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歷史是一門貫穿古今的學科,對學生的發(fā)展起著重要的作用。歷史在培養(yǎng)學生的歷史使命感和民族自豪感等方面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高中作為學生學習歷史的關鍵性階段,為學生以后的歷史學習奠定了堅實的基礎。在新階段,高中歷史新課程改革給歷史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即發(fā)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創(chuàng)新教學模式,提升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促進歷史綜合性教學。
關鍵詞:高中歷史;綜合性教學;策略
《普通高中歷史課程標準》中強調:在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堅持貫徹“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創(chuàng)新課堂教學模式,改善學生的思維方式,培養(yǎng)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創(chuàng)新的意識,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在傳統(tǒng)的高中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普遍采用講授的教學模式,即在上課前按照課程標準進行備課,在課堂上按照目錄進行講授。這種教學模式扼殺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更不會提高學生的學習成績。所以在高中歷史新課改的背景下,改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促進歷史綜合性教學很有必要。本文通過分析三種新型的歷史課堂教學模式,希望為新課改下的高中歷史有效教學提供借鑒。
一、引進“微課”模式,促進綜合性教學
“微課”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即教師在上課前給學生錄制一個幾分鐘的小視頻,在視頻里面對本課的重點和難點一一闡述,使學生對課本知識有一個大致的了解,從而促進學生的有效學習。
例如,在講高中歷史必修三(人教版)第一課“‘百家爭鳴’和儒家的形成”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熟悉掌握春秋戰(zhàn)國時期“百家爭鳴”發(fā)生的原因和重要意義,同時熟悉以儒家為代表的主要派別、代表人物及其重要思想。在進行本課之前,教師先在多媒體上給學生播放本課的重點和難點,即“百家爭鳴的背景、影響;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學派和其他重要的學派”,這種視頻播放模式極大地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了課堂氛圍,提升了學生的參與性和積極性,使學生對所要講述的知識有大概的了解。之后教師再帶領學生深化本課的教學任務,從而輕松達到教學目標,一方面促進了學生的有效學習,另一方面提升了歷史課堂魅力。
二、引進“翻轉”課堂,促進綜合性教學
“翻轉”課堂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模式,就是調整課堂內外的時間,變傳統(tǒng)的“講授”課為現(xiàn)在的“學生主動學習”課,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人。進行一堂完整的“翻轉課”,必須要協(xié)調三個內容,也就是合理的網(wǎng)絡環(huán)境、自覺的學生和充足的時間。
例如,在講高中歷史必修一(人教版)第四課“明清君主專制的加強”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理解宰相制度廢除的原因,內閣建立的原因,南書房、軍機處設立的必要,分析理解中國古代君主專制制度發(fā)展到頂峰的原因和表現(xiàn)。在進行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先在多媒體課件上給學生提出問題“宰相制度和內閣制度有什么樣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內閣制度是怎樣運行的?為什么說軍機處的設立使君主專制發(fā)展到頂峰?”教師指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去預習課本內容,尋找合適的解決方案。學生經(jīng)過自己的思考順利回答了這些問題,同時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又提出了新的問題,即“明清加強君主專制的措施有哪些?中國封建社會的具體演變趨勢是什么?君主專制的加強對以后的中國社會產(chǎn)生了什么樣的影響?”學生自主提出這些問題之后,又通過同伴之間的討論順利地解決了。在整個“翻轉”課堂教學過程中,提升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性和參與性,激發(fā)了思維模式,一方面減輕了教師的工作負擔,另一方面促進了歷史的綜合性教學。
三、組織小組合作,促進綜合性教學
小組合作學習的教學模式雖然一直被倡導,但是并沒有取得實質性的效果。高中歷史新課改所倡導的合作學習,是在合作中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究、自主的學習習慣,從而促進歷史綜合性教學。
例如,在講高中歷史必修二(人教版)“羅斯福新政”的時候,由于本課的教學目標是使學生通過學習,熟悉掌握羅斯福新政實施的背景、實質、特點和影響,重點理解新政的主要內容和實施的兩個階段,從而分析其對美國資本主義發(fā)展的深刻影響。在進行本課教學過程中教師把學生分成三個小組,給學生提出問題,讓學生進行小組內部的合作,如“新政的實施經(jīng)歷了哪兩個階段?各個階段的主要內容是什么?新政的特點和實質分別是指什么?如何從具體的實施措施分析新政的深刻影響?”教師引導學生帶著這些問題在小組內部進行討論,遇到問題在小組內部進行解決,解決不了的請求老師指導。小組合作形式使平時比較膽小的學生都積極融入課堂教學中來,提升了學生的參與度和積極性,從而促進了有效教學。
在高中歷史新課改的背景下,歷史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發(fā)揮了主導作用,引進新型的教學模式,如,微課模式、翻轉課堂模式、小組合作學習模式等,不斷提高學生的參與意識和合作能力,在減輕教師工作負擔的同時也促進了學生的有效性學習。
參考文獻:
[1]楊哲,杜芳.新課程理念下高中歷史教學策略研究[D].華中師范大學,2006.
[2]張旭.談高中歷史的教學策略[J].青少年日記(教育教學研究),201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