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論文頻道
 
 網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音樂
 欄目類別:論文發(fā)表網

試論高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

更新時間:2017/2/7 20:54:00  瀏覽量:2989

  摘 要:如今社會需要的人才不僅具備較高的知識技能水平,還需要有良好的情感素養(yǎng)。在如今的教育體制下,語文教材在情感教育方面具有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在語文課本中蘊含著十分豐富的情感內涵,這對于學生審美情趣的培養(yǎng)以及人格修養(yǎng)的完善,具有重要的促進作用。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重視情感教育,并做到在教學過程中充分滲透情感教育,是高中語文教師當前應重點研究的課題。

  關鍵詞:高中語文;情感教育;情感因素;意境;朗讀

  在高中語文教材中,有詩歌、散文、戲劇、小說等,這些內容都蘊含著極其豐富的情感因素,如果我們能夠合理挖掘,就能喚起學生內心的情感體驗,引發(fā)學生的情感共鳴。所以,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應做到以教材內容為基礎,將情感教育滲透其中,使課文內容與學生情感有效交融在一起。下面,我從自身的教學經驗出發(fā),對高中語文教學中情感教育的滲透途徑做具體的論述。

  一、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

  教師在課堂教學中,課本是主要的教學媒介。所以,作為高中語文教師,在利用教材進行教學時必須吃透教材,對教材內容有深刻了解和研究,大力挖掘教材中的情感因素,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以此來感染學生、熏陶學生,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增強學生對課本教材的情感體驗。

  例如,以《荊軻刺秦王》這篇文言文為例,為了幫助學生通過學習這篇文言文樹立正確的情感態(tài)度與價值觀,在教學過程中,我設計了問題探究環(huán)節(jié),即提出以下問題:荊軻是在什么樣的形勢下出場的?荊軻和太子的對話,表現了荊軻什么樣的性格特點?文中寫太子“不忍”有什么作用?荊軻和太子丹為了刺殺秦王都做了哪些準備工作?哪些詳寫?哪些略寫?荊軻私見樊於期為何能使他慷慨獻身?荊軻與太子丹在準備工作中有哪些分歧?表現了人物什么樣的性格?作者是如何描寫易水辭別這一場面的?有何作用?然后,讓學生通過自讀課文,對這些問題展開深入、透徹的分析和研究,如此,便能使學生對教學內容產生情感上的共鳴,使學生深刻理解荊軻不避艱險、不畏強暴、舍生忘死、扶弱濟困的英雄精神,并且領略英雄的品德和才華,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實現了情感教育的良好滲透。

  二、積極營造富有情感化的意境,充分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情感

  意境,即文學作品中虛實相生、情景交融的形象系統(tǒng)及其所誘發(fā)和開拓的審美想象空間。將學生帶入與課文情感內涵相適應的意境中,學生的心弦就能被輕松撥動,學習情感也能被激發(fā),從而實現對學生良好的情感教育。因此,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要有意識地為學生營造富有情感化的意境,讓學生在意境中借助自身豐富的想象力,對作者表達的情感進行深入體會,并由此加深對課文文本內容的感悟和理解。

  例如,以《揚州慢》這首詞為例,為了讓學生感悟揚州的蕭條之景和作者的愴然之情,在教學時,我便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將古都在遭受戰(zhàn)爭創(chuàng)傷后的蕭條殘破之景用Flash課件播放出來,如樹木燒焦、城池破敗以及清寒的角聲等,如此,古都的殘破荒涼之景便如實呈現在學生面前,由此,學生便能入情入境,在腦海中呈現一幅悲涼深沉的畫面,并能由此體會到詞作者無法言喻的悲傷凄愴之情。這樣,我通過運用現代信息技術,為學生營造了一種與詞作者情感相適應的意境,學生通過自身豐富的聯(lián)想,也真正進入詞的意境,如此,對詞作者的心理感受有了更為強烈的感知和了解,充分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情感,實現了對學生進行恰如其分的情感教育。

  三、進行生動形象的朗讀,使學生在富有感情的語言中陶冶情操

  朗讀是語文教學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朗讀,既能鍛煉學生的語言組織能力,又能使學生深刻認識作者的情感世界。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可以借助教師生動形象的朗讀。將文本內容中的繪畫美、形象美等深刻地體現出來,讓學生入情入境,進而在富有情感的語言中,接受知識的傳授和情操的陶冶。

  例如,以《記念劉和珍君》這篇課文為例,全文的感情基調是沉痛與悲憤的,比如在開頭,因為是對烈士遇害的時間、地點以及作者沉痛心情的描述,所以,我在朗讀時,就采用低沉、緩慢的語調,從而將作者沉痛的心情真切地表達出來。而在朗讀文中對當局卑劣和兇殘部分的描述時,則運用了激昂、高亢的語調,從而將作者憤慨的心情如實表達出來。這樣,通過生動形象的朗讀,便將學生吸引到課文的意境中,能夠使學生學習五四時期愛國青年的斗爭精神,并增強學生的民族自尊心與自信心。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中,我們積極將情感教育滲透在教學過程中,使課文內容與學生情感有效交融在一起,從而讓學生既能學到教材知識,又能受到良好的情感教育,從而具備高尚的道德品質和人格修養(yǎng)。

  參考文獻:

  [1]李媛媛.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加強情感教育的策略研究[D].西北師范大學,2008-12-09.

  [2]王玉潔.高中語文教師情感教育能力誒楊探究[D].東北師范大學,2011-10-01.

 與情感教育有關的高中語文論文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站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