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味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對人生或者事物一定產(chǎn)生了許多感想,這時就有必須要寫一篇讀后感了!但是讀后感有什么要求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讀聊齋志異有感3篇,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讀聊齋志異有感1
寒假期間,有一天,媽媽帶我去書店讀書,我在書店讀了《聊齋志異》,便有感而發(fā),寫出了一篇讀后感。
聊齋表面雖然是些妖魔鬼怪與書生仙士敵對與情感的故事,內(nèi)在卻透露著封建王朝的黑暗面,如其中的《席方平》這一章,在人們看來,但是只是寫閻王、郡縣城隍受羊家賄賂,不問青紅皂白將席方平以及其父親加以酷刑,不允其再告貪贓枉法的官吏與羊家,最后二郎神給席方平平反,將羊家、郡縣城隍以及閻王加以重罰,使羊家財糧一日比一日少,席家財源不斷。
其實暗地里透露著舊社會貪贓枉法的官員受賄、官官相護,置善者水火于不顧,對惡人萬般恭敬,這才導致百姓民不聊生。我十分佩服聊齋志異的作者蒲松齡的勇氣,在那樣一個黑暗的社會,他的作品若被惡人讀出,隨時都會被揭發(fā),收到官府的`嚴刑審問,甚至還會影響到身家性命。同時,我們也要學習蒲松齡正直善良勇敢的精神,不做傷天害理的事情。正如李世民的《百字箴言》所說“交友德之朋,絕無義之友。取本分之財,戒無名之酒。”
在《聊齋志異》中,每個妖都有情有義,我很喜歡這本書。
讀聊齋志異有感2
蒲松齡《聊齋志異·司文郎》講述了一個古時候讀書人文章之優(yōu)劣雖關(guān)乎及第登科,但與文章相比冥中取士更看重的是一個人的德行的故事。而聯(lián)系作者蒲松齡在科場上一生郁郁不得志的經(jīng)歷,則可略略體悟其作此文的意義:一是要為自己無緣仕途的原因進行一番分析,另一是要為后世有志于仕進的讀書人作一番勸誡。讀書人要注重修德,砥礪心性,完善自身。
"不尤人則德益宏,能克己則學益進。"這是生前同樣失意于科場上的宋生對王平子說的一句話,這句話也像是作者借故事人物之口而抒發(fā)以自勉之語。為科舉半生碌碌的蒲松齡,始終未能得意騁懷,在那樣一個讀書人以進士為務的時代,又怎奈何命運的磨折?與德為鄰,以戒為師,更加顯其非同一般之人格光輝。念及今日在碌碌風塵中的凡庸吾輩,又何不可將之作為一句警醒之語?
人生并非是一帆風順。倘若一遇及不順心之事則一味埋怨,歸咎外物,不從自身尋找半分原因,即是萌生了"尤人之心",此心不除,必將為煩惱纏繞。若以未有一個顯赫的出身而怨,則必當為虛榮所奴役;若以外人不善眼光而怨,則必當為戾氣侵襲;若以命運不濟而怨,則必當牢騷滿腹。試想一個人為以上諸多惡念纏繞,何言克己?任憑惡念肆意生長,又怎會遇上好運氣?
孔子曾和子貢對話。子貢問:"有一言可終身行之者乎?"孔子答:"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不尤人則德益宏"與圣賢所推行的"恕"道頗為相似,皆重修德容物。它是要人們懷一顆寬容之心,而非欲塑造一具不辨是非的麻木之魂。"能克己則學益進"之"克己"并非提倡一種逆來順受的觀念,而是宣揚一種在堅守中卻能積極向上的精神。它是在犯錯之后,能夠沉下內(nèi)心,細思原由,不輕易歸咎他人的內(nèi)。凰窃谧非罄硐氲牡缆飞,縱然一事無成,卻能夠由于竭盡全力而坦然釋懷的`胸襟。就如蘇軾,縱使悵然于仕途,卻終究能夠"一蓑煙雨任平生"坦坦蕩蕩立于人世;就如司馬遷,縱使罹遭隱隱創(chuàng)傷,卻終究能夠"究天人之際,通古今之變"為時代作不朽之文章。
日月忽其不淹兮,春與秋其代序。
秋霜降者草花落,水搖動者萬物作。
萬物更替,斗轉(zhuǎn)星移。世間萬物都難奈時間巨浪之淘洗,終將消逝無痕跡。時間可以讓原先各自珍重的事物變成一文不值,也可以讓原先各自的怨懟變得毫無意義。如故事中的余杭生,在青年時期以文字自得睥睨外物,深不為禮,同為赴試而為人謙遜的王平子難堪其傲以致有"文人相輕"之意?墒,歲月如利刃,無論你是否愿意,終將砍削那高凸的棱角;歲月如秋霜,無論你是否允許,終將染白那烏黑的雙鬢。微微沉吟,更又何必為那瑣碎之事耿耿于懷,徒添戾氣。
故事的結(jié)尾這樣說,又經(jīng)過許多年,當其二人再次相遇時,行狀已與昔日大異,原文如是:"(王平子)遇余杭生與旅次,極道契闊,深自降抑,然鬢毛斑矣。"此情此景,正是作者對其二人歷經(jīng)滄桑后,包容外物、淡看世事的寫照。彼時,其早已不為紅塵中所謂的富貴羈絆,更又何必馳騖于紛紛擾擾的科考途路?
讀聊齋志異有感3
不知什么時候起,喜歡上了讀書,喜歡上了《聊齋志異》。
《聊齋志異》是中國古典小說的優(yōu)秀典范,初中時學的《口技》等,都是出自《聊齋志異》,以前看到《聊齋志異》總覺得不適合我們這個年齡段看,甚至現(xiàn)在也以為是比我們年齡更大的人看的。也許是與蒲松齡老先生描寫的故事有關(guān)吧。
《聊齋志異》一書中,談的大多數(shù)是鬼,狐,通過鬼狐寫人鬼之間的戀愛,神鬼之間的私情。在我們心中鬼狐都是一些壞的惡劣的東西,而在老先生的筆下,塑造的確是一些善良可愛的狐鬼花妖,神異靈怪,現(xiàn)在電視上《聊齋》也被廣泛的觀看,也許是因為里面形形色色的故事有關(guān)吧。
在《聊齋》中,總會讓人感覺到有對社會的不滿,也許這與作者的經(jīng)歷有關(guān)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