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品讀完一部作品后,相信大家都積累了屬于自己的讀書感悟,這時最關鍵的讀后感不能忘了哦。那么我們該怎么去寫讀后感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傅雷家書》讀后感2023(優(yōu)秀),歡迎閱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在我們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親情與孝道占據(jù)著極為重要的地位。孩子無論長多大,有多少成就,在父母眼中,依然是孩子。正如《傅雷家書》中的主人公之一傅聰(已是八旬老翁)所說:“我覺得許多人老是問我家書的事,好像我還是個小孩子似的。我已經(jīng)不再是‘家書’中的小孩子嘍!”
是啊,當我們一代又一代人還在捧讀《傅雷家書》時,傅聰已經(jīng)漸行遠,自成一“家”――一個性格獨特、博學多才、憤世嫉俗的世界聞名的大鋼琴家。他的身上,有著鮮明的雙重疊影:音樂的傅聰和人文的傅聰。音樂的傅聰,充滿著詩情畫意和幻想,被稱為“鋼琴詩人”。他的琴聲中,有一種純凈、質樸以及神幻般的古典美;而作為人文傅聰,他對中國傳統(tǒng)文化涉獵甚廣,他學識淵博,且直言不諱。他的身上,有著矛盾的兩重性:叛逆和順從;細膩和粗獷;正直與寬容;詩情與悲壯。
看到這樣擁有諸多光環(huán)的傅聰,不由得又讓我們想到了《傅雷家書》中那個苦心孤詣、嘔心瀝血的父親,那個既對兒子專業(yè)要求極為嚴苛、又對生活瑣事關愛有加、既從思想上引領又從情感上幫助的父親帶給我們太多的感動和震撼。現(xiàn)實生活中,有太多的“父子如敵人”的例子,讓人傷感讓人憂,回看傅雷傅聰之間的父子情,既是摯愛的親人又是和諧的師生,既是相通的朋友又是心靈的知己。一封封飽含舐犢深情的家書給了我們太多的思考和啟示。
“昨夜一上床,又把你的童年溫了一遍。我和你媽媽老是想著你兩三歲到六七歲間的小故事,像一幅幅的小品圖畫,使我們又快樂又惆悵。”這恐怕是為人父母者經(jīng)常會做的事情,尤其是在孩子慢慢長大,離家遠行的時候。想到兒子臨去軍營的前一夜,自己不也是徹夜難眠,凌晨三點鐘又起來給兒子寫了一封信,似有千言萬語要說,到最后無非又是注意身體,好好學習,聽從指揮,服從命令之類的俗語。傅雷夫婦這樣的大知識分子也不例外,但他們卻有了這樣無與倫比的幸福:“兒子變了朋友,世界上有什么事可以和這種幸福相比的!”而且,傅雷毫不掩飾自己對兒子優(yōu)點的夸贊:“我與你相處的過程中學到了忍耐,學到了說話的技巧,學到了把感情升華!”能從孩子身上學到知識,真是一個好父親!
在對音樂的談論交流中,傅雷展示了極深的藝術造詣,他不止一次地教導傅聰,繪畫、音樂、文學等都是相通的,作品需要注入自己的感情,才能打動人,并非需要刻意追求華麗的美。“藝術是目的,技巧是手段,老是只注意手段的人,必然會忘了他的目的。”其實這一點對我們?yōu)槿藥熣咭嗪苡袉⑹疽饬x。我們的每一節(jié)課都可以看作我們的作品,我們不能只注重課堂教學的技巧,更應該注重孩子們的學情,注重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這是一個師生共同成長的過程。我們的目的是什么?當然是能讓孩子們真正學到知識,所以,只要我們有一顆熱愛教育的心,對課堂教學傾注我們的真情,相信一定會有更大的收獲!
因為傅聰出國早,接觸西方文化較深,但他并沒有因此而忘了祖國,忘了祖國的傳統(tǒng)文化。這和傅雷的悉心教育是分不開的。在兒子取得巨大榮譽時,他這樣提醒,“孔子說的‘富貴于我如浮云’,現(xiàn)代的‘名’也屬于精神上‘富貴’之列。身外之名,只是為社會上一般人所追求、驚嘆;對個人本身的渺小與偉大都沒有相干。”在對待感情方面,他這樣引領,“古語說,‘君子之交淡如水’;又有一句話說,‘夫妻相敬如賓’?梢娭挥衅届o、含蓄、溫和的感情方能持久,夫婦到后來完全是一種知己朋友的關系,也即是我們所謂的終身伴侶。”
在中西方文化差異方面,他這樣分析,“中華民族多數(shù)是性情中正和平、淡泊、樸實,比西方人容易滿足。中國人的理想是追求智慧而不是追求信仰。我們只看見古人提到徹悟,從未以信仰堅定為人生樂事(這恰恰是西方人心目中的幸福)。”在理財方面,他這樣開導,“老話說得好:開源不如節(jié)流。我們的欲望無窮,所謂‘欲壑難填’,若一手來一手去,有多少用多少,即使日進斗金也不會覺得寬裕的。”在寫中國漢字方面,他這樣糾錯,“‘戰(zhàn)戰(zhàn)兢兢’勿寫作‘競競’,‘非同小可’勿寫作‘豈同小可’。”這就是一個中國知識分子,這就是一個中國父親,時刻提醒著海外的游子不要忘了中國的文化,不要忘了自己的祖國!
更難能可貴的是,父親屢次告訴兒子,多寫信多討論問題,就是多些整理思想的機會,許多感性認識可以變作理性認識。這樣的訓練不能漠視。多寫信可以隨時有新的啟發(fā),幫助今后的學習。“人總得常常強迫自己,不強迫就解決不了問題。”正是有了這樣的逼迫,才有了我們喜歡的《傅雷家書》。
回到現(xiàn)實生活,我們是否也應該多些時間、多些思考給自己年邁的父母,給正在成長的孩子,給班級里的學生寫點東西,做些記錄。致我們快速逝去的歲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