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本站   
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注冊 
   
答案網(wǎng)
  
 
 首頁 | 語文答案 | 數(shù)學(xué)答案 | 英語答案 | 物理答案 | 化學(xué)答案 | 歷史答案 | 政治答案 | 生物答案 | 地理答案 | 課后答案 | 日記大全 | 作文大全 | 句子大全 | 美文閱讀
 欄目類別:讀后感大全

長安的荔枝

更新時間:2024-5-27  手機版

昨日下午花了幾小時讀完了馬伯庸的《長安的荔枝》,讀博以來歷史小說看的比較少了,這么一口氣讀完整本書的經(jīng)歷上一次還留存在碩士期間看黃仁宇的《萬歷十五年》。昨日摘錄了幾句在閱讀時覺得感觸頗深的文字聊以回味,F(xiàn)如今看雜書一般都是為了解悶,不求甚解,看過就忘,今晨起來發(fā)現(xiàn)對此書中有些場景的感悟仍然清晰,那就隨便寫幾句記錄下這次的觀書有感。 

全書場景中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是這么幾處:

① 第二章阿僮問李善德沒成算的事,你干嘛還干?他答: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作為一個樂天行動派,這句話是說到了我的心上。在這不確定的人生中有兩件事情是確定的,第一就是時間不復(fù)返,第二就是歸途都向死。所以,珍惜你的時間,去做你想做的事情,愛你想愛的人,凡事盡力而為,做到讓自己不遺憾,心安便是晴天。要結(jié)果,但過程更重要

② 第四章林邑奴感懷當(dāng)初那一杯荔枝酒背后的尊重與平等,告密后前去警示李善德,赴死保護了他的安危。臨死前他苦笑道:向主人盡忠,乃是我的本分,跑來示警,是為了向大使報恩。不知圣人行事是否可以完全脫離個人立場?浮沉于世的蕓蕓眾生都有自己的立場。那一抹苦笑,藏盡了人生多少的無奈不得已,自由翱翔,是雄鷹的姿態(tài),被牽引的紙鳶,終究不能飛向自己想去的地方。最終力假于物,掙脫枷鎖的羈絆,寧為玉碎堅持的是一份感恩之心。人沒有好壞,只有立場之分,愿我們都能懷以善念待人,對于自己理解不了的人和事,尊重、學(xué)習(xí)并甄別

③ 第五章詳細書寫了李善德奉旨前去嶺南安排運送荔枝到京過程中的事與愿違。這一章讀下來,我看到了真實,這就是人的生活。出行前李善德做好了萬全的計劃,意外之一來自于他和胡商蘇之間的買賣不成,加之趙欣寧自作主張的排憂解難,最后導(dǎo)致了仁義不在。李善德沒努力過嗎?他有盡力在楊國忠面前努力促成之前和蘇之間的承諾,但是人只顧及自己的利益,居廟堂之高,楊不憂其民,想起之前小時候看春光燦爛豬八戒里面有一只貓妖,它的獠牙一旦出現(xiàn),不吸到血是不會善罷甘休的。所以,事情的成敗有時候和努多大的力沒關(guān)系,隨風(fēng)起舞,落舞于止風(fēng)前。我昨天一度還在想李和蘇之間的誤解如果在當(dāng)初蘇拿著給他的慶生之禮來見他時他兩真誠地好好交流,說不定可以化解。能化解嗎?這里又回到上面所說的立場,有時候人和人之間的惺惺相惜除了三觀一致,可能也包含了立場相同。他們的友情之前建立在目標(biāo)一致,立場相同,所以可以對酒當(dāng)歌,人生幾何。而現(xiàn)下,大家各為其主,說的難聽點各自心懷鬼胎,我想要你給我經(jīng)商權(quán),你想要我的雙層甕,我相信他們之間存在過君子之情,但是是否可以撐得起當(dāng)下這一份的理解,不可知。理解是基于共情,少了任何一方的參與都是徒勞,與其做一些徒勞無用之功,還不如讓它自由生長。再后面是李善德阻止趙欣寧砍伐荔枝樹那一幕場景,我當(dāng)時閱讀完的感受是謝謝作者還原了一個真實的人。自行腦補一個番外:阿僮,對你說過的話,我都記得,也都為真,若我可以,定當(dāng)踐行。但是這世間之事若能如當(dāng)初所言所期待那樣發(fā)展,那美美與共天下大同;人生若只如初見這樣的文字就不會流芳百世,千古傳頌。事物的走向更多的時候是視情況而定,箭在弦上,不得不發(fā)。我無能為力,但是向大家承諾的話,我記得。后來的李善德不敢相信任何人,只能壓榨自己,此時的他心中只有荔枝,早已忘了自己,那時候的他,想的更多的可能不再是就算失敗,我也想知道,自己倒在距離終點多遠的地方;而是,事已至此,我不能失敗,我只有一條路,那就是向前走。

④ 第六章李善德守護文人氣節(jié)直面抨擊楊國忠。這一個場景讓我想起一句話:讀圣賢書所謂何事?他放棄了唾手可得的加官進爵、榮華富貴,甚至賭上自己的身家性命,只為堅持心中那份正義,為天下苦寒人士發(fā)聲。為官者,當(dāng)愛民,在其位,謀其職。名利轉(zhuǎn)眼皆成空,當(dāng)你跳出自我加固的怪圈客觀看待事物的發(fā)展,或許會發(fā)現(xiàn)人間正道是滄桑。讀圣賢書所謂何事呀?在此引用自己一直很喜歡的兩句話:天行健,君子當(dāng)自強不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⑤ 李善德妻子回復(fù)阿僮說:我嫁的是他,又不是長安。這段對白前有個引子,當(dāng)初李善德決定堅持心中道義抨擊權(quán)謀時問自己妻子的意見,妻子理解自己丈夫的糾結(jié),讓他去做自己認為對的事情,看似是娶妻如此,夫復(fù)何求,但是從這個細節(jié)中我看到的是夫妻之間彼此的尊重與信任。當(dāng)年華山上那句我怕死,但我更怕你一個人留在山上會沒命,她看到了他品性的最低處,這個看似笨拙,膽小,窩囊的男人會用生命去守護他所珍視的東西,安心將自己托付。愿有人與你共黃昏,問你粥可溫,與你共浮沉,愿有往事可共回憶,且以深情共白頭。

 安史之亂長安淪陷,李善德得知后病了,望著北方,說那是因為荔枝吃多了上火。持節(jié)云中,何日遣馮唐?

感謝作者塑造的這個有血有肉的芝麻小吏,從他的身上,人們總能窺得自己的身影,或許我們都一樣~

 


 相關(guān)推薦
 熱點推薦
CopyRight @ 2021   讀后感大全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