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課改以來,各級專家、學者和一線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中的各種課型、課例進行了大量、深入的研究。從習作到口語交際,從精讀課文到略讀課文,我們的研究似乎是360度無死角的。但是有一種課型卻往往會被大多數(shù)老師所忽略,那就是語文活動課。
語文活動課,是以活動為主要形式,以學生為活動主體,以學習語言知識、形成語言能力為主要內容,以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為主要目標的一門課程。它著眼于發(fā)展學生獨立的語文能力和思維能力。它的目標包括:語言知識傳授;語言能力培養(yǎng);認識能力發(fā)展;活動水平提高;情感熏陶;思想品德教育;心理素質訓練;一般知識了解。綜上所述,語文活動課是培養(yǎng)學生綜合素養(yǎng)的課程。
語文學科的工具性決定了語文教學的特殊性,學生對語文知識的要求不只是掌握,還要運用。如何讓學生學以致用,是我們必須考慮的問題,也是語文教學中必須完成的任務。而語文活動課就能幫助我們高效地解決這一難題。作為一線語文教師,我們不能忽視語文活動課在語文教學中的地位。
我們通過對語文活動課的觀察研究,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的小學語文活動課存在以下兩個較突出的問題:一是部分老師把語文活動課和思想品德課等同起來,在語文活動課中對德育滲透的度把握不好,存在“過度”或“不及度”的問題;二是活動課的活動形式太單一,不能激起學生參與的熱情。
下面就來談談,語文活動課中要注意的以下幾個問題。
一、關注活動課的語文性
語文活動課,關注的不只是“活動”,還要把握課程的語文性。它的落腳點在“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形成和發(fā)展”,然后才是德育等方面內容的滲透教育。那么,我們該怎么突出活動課的“語文性”呢?通過我們的研究,發(fā)現(xiàn)小學階段的語文活動課大部分題材跟語文綜合性學習的內容密不可分。它是語文活動課最直接的取材之地。從三到六年級,每冊教材都會有兩次綜合性學習活動。這就給老師們提供了語文活動課選題的便利,但拿來主義在教學中起到的作用往往不夠理想,究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教師對教材的解讀過于簡單,沒有作針對性的選材,這樣的語文活動課最終只能流于形式。學生真正學到了什么,可能連學生自己都感到說不清楚;二是因為教師在設計語文活動前,對教學目標的把握出現(xiàn)偏頗,對德育滲透的問題看得太重或太輕,導致出現(xiàn)德育滲透“過度”或“不及度”的問題。所以我們試著通過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取材,然后再視學生的具體情況制定相關的活動方案。
例如,我們開展“生活中的語文”綜合性學習活動,老師針對本班學生的具體情況,把學生分成若干個活動小組,制定了這樣的活動方案:首先安排學生通過商場、街道、網(wǎng)絡等途徑搜集廣告用語、產品說明等活動,通過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自主擬定研究主題,并試著攥寫簡單的研究報告。然后在展示課中,學生用自己小組商定的方式在班內進行展示。當學生提到最近流行的網(wǎng)絡用語“屌絲”“求粉”等不文明或不規(guī)范網(wǎng)絡用語時,老師不失時機地對學生進行文明用語、規(guī)范用語的教育。這種嵌入式的德育滲透法,既保存了語文活動課的語文性,又達到了德育滲透的目的,讓語文活動課的內涵更豐富,課堂更靈動。
二、關注活動課的全體性
語文活動課,是一門課程而不是一次學科競賽,它要求全體參與,而不是個別學生參與,其他人當觀眾。它需要學生能積極主動地投身其中,學會合作、學會尊重、學會包容。這就意味著老師在確定語文活動課的活動目標和活動主題前,要對全體學生有一個較全面且客觀的認識,不能一味追“潮流”,別人開展什么主題,我們就開展什么主題,別人怎么開展,我們就怎么開展。要為自己的學生精心選擇有針對性,受眾面廣,能給孩子自主拓展空間的主題活動。
例如,學校將要舉行義賣活動,在這樣的大主題指導下,班級應該怎樣組織學生做好準備工作呢?為了照顧不同層面的學生,做到人人參與,老師讓學生自由組合形成以下小組:策劃組、后勤組、宣傳組、外聯(lián)組、銷售組、財務組和通訊組。每個學生都要參加一個組,并由組長分配好每位組員任務,義賣活動當天,各個組員各司其職,活動開展得熱鬧且有條不紊。活動結束后,班里開展活動心得分享,后勤組的說自己準備工作怎么做才高效;宣傳組談怎么準備宣傳口號;銷售組才能讓更多的人關注我們的攤位;外聯(lián)組關注的是其它攤位的運作,從而取長補短;通訊組成員把我們的銷售情況寫成了通訊稿……交流的過程又是學習的過程,全體學生在活動中不僅鍛煉了語文能力,還有合作精神和組織能力……
三、關注活動設計的連續(xù)性
語文活動課跟一般的活動課不同之處,在于它的學科性。它是一門嚴謹?shù)乃囆g,不能想一出是一出。老師在選定活動主題時,除了要考慮活動對學生目前的影響,還應該聯(lián)系教材進行長遠的考慮,語文活動課的設計要有連續(xù)性,盡可能讓我們的活動課系列化,讓每次活動的目標在系列活動中有梯度地提升。例如,以母愛為主題的語文活動課,從一年級到六年級要怎么進行統(tǒng)籌安排?首先,關注學生的年級特點,然后,聯(lián)系語文學習的年級任務,制定活動安排。
通過這樣的系列化活動安排,既能讓孩子在每年的母親節(jié)越來越深刻第感受到母親對自己的關心和愛護,又能體現(xiàn)語文活動課提升孩子自身綜合素質的宗旨。
要上好語文活動課,除了要注意以上提到的三點,當然我們還應該關注活動的探究性、活動的交往性及活動的評價方式等方面的問題。只有以有效合理的方法開展語文活動,才能保證活動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才能激發(fā)孩子的潛能、發(fā)揮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從而最大限度地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yǎ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