,又要過馬路,他還是堅持每天要送我上學(xué),并為我扛著沉甸甸的書包。上學(xué)的日子,每天路上都有我倆的身影,那個小影子越長越大,一眨眼我也六年級了。
我的爸爸陪著我在這條路上往返了千遍,每天每天沒有什么特別,看完《城南舊事》讓我感慨頗深,我一下子明白了父愛是多么的深沉和偉大,點點滴滴都滲透在平淡的日子里,卻永遠(yuǎn)都銘刻在我的心里。我也會向英子一樣,明白大人的良苦用心,并以自己的實際行動來證明自己真的長大了。
讀《城南舊事》有感3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一壺濁酒盡余歡,今宵別夢寒……”這首驪歌,如一粒石子,墜入我記憶的湖里,使湖面泛起漣漪。在這個特殊的清明節(jié),我再一次翻開了《城南舊事》一書,聽著窗外滴滴答答的雨聲,我似乎聽見陣陣駝鈴,又好像聽見外曾祖父母的呢喃。
《城南舊事》一書透過了英子稚嫩的雙眼,去觀察大人世界的喜怒哀樂,悠悠的敘述中夾雜著淡淡的憂傷,又充滿童趣。那一個個平靜的文字,將我?guī)氲接⒆铀?jīng)歷的事中,每一個故事都讓我思緒翻涌。
記得五年級的時候,我第一次在語文課本上看到“冬陽童年駱駝隊”一文,就被英子的純真打動了。爸爸告訴英子,領(lǐng)頭的駱駝系上鈴鐺是為了驅(qū)趕狼,而英子卻說,駱駝在沙漠中行走悄無聲息,一定是拉駱駝的人耐不住長途寂寞,給駱駝系上鈴鐺以增添情趣。多么可愛的姑娘!那時我就在想。當(dāng)語文老師講到英子學(xué)駱駝咀嚼的時候,有的同學(xué)笑了,大概是在笑英子傻吧?晌也⒉挥X得,也許是因為我有與英子相似的童趣經(jīng)歷吧。
我想起了我的小時候,有問不完的奇怪的問題,做不完的奇怪的事。陽光明媚的上午,我蹲在外曾祖母的小屋外看螞蟻覓食,問為什么螞蟻爬的如此整齊?聽到我問外曾祖母立馬咧開嘴笑著說:“那是螞蟻在搬家哩!”陰雨綿綿的中午,我坐在外曾祖母的床邊,問為什么穿襪子睡覺的孩子會長不高?外曾祖母一臉神秘的說:“襪子怪困住了你的腳丫子嘞!”微風(fēng)拂面的下午,我看外曾祖父編雞籠,竟央求他給外婆帶回來的小貓做一個籠子。外曾祖父二話沒說,用那布滿老繭的手拿起那被磨的鋒利的柴刀削竹條,最終我得到了一個迷你版的雞籠。夏天來了,我問草叢里跳躍的是什么?不一會兒,外曾祖父便笑盈盈地遞給我一個裝著蚱蜢的罐子。許多年后,我才明白穿襪子睡覺不衛(wèi)生,但外曾祖母那而慈祥的臉卻深深印在我的腦海;當(dāng)我再次看到那個已經(jīng)發(fā)霉的雞籠,我也會發(fā)笑;而現(xiàn)在那小屋旁的.空地已經(jīng)雜草叢生了吧?我總是問啊問,但我很幸運有外曾祖父母小心翼翼的守護(hù)我的童心,正如英子的爸爸一樣。
英子的世界總是單純美好的,無論對誰英子都是真心付出。人們總說惠安館的秀貞是瘋子,可英子卻愿意走進(jìn)她的內(nèi)心,甚至答應(yīng)幫她尋找小桂子;厚嘴唇的人,英子也愿意聽他講故事?墒堑阶詈螅瑹o論是秀貞、妞兒,厚嘴唇的人,還是蘭姨娘、宋媽,甚至是她爸爸都離她而去了!隨著年齡的增長,我也明白了成長就是一首首驪歌,每一次離別,都是一次蛻變。外曾祖父母離去,我的童年也就告一段落了。等再回首,只剩行色匆匆。
在清明時節(jié),我讀著英子,想著外曾祖父母,想著那漸行漸遠(yuǎn)的歡樂,然后將它放進(jìn)了內(nèi)心深處。
“長亭外,古道邊,芳草碧連天……問君此去幾時來,來時莫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