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常有英語老師會問,你們怎么教的語文,語文課不講語法嗎?學生連起碼的狀語、賓語都不懂,我們怎么教狀語從句、賓語從句?
在語文課上也經常會面臨這種尷尬的局面,在你講病句題,仿寫題,文言文特殊句式時,花了很多的時間復習,可學生一做題就錯。于是寫了幾個簡單的單句讓學生找主謂賓,結果全班學生沒有一個學生能正確找到,我又寫了一組常見的詞語,讓學生找出名詞、動詞和形容詞,幾乎沒有一個學生能全部找對,完全可以這么說,學生的漢語語法知識幾乎為零。難怪學生作文錯別字多病句多,難怪學生不能修改病句,難怪學生不會仿寫句子,難怪學生的閱讀能力差……究其根本是學生連最起碼的主謂賓都不懂,更有甚者連基本的詞性都不懂,主語、謂語、賓語分別有哪些詞充當也是一無所知,可以說有關語法的知識是一片空白。
怎么會出現這樣的現象呢?
首先在義務教育階段《語文課程標準》中關于初中語法是這樣提出“教學建議”和“評價建議”的:“在閱讀教學中,為了幫助理解課文,可以引導學生隨文學習必要的語法和修辭知識,但不必進行系統、集中的語法和修辭知識教學。也就是“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币虼,很多學生在初中就沒有學習過語法,不知語法為何物。頂層設計有問題。
而在高中階段五本必修課本上也從不涉及語法知識,近兩年的有些高考總復習資料上會在病句專題涉及點語法知識,以前的總復習資料上連這點影子都找不到。
其次,沒在高考考試大綱里明確規(guī)定語法知識的重要,以至于有些老師認為高考不考,我教它干嘛。好多教師就沒有引起重視。認為講語法是浪費時間浪費力量,效果不好。
而我從自己從教十多年來的經驗看,結合在高考教學過程中所存在的實際問題,認為在高中階段講解語法知識是十分重要也是十分必要的。
1.學好漢語語法,可以解決大部分病句問題(作文中的病句、考試中的修改病句)
病句主要有兩類,一是語法錯誤,一是邏輯問題,而前者占了大部分,這是高考必考的題型。常見的辨別病句的方法有:看句子的結構是否完整(是否缺主語、缺謂語、缺賓語);成分搭配是否恰當(主謂語搭配、動詞和賓語搭配、修飾語和中心語搭配);語序是否合理(組成句子的詞語,排列先后有一定的規(guī)律);表達是否前后一致。即《考試大綱》明確規(guī)定病句檢測范圍:成分殘缺或贅余,語序不當、搭配不當、結構混亂、表意不明、不合邏輯等6種病句類型。其中大多屬于語法毛病,必須進行語法分析才能解決。
2.學習好語法知識,對解答句子擴展、壓縮、變換(單句與復句,長句與短句)仿照例句寫句子等題型都有很大的幫助
這些題型都和語法有關,都必須對所提供的句子進行語法分析,才能抓準題干,應對無誤。
3.學好漢語語法,可以幫助學生學會文言文
了解和運用現代漢語語法知識是掌握文言語法和句法的基礎和前提。實際上,現代漢語語法對于文言文語法和句法學習具有參照作用,如果沒有現代漢語語法中關于詞語的性質及其功能的規(guī)定作為參照,就無所謂文言詞語的活用現象。
4.學習語法知識有助于準確地表情達意
因為語法系統地講解了句子的語氣、語體色彩、語境等知識,學習語法,能使學生準確地運用語言,也就是說,有助于提高他們的聽說讀寫的能力。就我們當前的實際情況而論,很重要的一點要使語法教學有助于推廣普通話,促進現代漢語規(guī)范化。這也是語法教學應該注意的問題。另外,近年來,學生難以找出自己作文中語言運用上的毛病,俗話說“好作文都是修改出來的”,但事實并非如此。大多數學生寫作文都是一揮而就,很少有人花時間去修改。一方面是應試的需要,訓練快速作文;另一方面的原因恐怕還是缺乏修改語言文字的基本功。
可見,學習語法是對語言的理性認識。為此,要改變目前中學語法教學效率底下、收效甚微的現狀我提出以下幾點看法和意見。
1.要先解決教材這個瓶頸問題
立足“有用”,改革教材,這是中學語法教學的需要,是素質教育的需要,也是中學生未來發(fā)展的需要。在教材中以附加的形式加入語法知識。在初高中語文教材的后面附加語法知識,分步進行,從初中到高中,逐步將最基本的語法知識,以較為系統的形式展示給學生,為學生隨文學習語法知識作參考。雖然教師不必進行集中的語法知識教學,但通過不斷參考,學生頭腦中有了基本的語法知識體系。這樣做,要比只在高中選修課中呈獻給學生更方便,更能引起學生的重視。
2.中學語文教學中現代漢語語法教學不能艱深
學習語法目的在于使學生了解現代漢語中規(guī)律性的東西,從而理性地學習并運用語言。諸如什么是實詞,實詞包括哪些,什么是虛詞,虛詞有哪些,什么是短語,什么是主語,什么是單句,什么是復句等這些基本概念要搞清楚弄明白,該識記的要識記,這一點容易做到,更重要的是從典型的例句中學習語法。
3.教師要改變以應試為目標的教學理念
大家都知道語法教學費時費力,見效慢,而且理論性強,學生也不愛學,那么評價建議中的“語法修辭知識不作為考試內容”無疑給教師不教、學生不學語法知識找到了合理借口,這樣做顯得過于鼠目寸光。殊不知考的是應用能力,不考你什么是主謂賓,卻要你運用語法知識來判斷和閱讀。中、小學的語文教學要著眼于學生的長遠發(fā)展,要考慮學生的語言文字實際應用能力,不能急功近利,不能讓考試目標牽著我們的鼻子走。語法教學如何實踐,關鍵還在與教師清醒的認識及扎實的基本功。
4.教材是否安排語法知識這是客觀原因
可作為一名中學語文教師我們必須清醒地認識到,在教學過程中貫穿語法知識的教學是非常必要的,也是我們每一個語文教師身上的責任。葉圣陶說過,“語文”一詞中,“語”就是口頭語言,“文”就是書面語言,不管是口頭語言,還是書面語言,語文學習的目標之一就是語言學習。語言學習離不開語法知識,它對于提高學生的語言能力,對于培養(yǎng)學生的文化素養(yǎng),都有著重要的意義。因此筆者認為中學語文課本在編排上應該補充較為系統的語法知識,從而引起學生的重視,使學生能夠系統地了解現代漢語語法知識。作為傳播中華優(yōu)秀傳統文化的執(zhí)教者更應該在語文教學過程中重視語法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