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教學活動中,每位教師都曾碰到過“學困生”,而如何在教學活動中對“體育學困生”進行轉化教育,是每位教師都力求解決的問題。通過我自己的經(jīng)驗總結,可通過以下幾個方面進行教育轉化:教師應深入了解、信任、關心學生,多與體育學困生接觸、交談,做他們的知心朋友,讓學生正確認識自我,使他們以積極向上的心態(tài)去面對學習和生活。如:通過與學生談及體育鍛煉對增強人的體質,促進人的身心健康,調節(jié)人的社會適應性及形成終身鍛煉的意識和習慣等重要性,引導他們端正學習態(tài)度,激發(fā)對學習的興趣,克服自身不利因素的困擾,提高他們參加體育鍛煉的自覺性與積極性。
【關鍵詞】初中;體育學困生;轉化工作
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各級各類學校,每個班級都有少數(shù)“體育學困生”。所謂體育學困生,是指“三差一缺”(即體質差、基礎差、技術差,對體育缺少興趣)的學生。能否正確處理好與這部分學生的關系,在一定程度上會影響他們鍛煉的積極性和教學效果。初中體育教師在平時的教學工作過程中,如何做好這類體育學困生的轉化,是本文所要探索的課題,下面是本人在近幾年初中體育教學工作中的一點體會。
一、初中階段體育學困生產(chǎn)生的原因
一些學生由于他們的身體機能、形態(tài)和素質等方面有缺陷,使其在體育學習過程中常常感到力不從心,對學習體育感到困難。因身體過于矮小、肥胖或瘦弱等而產(chǎn)生自卑、自棄的想法。認為自己身體素質差,再努力也比不上身體素質好的同學。上體育課時怕苦怕累怕臟,不愿進行練習或很少進行練習,認為上課偷懶無所謂,沒有什么大不了。自由散漫,想玩什么就玩什么,想怎么玩就怎么玩。有些學生由于長期處在不接觸或很少接觸體育運動刺激的環(huán)境中,使其認知能力未能充分發(fā)展,缺少體育活動應具備的初步認識和起始行為。平時過分的溺愛與呵護,使學生從小就缺少體育鍛煉的意識和行為習慣,認為體育活動浪費了學習時間。情緒困擾導致學習困難,這類學生在初中體育教學中比較常見,他們輕者表現(xiàn)出退縮、沮喪、不信任、不合群、懼怕等不良情感,重者表現(xiàn)出敵視、不合作、過分活動等不良行為。這些不良情緒會導致學生學習困難。
二、初中體育學困生的心理特征
1、性格內向,缺乏自信
與體育優(yōu)生相比,這些體育學困生大都具有內向的性格特征,在適應性方面較差,在初中階段的體育活動中往往手足無措,不能充分表現(xiàn)自己的才華,他們內心上具有好強的性格,因此往往缺乏自信,逃避那些競技能力明顯不如別人的競爭項目,避重就輕,大大地減少了練習的機會。
2、缺乏積極的情感體驗
由于體型較胖、力量較弱、理解能力較差等原因,造成學生的體育成績較差,體驗不到肌肉活動所帶來的積極感受,從而促使這些學生缺乏主動鍛煉,體育學習成績提高較慢。這種不良的循環(huán),使學生難以體會到,更不能感受到體育活動的滿足,因而他們參加體育學習活動的熱情和積極性比其他學生低。
3、學習動力不足
造成初中階段學生體育成績不好的原因很多,但主要還是他們對體育學習和鍛煉的目的意義認識不正確。他們往往只為升學考試才參加體育鍛煉。
4、意志品質薄弱
初中學困生一般意志品質都比較薄弱,缺乏毅力、怕苦怕累。因此,對持續(xù)時間長、單調的周期性項目(如田徑類、身體素質類項目)難以堅持。另外,他們還缺乏勇氣,怕在練習中出現(xiàn)傷害事故,練習時縮手縮腳、結果越縮手縮腳越容易發(fā)生傷害事故。
三、轉變初中體育學困生的教育方法
1、讓這些體育學困生提高思想認識
從上面的分析可知,在初中階段的體育學困生多數(shù)對體育缺乏正確認識,如:有的認為身體強弱是先天造成的;有的把體育鍛煉和文化學習對立起來,認為體育鍛煉會影響文化成績;也有的只求不生病就行了;也有一些是怕苦怕累……因此,體育教師就要運用生動的事例(如體育界的英雄人物、學校的三好學生或體育尖子生)和科學知識,有針對性地加強思想教育和宣傳,并注意觀察和深入了解他們的心理特征。把提高認識和培養(yǎng)興趣結合起來,調動他們的積極因素,耐心地教育和引導他們自覺地參加體育鍛煉。
2、關心愛護體育學困生
在初中階段的教學中對體育學困生要精選教材和學習內容,要熱情輔導。如遇到體育學困生做練習動作失誤時,教師要多安慰、少埋怨,切忌板著面孔和用簡單粗暴的態(tài)度對待等。在練習中,哪怕是一個動作細節(jié)完成較好或有所提高,都應熱情地肯定,進行表揚。平時要與他們打成一片,經(jīng)常同他們交談(包括談學習、談生活、談家庭、談思想等),鼓勵他們努力進行體育鍛煉和學習文化知識,經(jīng)常過問他們的文化科學習情況和成績,相互促進,全面發(fā)展。
3、科學教育,因材施教
(1)課堂練習,體育學困生輔導優(yōu)先安排。體育好的學生上體育課時,教師一做示范或講解要領,他們就心領神會,并能很好地完成動作,而體育學困生就不那么容易了。因此,在課堂練習中,教師必須對體育學困生優(yōu)先輔導。體育學困生掌握動作慢,完成技術動作往往達不到要求,教師不能橫加指責,要耐心、細致地加以輔導,多做示范動作或采用多種教學手段。當他們有一點進步時,就要給與表揚、鼓勵,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學困生樹立信心,逐步提高運動技術水平。
(2)體育教學比賽,體育學困生優(yōu)先安排。在體育教學比賽中,體育成績好的學生,表現(xiàn)出強烈的參賽欲望和求勝心,而體育學困生則“知趣”地退到一邊當觀眾,或者表現(xiàn)出“與我無關”的態(tài)度。這時教師則要考慮安排體育學困生參加各項體育教學活動,特別是集體項目更要給予優(yōu)先安排,取用多種比賽形式、項目由簡單到復雜。這樣,練習氣氛會更濃厚,對轉化體育學困生的工作很有好處。一是使他們不會有被遺忘或被老師看不起的感覺;二是覺得不能老是拖集體后腿,從而刻苦鍛煉,力爭趕上。
(3)課外活動,體育學困生優(yōu)先安排。促使體育學困生轉化的直接條件是多練習,而不練習或少練習是無法轉化的。在安排體育活動中,對體育學困生在鍛煉時間、鍛煉內容、鍛煉場地、教師輔導等方面都必須優(yōu)先安排,為體育學困生的鍛煉多創(chuàng)造條件和提供方便,使學困生經(jīng)過努力鍛煉,學有所進,練有所獲,不斷提高學習興趣和成績。
綜上所述,體育學困生的缺點、錯誤不是一朝一夕形成的,有一個產(chǎn)生、形成、發(fā)展的過程。因而對他們的轉化教育工作也是一個反復的、逐步提高的過程,不能操之過急,要抓準時機,反復抓,要“潤物細無聲”。不少體育學困生都是經(jīng)過“進步——反復——再進步——再反復——更大進步”的曲折道路而轉變?yōu)橄冗M的,這需要體育教師付出艱苦的勞動和辛勤的汗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