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重點探討課內的有效教學方法,結合高中美術課堂教學實際,有側重地進行選擇或綜合應用。分別從課內外的潛移默化、教學模式、教學評價方法、現(xiàn)代化的教學手段四個方面展開分析。
【關鍵詞】:有效教學;高中美術;教學評價;教學手段
一、課內外潛移默化,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水平與想象力
課內外的潛移默化是一種教學智慧。就高中美術學科而言,課內教學是主體,課外的潛移默化也很重要,比如通過課外作業(yè)、課外活動,以及平時的輔導與交流時,與學生建立起一種默契,在生活中傳達美術的審美作用。久而久之,可以發(fā)揮“潤物細無聲”的效果。例如在鑒賞中國古代山水畫時,教師前期可以制作多元素的多媒體課件,準備幾個不同時期的山水名家生平故事。在鑒賞的過程中,古色古香的中國畫,伴著優(yōu)雅古樸的古琴曲,使學生一下子就身臨其境,有“只緣身在此山中”的感覺。接著,用PPT展示古代畫作,讓學生加深對作品的美術內涵、結構布局、用筆技法等的了解,同時比較不同時期作品的歷史文化背景和演變,通過這些進一步探討作者在作品中所營造的意境與傳達出的心境。例如,在鑒賞《清明上河圖》時,教師首先略述該畫的價值和影響,并運用多媒體按次序播放全圖,再分段具體進行重點觀看與分析,同時可以配上人來人往的叫賣聲作為背景音樂,烘托出畫中熱鬧的氣氛。接著詢問學生有沒有參觀過開封的清明上河園,或者在世博會中國館中看到清明上河圖,可以請這些學生協(xié)助講解,從而使學生對宋代繁華的都城、作者高超的技藝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再現(xiàn)圖中景色的藝術性。在美術課堂教學、特別是鑒賞作品的過程中,教師可以設置循序漸進的問題串、問題鏈,引導學生分層次展開思維過程,鼓勵學生有條理、有根據(jù)地思考,批判性、反省性地思考。[1]
二、采用多種教學模式,使教師和學生共同發(fā)展
美術的教學組織模式是指在一定的時空環(huán)境中,圍繞既定教學內容,師生之間相互作用的方式與結構,是根據(jù)教學內容的特殊性以及教學的外在條件,靈活、有效地予以安排不同場地、不同學生人數(shù)與不同教學方式的教學活動。
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應當靈活應用,教師選擇何種模式取決于教學的需要(如教學環(huán)境、教學內容、教學對象素質等)、正確的做法是:在美術教學過程中把個體、小組的與集體性的教學組織模式與不同的教學目的、教學環(huán)境、教學內容結合起來,尋找符合美術教學個性的最佳手段,從而創(chuàng)設出豐富多樣的教學情境,使學生的個性、潛能和創(chuàng)造力都能得到淋漓盡致的體現(xiàn)。根據(jù)高中美術教學的特點與要求,教學組織的模式可以進行如下多元化的設計。例如:在風景畫寫生教學科目上,首先在室內集中講授,然后分小組選擇景點進行角度寫生,最后進行個別化的針對性輔導。在平時的班級授課中,也可以采取集中授課、分組討論、集中匯報,個體訓練、個別輔導等多樣化的組織模式進行教學。
三、更新教學評價方式,促進學生全面發(fā)展
那么什么是正確有效的評價?美國心理學家、教育家布盧姆認為,評價不是為了區(qū)分而是為了改善。所謂改善的實現(xiàn),即通過評價得到反饋,從而對教學加以改進,使之獲得最佳的教學效果。圍繞新課標中明確指出的教學目的,高中美術教學就應該提供能夠達到這一目標的內容和經驗,教學方法就應該是啟發(fā)性的、多元的、開放的,教學評價的取向與方法就必須與之相適應,即應將創(chuàng)新性、獨創(chuàng)性作為評價的主要依據(jù)和標準,而不是用以往狹隘的正誤標準來進行評價。評價方式應是互動的、多元化的,包括教師評學生、學生評教師、學生自評、學生與學生互評等。只有采用了多種評價形式,允許學生參與并發(fā)表意見,尊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才能在民主和諧的學習氛圍中,實現(xiàn)美術教學的有效教學。同時,要樹立多層次交織的立體美術教育評價觀。[2]每個評價者都希望自己的評價能夠起到積極的促進作用,但常常會事與愿違。這往往是因為評價者評價觀念的單一、片面所造成的,唯有轉變觀念、樹立由多元化多層次的立體的美術教育評價觀才能更好地發(fā)揮評價的積極作用。
四、掌握新技能和新媒體,合理運用現(xiàn)代化教學手段
教學媒體在課堂的運用已有一段歷史,目的在于使教學者能夠把信息更直觀、生動地展現(xiàn)于學習者面前。[3]現(xiàn)代意義上的多媒體主要是指以計算機和互聯(lián)網(wǎng)為基礎的,使圖像、聲音通過現(xiàn)代儀器表現(xiàn)出來的模式。傳統(tǒng)媒體和現(xiàn)代媒體是并行不悖的,可以相輔相成。合理使用傳統(tǒng)媒體和現(xiàn)代多媒體并使之適當結合起來,對活躍課堂氣氛、創(chuàng)設教學情境、促進美術課堂的有效教學效果有著不可代替的重要作用,主要有以下四個方面的表現(xiàn),第一對教學起到輔助作用。多媒體教學的主要功能就是為了幫助與促進課堂教學,輔助教師的工作。在這一過程中,教師扮演著關鍵的角色。教師必須正確地進行設計,并且合理選擇教學媒體,充分發(fā)揮教學媒體的巨大作用,達到化繁為簡、化難為易的教學效果;第二有利于增強學生的視覺效果。根據(jù)調查得知,人是一種典型的視覺動物,美術教學的過程更是一項視覺藝術。學生若想創(chuàng)作高水平的藝術作品,前提是必須積累了足夠豐富的大量的視覺素材。高中階段的美術教學,更要強化這一點;第三有利于開拓創(chuàng)新思維、開展探究式學習。多媒體的使用開闊了學生的視野,運用網(wǎng)絡可以了解到海量的信息,學生的探索欲和求知欲被激發(fā)。因此,教學多媒體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探究精神;第四有利于擴大課堂信息量,提高美術教學效率。根據(jù)一項實驗,證明人類獲得信息的渠道80%都是通過視覺器官。[4]這表明,學生在課堂中獲取信息的主要模式還是用眼睛觀看各種教學媒體,而非簡單的用耳朵聽課。因此,在高中美術的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充分利用多媒體的功能,使傳統(tǒng)媒體與現(xiàn)代媒體有機融合,使學生不僅能欣賞到豐富多彩的圖片與影視,聽到優(yōu)美的音樂,還能進行觀察與動手實踐。學生的各個感官都被充分調動起來,這樣聲情并茂的課堂,教學信息量與教學效率都能得到相應提高,學生更更深入地理解知識、應用知識,從而實現(xiàn)有效教學。
參考文獻:
[1]加里·D.鮑里奇.有效教學方法[M].江蘇:江蘇教育出版社,2002.
[2]史美霞.淺談美術教學中的評價作用——談教學評價對學生身心發(fā)展的促進作用[J].陜西師范大學學報,2006(3).
[3]彭金蓮.從“無效”走向“有效”——淺談美術課堂有效教學的策略[J].中學教學參考,2011(30).
[4]關偉.淺談多媒體美術教學之優(yōu)勢[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