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教師在教學工作中,應當精心準備,搜集整理豐富教學信息,把握教學對象身心特點,廣泛借鑒教學經(jīng)驗技巧,在課堂上更加生動地演示,創(chuàng)設濃厚的情景,整合教學資源,吸納學生參與互動,促進教學工作深入開展。
【關鍵詞】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效性研究
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提高課堂教學的實效性,對整個教學效率高低具有舉足輕重的影響。歷史教師要在教學中充分考慮到各方面因素,有效整合歷史教學資源,使其更好的服務于課堂教學。
一、課前充分準備,為課堂教學奠定扎實基礎
缺乏充分的準備,歷史教學工作就會陷入雜亂無章的境地。有經(jīng)驗的高中歷史教師都會在教學工作中周密準備,將各種因素統(tǒng)籌考慮在內,制定詳實的教學方案。筆者在教學工作中主要抓好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充分搜集信息。歷史教學蘊含的信息量非常大,而教材所能展示的僅是其中很少的一部分,或是單純的文字內容,這就需要歷史教師通過多種途徑進行教學資料的搜集整理。例如在《甲午中日戰(zhàn)爭》教學準備工作中,筆者不僅搜集了當年中日兩國綜合國力的全面對比資料,而且還從影視作品中選取了甲午海戰(zhàn)的一些慘烈場景作為教學補充信息,這樣的準備就為課堂進行深入研究提高學生直觀感知效果奠定了良好基礎,二是科學選擇教法。教無定法,但教學有法。許多歷史教師在長期的教學工作中積累了豐富的經(jīng)驗,但是切不可墨守成規(guī)做井底之蛙,一定要與時俱進廣泛汲取其他教師的先進教學經(jīng)驗,并融合到歷史教學活動之中。筆者針對歷史教學方法廣泛搜集了大量資料,有知名教師的教學研究論文,有教學網(wǎng)站上的經(jīng)驗介紹,也有一些推廣的教學模式。將這些成功經(jīng)驗中的精華提煉出來,尋找與自身歷史教學工作有著聯(lián)系或者能夠吸收的要素,作為歷史教學的參考融合到自身教學工作之中,極大的增強了教學方法科學性、針對性和有效性。三是深入研究學生。歷史教學工作面對的是一個個求知欲望強烈的高中生,對教學對象的研究與教學效果關聯(lián)明顯。筆者既深入研究學生階段身心特點,了解這一年齡段的高中生有著什么樣的思想與心理特點,同時對學生的歷史學習基礎也進行了全面的了解,以做到教學內容不過度拔高,適合學生學習基礎和能力,從而更好的開展教學工作。
二、課內統(tǒng)籌安排,讓學生學習理解更加深刻
抓好歷史課堂教學,需要對每一個環(huán)節(jié)進行精心安排,對各種因素做到統(tǒng)籌兼顧。筆者在課堂教學中重點抓好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教學演示手段要更加先進。要將多媒體為代表的教學手段運用到歷史教學活動之中,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接觸到更加生動形象的信息,從而增強教學的直觀效果。例如在《紅軍的長征》教學中,筆者運用多媒體以動態(tài)演示的方式,讓學生直觀了解紅軍長征的出發(fā)點與終點、途中歷經(jīng)多遠、經(jīng)過哪些地區(qū),還運用多媒體播放了紅軍長征過程中一些的困難,特別是翻雪山、過草地、渡急流等危急的場面,提高了學生感知的直觀效果。
二是教學流程安排要更加科學。為了提高課堂教學的生動程度,筆者對歷史教學流程進行了科學的調整,特別是讓學生主動參與進來,使課堂從教師一言堂轉變?yōu)閷W生民主參與、踴躍發(fā)言。在《戊戌變法》教學中,筆者將這一課設計為專題探討活動,要求學生分小組研究戊戌變法的背景、推動的主要力量、變法的基本內容、面臨的阻礙因素,以及對其失敗的結局進行分析,尋找出失敗的必然性。整個教學工作在教師的啟發(fā)引導下,學生分小組進行討論研究,讓課堂變成了自由發(fā)表意見的學術論壇。學生自主發(fā)言,教師在其中進行點撥引導,然后大家群策群力對問題的答案進行補充,最后教師進行適當?shù)狞c評。這樣的教學流程充分尊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主動性,而且整個流程前后流暢、互動有序。
三是教學氛圍情境要更加濃厚。歷史教學承擔著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的重要責任,特別是愛國主義教育更是首當其沖。教師在教學中要創(chuàng)造濃厚的情境,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受到深刻教育。在《“一國兩制”和祖國的統(tǒng)一大業(yè)》教學中,筆者除了引導學生對一國兩制構想提出的初衷背景、運用實踐進行認真分析,還向學生介紹了我國港澳問題的由來、港澳回歸過程中付出的艱辛努力,穿插演示了港澳回歸時的一些震撼場景,特別是九七香港回歸時,解放軍駐港部隊海陸空同步接防香港,五星紅旗和紫荊花旗冉冉升起,這一震撼場景留在了每一位炎黃子孫的腦海中終生難忘,在課堂上再一次展示這樣的場景,讓學生愛國主義情懷在胸中澎湃激蕩。
四是教學節(jié)奏控制要更加有序。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要重視發(fā)揮好引導啟發(fā)的作用,在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的同時,還要有效掌控教學節(jié)奏進度安排,保證整個教學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分布時間合理,同時要圓滿完成各項教學任務。
三、幾點思考
在提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實效性方面,除了做好精心準備,夯實課堂教學各個環(huán)節(jié)之外,教師還要積極的向課外進行延伸,使課外系列活動成為課堂教學鞏固和提升的有效載體。一是組織專題研究活動,可以針對學生感興趣的內容,針對教學中的一些難點環(huán)節(jié)組織專題研究;二是進行經(jīng)驗交流活動,組織學生針對歷史學習積累下來的經(jīng)驗技法相互交流探討,以達到提高學生整體學習效果的目的;三是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課堂教學之,結合社會資源生活感悟開展社會實踐活動,在學中做、做中學,理論聯(lián)系實際提高學生學習理解效果,同時培養(yǎng)了學生調查研究和分析理解的能力。
【參考文獻】
[1]林甲軍.有效史料 有效信息 有效思考——也談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科技信息,2011(13)
[2]張風梅.新課標下高中歷史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新探[J]. 教育教學論壇,2011(25)
[3]劉詠梅.高中歷史課堂教學有效性多維探析[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0(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