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我第三次讀《實踐論》了,這次的讀后感是我直接在備忘錄寫的,直接一氣呵成,所以有錯誤還請大家指教,內(nèi)容如下:
人的認識是和物質生產(chǎn)緊密相連的,在沒有階級的社會,每個人都被賦予生產(chǎn)人的身份,進行著生產(chǎn),而認識也只是來源于生產(chǎn)。在階級社會,人們的社會活動就不僅包括物質生產(chǎn),還包括階級斗爭,政治生活,科學文化生活等等。尤其是階級斗爭,使得人們的認識更加全面,更加深刻。每個人都被打上了階級思想的烙印。
馬克思主義者認為,人的認識是由低到高逐漸發(fā)展的,對于自然科學,社會生活,也是一步步由低到高發(fā)展。在人類漫長的歷史中,有很長一段時間,由于剝削階級對歷史的偏見和扭曲,以及生產(chǎn)范圍的局限性,導致了人們的認識是片面的,且不是很客觀的。而隨著生產(chǎn)力的發(fā)展,社會矛盾的激化,無產(chǎn)階級開始登上歷史舞臺,此時,人們通過階級斗爭,認識逐漸變得全面和客觀。
馬克思主義者應該奉行社會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任何脫離實踐的理論都是不夠具體的,片面的,當人們通過實踐,得出來了預期的結果,那么,就可以得出相對具體和全面的結論。馬克思的辯證唯物法有兩個典型的特征,第一個就是具有階級性,那就是馬克思旗幟鮮明的聲稱辯證唯物法是為無產(chǎn)階級服務的,第二個就是實踐性,一切的理論都脫離不了社會實踐。
起初,人們在開始認識一個事物,或者進行某種社會活動的時候,都是通過觀察,了解了事物或者活動的表面。比如:社區(qū)招募志愿者,起初只是說明了要干什么,但是沒有把可能發(fā)生的情況告知;蛘弋斘覀兛匆槐緯鸪蹩赡苁强戳丝春喗,或者包裝精美。這就是一種外部的認識,這種認識是感性的。當我們開始進行志愿活動的時候,我們才發(fā)現(xiàn),這個活動變化性很大,跟我們所想出入很大,這時我們通過一天的志愿服務,收貨了很多知識(例如這個活動剛開始宣傳的是搬書,但是去了之后雖然剛開始搬書,但是搬完之后有人給你們講東西,還可以自由的看書);或者看一本書,當我們打開書仔細的閱讀文字,感受作者真的所要表達的東西,這個時候我們才能清楚,這本書到底是下里巴人還是陽春白雪。經(jīng)過這些過程,我們才能從感性的認識轉到理性的認識,才能夠得出一定的結論。
單純的感性或者理性都是不可取的,純粹的感性,那就是陷入了“唯經(jīng)驗論”的思想陷阱中,有些人只會奉行自己的那套感性想法,相信自己那些不通過深入認識而得來的經(jīng)驗,或者奉行別人的經(jīng)驗,以此作為金科玉律。最典型的就是那些教條主義者,把蘇聯(lián)經(jīng)驗奉為圭臬,而無視中國革命的直接經(jīng)驗。純粹的理性也是不夠的,這樣只會陷入“唯理論”的思想陷阱中,沒有感性的認識,理論只會脫離現(xiàn)實生活,脫離實用性,也許這個理論是對的,但是不被實踐的,或者脫離時代背景的,那就是有問題的。所以感性和理性的認識是缺一不可的。
那么是不是有了感性和理性的認識,人們的認識就完成了呢?當然不是,有了理論,那就得進行社會實踐。
而不是把經(jīng)過感性和理性思考的理論束之高閣。是不是說經(jīng)過了社會實踐,那么認識就結束了呢?那也不是,當我們進行感性和理性的認識的這個過程,也許會發(fā)生社會環(huán)境的變換,這時,我們的認識也許就落后于實踐了。例如,在雙十二事變后,國共聯(lián)合,結束了長達十年的土地革命戰(zhàn)爭,一些在南方進行游擊的部隊不能及時的接收到這個消息,不清楚社會局勢的變化,他們的行動綱領,行動指南還只是推翻蔣介石政府,打到地主階級。但是此時社會矛盾已經(jīng)從國內(nèi)轉向國外,日本和中國的矛盾已經(jīng)大于國共之間的矛盾。這就是社會局勢的變化造成了認識的落后,雖然理論正確,可是不能進行很好的實踐,甚至可謂錯誤的實踐。那么只有不斷的認識,不斷的實踐,才能避免認識落后實踐的錯誤。當認識快于實踐時,那就是犯了左的錯誤,犯了冒險主義的錯誤。這樣的理論也是不符合當前社會局勢的實踐的。
通過實踐而發(fā)現(xiàn)真理,又通過實踐而證實真理和發(fā)展真理。從感性認識而能動地發(fā)展到理性認識,又從理性認識而能動的指導革命實踐,改造主觀世界和客觀世界。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這種形式,循環(huán)往復以至無窮,而實踐和認識之每一循環(huán)的內(nèi)容,都比較地進到了高一級的程度。這就是辯證唯物論的全部認識論。
社會發(fā)展到今天,繁雜的信息和浮躁的風氣不斷盛行,人們很難靜下心來去思考問題,大多數(shù)都是快餐式的獲取知識,運用知識,卻很少有人能深入研究一些東西。這和現(xiàn)在的社會結構和制度有一定的關系,也和資本對社會的腐化有一定的關系。所以我們不能因為如此而真的喪失反抗,喪失實踐的勇氣,這種低迷的狀態(tài)才是最可怕的,他會讓的變得如行尸走肉一般,雖然這種行尸走肉的生活未嘗不是一種生活,但是,你的初心真的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