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至關(guān)重要,能夠使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與學生展開更有效的情感交流,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本文筆者結(jié)合自己多年的小學語文教學經(jīng)驗及實踐,來探討提升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并提出了具體的解決辦法及途徑。
【關(guān)鍵詞】 小學語文 課堂教學 有效性 策略分析
對于小學語文教學來說,課堂教學的有效性至關(guān)重要,能夠使教師在傳授知識的同時,與學生開展有效的情感交流,并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能力、提升學生的個人素養(yǎng)。教學有效性是指在課堂時間內(nèi),教師組織的教學活動能夠有效提升學生的個人能力。對于教師來說“教”要有效,且要克服無效的“教”,即一方面提升學生學習的能力,使學生在教學時間內(nèi)能夠?qū)W得快、學得好;一方面是讓學生通過“學”,掌握更多能力。那么,到底如何提升課堂教學有效性呢?筆者將會結(jié)合自己多年教學經(jīng)驗及實踐,來具體談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策略。
1.做好備課,打好有效課堂教學的基礎(chǔ)
對于備課來說,教師要明確這一堂課的目標,也就是說教師要知道自己教給學生什么、學生能學到什么,即從“知識、方法、情感”三方面出發(fā),依照每個學生的情況、在有限的時間內(nèi),做好因人而異的教學目標,以達到讓學生都有不同程度提升的目的。在這一過程中,教師要注意的是,素質(zhì)教育時代,“填鴨式”教學已無法達到目標,需要教師結(jié)合教材,為課堂教學創(chuàng)造更大的學習能力及興趣提升空間,讓學生在課堂探索中收獲更多。以備課人教版四年級上冊《去年的樹》為例,我在備課時明確了以下目標:(1)學生可以組成小組,扮演樹、鳥等不同角色,來體會的不同感受;(2)能夠有感情地、正確地朗誦課文。此外,我也為教學課堂大量準備了我們生活中常見的各種樹及鳥的圖片,并展示給學生,觸發(fā)他們熱愛大自然,了解大自然的目的。
同時,在備課時,教師也需要設(shè)計一些好的問題,還以《去年的樹》為例,可以問問學生認識哪些樹、知道它們長什么樣子等等,激發(fā)他們的思考能力,讓他們愿意去接觸大自然,提升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
2.激發(fā)學生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對于小學生來說,興趣是他們最好的老師,能夠在他們想掌握某一知識時起關(guān)鍵作用。信息化時代,我們每個人都不缺少學習知識的途徑,對于學生亦是如此。如果我們的課堂教學無法激發(fā)學生興趣,就會讓原本已了解教學內(nèi)容的學生更加無心學習,這不僅會影響教學效果,也會導致學生無法在課堂達到提升能力的目的。因此,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教師需要根據(jù)本堂課教學內(nèi)容及學生實際情況,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調(diào)動學生學習積極性,讓學生能夠自主對課堂教學內(nèi)容展開深入學習。例如,在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祖父的園子》時,考慮到大多數(shù)學生生活在城市中,并不一定對園子有興趣,就需要我激發(fā)他們的想象力,通過一些短片讓學生對園子、農(nóng)村產(chǎn)生興趣,并引導學生和父母周末去郊區(qū)或是農(nóng)村看一看。盡管學生對于園子沒有興趣,但對于能夠出去玩卻都有興趣,這樣也能培養(yǎng)學生深刻領(lǐng)會文中思想的能力。
此外,教師在教學課堂中可以從語言、肢體及情境等方面出發(fā),不斷激發(fā)學生興趣。語言上,教師自己的情感表達要充沛、飽滿,也可以進行適當?shù)亟o學生誦讀課文,在講解課文時要通俗易懂且娓娓動聽,讓學生將精力聚焦于教師的語言上,感受文中的知識、情感。肢體上,教師表情要豐富,動作大方自然,誦讀課文時,甚至可以模擬文中的形象,讓學生將注意力高度集中于教師本人,進而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促使學生更好理解文中思想。情境上,教師可以通過短片、音樂等等方式,甚至讓學生組成不同小組現(xiàn)場表演的形式來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促使學生更好感受文中的意蘊,體會文中思想。
3.促進合作學習,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堂教學中,教師要注重學生間的合作學習,即在學生理解文中思想有疑問時,將問題交給學生自己解決,而不是由教師直接講解或是讓學生知難而退選擇放棄。教師要引導學生有意識地尋求別人的幫助,通過合作學習來共同解決問題。合作學習即學生間可以組成學習小組,共同就問題進行探討、解疑。這是教師在教學課堂必須培養(yǎng)學生要學會的一種能力,通過合作學習與交流,學生要積極發(fā)言,表達自己的觀點,并互相聽取意見,吸收好的方面;同時,在學生展開探討與交流時,教師也應深入每個學習小組,和學生一起討論,給予學生及時的啟示或啟發(fā),引導學生在陷入困境時深入讀書,并通過閱讀來解決問題。這樣,通過這種獨立感悟、發(fā)表見解及合作學習的探討方式,學生在合作學習中自主學習的能力提升了,交流與溝通的能力也提升了,學生對于課文的理解加深了,并解決了學生的困惑,幫助學生提升了學習能力,真正突出了學生的主體地位。
4.重視課文朗讀,培養(yǎng)學生表達能力
對于語文課堂教學來說,朗讀極其重要,它是培養(yǎng)學生表達思想及見解的最佳途徑。對于學生來說,只有大聲地讀,有感情地讀,才能吐字清晰,并讀出文中感情、體會文中思想。在這種無形的影響下,間接鍛煉了學生的勇氣,提升了學生的表達能力,幫助學生不斷提升個人素質(zhì)。同時,朗讀是帶著感情的,學生本人在深刻體會文中意蘊時,聲情并茂的朗讀也能積極調(diào)動其他學生的感官,觸及他們的心靈,讓他們在優(yōu)美的朗讀中深入理解文章,并提升審美情趣。
綜上所述,要想提高小學語文教學課堂的有效性,需要從多途徑出發(fā),兼顧教與學,不斷提升學生的興趣及自主學習能力,激發(fā)學生對課堂學習的興趣,讓他們能夠更快、更好地從課堂學習中收獲更多。
參考文獻
[1] 胡佳玲.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初探[J].中學課程輔導:教學研究,2014(21):116-117.
[2] 黃遠明.淺談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J].讀寫算:教育導刊,2015(23):103-103.
[3] 韋德智.淺析如何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2015(11):00280-00280.
[4] 馬東菊.淺談提高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的策略[J].教育科學:引文版,2016(21):00173-00173.
[5] 劉歆盧.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有效性策略研究[J].語文學刊,2016,172(3):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