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wǎng)論文頻道
 
 網(wǎng)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shù)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shù)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shù)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音樂

高中物理教學中出現(xiàn)的幾個通病分析

更新時間:2017/2/12 9:57:00  瀏覽量:3307

  【摘 要】高中物理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長期地呈現(xiàn)出一些改之又改總是改不好的通病,嚴重制約了教師的臨場發(fā)揮能力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索能力,我們教師要自覺運用新理念,要本著對學生和國家民族負責的精神來承擔高中物理的教學任務。

  【關鍵詞】實驗教學;突出學生;問題情境;合作探究;社會實際

  高中物理教學環(huán)節(jié)是整個高中物理學習過程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學生通過教師的教學,加深了對枯燥物理概念的理解和對一些物理現(xiàn)象的探索思考。在這個教學環(huán)節(jié)中,長期地呈現(xiàn)出一些改之又改總是改不好的通病,嚴重制約了教師的臨場發(fā)揮能力和學生的創(chuàng)新探索能力。隨著新課程改革的不斷推進和深入,這些通病與新課程的執(zhí)行變得格格不入,成了高中物理教學改革的攔路虎。

  一、實驗教學不重實踐性而重形式性

  物理是以實驗為基礎的學科,實驗是學習和掌握物理知識的基本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實驗不僅能讓學生在實驗觀察和動手中更深入地理解物理知識,對學生的科學素養(yǎng)培養(yǎng)也具有積極意義。而傳統(tǒng)物理教學中的實驗以演示實驗為主,采用更多的是教師演示然后讓學生識記實驗結論的方式。新課改下的實驗教學鼓勵學生動手操作,但在實驗教學中,也就存在“走形式”現(xiàn)象,究其原因是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 其實,在高中物理教學中,轉變傳統(tǒng)觀念,引導學生在實驗中學習物理,不僅能更好地讓學生掌握物理知識,對提高學生的課堂參與度,激發(fā)學生興趣,培養(yǎng)學生實踐能力也有積極意義。如在落體運動加速度的學習過程中,要求學生2人一組,運用頻閃照相研究鋼球下落的加速度。通過方案設計(直接測什么,如何測)、裝置調試、標尺制作、實地拍攝、照片分析、實驗報告等過程,學生掌握了相關知識,也獲得了技能培養(yǎng)。

  二、一味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忽視了教師的主導性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是整個課堂的組織者,是學生學習過程的引導者,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的“教”是為學生的“學”而服務的,師生之間是相互協(xié)調,不可分割的。而在當前的高中物理課堂教學中,一些教師只注重突出學生的主體性而忽視了教師的主導性,效果卻不佳。要發(fā)揮教師的主導性,不僅要做好課前備課,還要全面了解學生和教材的安排,尤其是在課堂中,要通過話題、故事等方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在此基礎上以目標為引導,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引導學生進行探究,在學生遇到問題的過程中及時給予指導,學生有了進步及時給予鼓勵,面對大多數(shù)學生不能解決的問題要及時精講釋疑,而對個體學生則要關注其個體差異,針對性地進行引導。

  三、在創(chuàng)設問題情境時忽視了對問題的引導性

  新課改下的高中物理提倡在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學習,而在物理課堂實踐中,教師對學生興趣的激發(fā)多以問題情境方式進行。的確,問題情境能讓學生從直觀過渡到抽象,在情境中引出問題,通過對問題的分析和解決而獲得知識的構建,但這里必須注意,情境中定要包含問題,而不能一味地以情境為主。 例如,在《摩擦力》的教學中,教師用手拿起一本書,問書為什么沒有掉下來(邊演示邊講解),讓學生列舉生活中關于摩擦力的例子,學生說了很多后,然后教師直接告訴學生摩擦力的分類方法,采用的是講授式的教學方式。這樣,雖然學生說得很高興,但卻不能從生活案例中對摩擦力進行分類。相反,教學中如果教師引導學生說出生活案例后,以問題“我們可以將生活中的這些摩擦力如何分類”為引導,讓學生在思考的基礎上了解靜摩擦力、滑動摩擦力和滾動摩擦力,再追問:“靜摩擦力的產(chǎn)生條件是什么?方向如何?大小與什么有關?”這樣才能更好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啟發(fā)學生的思維,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四、開展合作探究忽視了自主學習的基礎性

  合作探究有利于發(fā)揮學生的主體性,讓學生在合作過程中充分地將問題進行交流、討論,全面分析問題,最終獲得問題的解決。而合作是基于自主學習的合作,如果在合作學習中忽視了自主學習,學生的合作就會被架空,甚至一些學生在討論和交流的過程中不知所言,也學無所獲。 要提高合作學習的效率,教師在借助問題情境導入新課后,要及時向學生出示目標,引導學生緊扣目標自主學習,然后以問題為引導組織學生進行討論、交流。如在《動能和動能定理》的教學中,教師以知識和技能目標(理解動能的概念,并能進行相關計算;理解動能定理的物理意義,能進行相關分析與計算;深化性理解W合的物理含義,區(qū)別共點力作用與多方物理過程下W合的表述形式)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學生自主學習后以導學案方式進行反饋,然后再提出問題引導探究。通過這種方式,讓學生在目標引導下活動加深對教材基礎知識的了解,然后再以問題為主線,組織討論,學生才能更深入地分析問題。

  五、物理教學未貼近學生的生活和聯(lián)系社會實際

  家庭、學校、社會都有大量學生感興趣的物理問題:如家庭中新型電器、炊具中的物理原理;公共交通設施、交通工具中某些新裝置的物理原理;新型通信工具;等等。教師應選擇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密切的素材用于教學。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使用可樂瓶、易拉罐、飲料吸管、膠帶紙等生活中的常見物品來做物理實驗。學生的課后作業(yè)也應該因地制宜地引導學生關注周圍的生活,例如:游樂場中的物理;車站、碼頭上的物理;超級市場中的物理等。把這些與學生的生活密切相關的事物引入物理課,就會增加學生對物理課的親切感。物理學與社會的聯(lián)系可以分別從資源(能源)、人口、環(huán)境和生態(tài)、交通、居住等方面,結合本地的社會現(xiàn)象進行討論。恰當?shù)夭捎谜掌、圖表、模型、幻燈、電影、錄像、光盤等視聽媒體,鼓勵學生在課堂上發(fā)表通過自己收集信息所形成的有關見解。開展跨學科的研究活動,鼓勵學生把物理知識與其他學科知識結合起來研究周圍的生活和社會現(xiàn)象。例如:進行小型水電站調查,學生從能量轉化的估算、發(fā)電和配電設備、發(fā)電功率跟當?shù)赜秒娦枨蟮年P系等物理知識;從水電站建設對當?shù)厣鷳B(tài)環(huán)境影響等生物知識;從水電站周圍的地質結構、水電站對周邊地區(qū)的經(jīng)濟影響等地理知識來綜合思考研究主題。在研究中提高學生科學與經(jīng)濟、社會互動作用的認識,增強將科學服務于人類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

  克服高中物理教學的幾個通病,需要我們教師自覺運用新理念,做新課程教學的探索者和研究者;同時,也要本著對學生和國家民族負責的精神來承擔高中物理的教學任務。

 與實驗有關的高中物理論文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wǎng)站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