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理想的地理教學應該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同步發(fā)展的過程。在眾多的非智力因素中,興趣是學生接受教育的感情基礎,是非智力因素中最為活躍的一個,是入門的向導,是學生探求知識、促進思維發(fā)展的巨大動力。因此,在地理教學中應注重對興趣這個非智力因素的培養(yǎng)。
【關鍵詞】高中地理 興趣培養(yǎng)
高中地理是向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一門科學,是中學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幅美麗的圖畫,展現(xiàn)在我們的眼前,培育著我們建設祖國,熱愛祖國的情感。地理知識給我們揭示了地球上的許多奧秘,啟發(fā)學生探索大自然的興趣,激勵學生愛科學的情操。也是我們生活的向導。不少的同學因為高考中地理失分嚴重,不但影響了文綜的成績,也影響到高考的成績。當前不少的高中生對地理學習存在畏難情緒,其中固然與地理本身較為抽象,需較強的空間想象能力有關,另一方面,也與教師在教學中教學方法不當、教學手段單一、教學形式簡單化有關,這些使學生難以激起學習的興趣,久而久之,地理基礎打不牢,知識上欠債多,從而不可收拾。
一、充分利用直觀現(xiàn)代教學手段,激發(fā)學習興趣
地理研究的對象,其時空界限廣闊而遙遠,內(nèi)容涉及多學科知識,單純依賴學生的視野和見聞是難以掌握的,必須借助地球儀、各種地理教學掛圖和地理景觀圖等直觀教具,或者借助電視錄像、幻燈片等手段,把教學內(nèi)容生動地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方能引起學生學習興趣。
1、充分利用課本插圖、地圖冊和地理掛圖進行教學
地圖是地理教學中最常用的教具,地圖又是一種特殊的地理教科書,學生可以從地圖上直接獲取許多地理知識,是地理的“第二語言”,中學地理課本中的插圖、地理圖片是課本內(nèi)容的重要組成部分,一幅好的插圖、照片可以充實和簡化課本有關內(nèi)容的文字敘述,能達到以圖釋文、圖文結合的目的,教學形象直觀,還有助于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能擴大學生的地理視野,創(chuàng)設地理情景,激發(fā)學生的求知欲,發(fā)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想象能力。
可以用“熱帶草原景觀圖”指導學生觀察干、濕兩季的自然景色:濕季時,草高茂盛,稀樹青翠(典型樹木:金合歡和波巴布樹),成群結隊的動物中,長頸鹿昂首挺胸,遙望蔥綠遼闊的大草原;干季時,草類凋零,樹木落葉,動物遷徙,草原一片枯黃荒涼的景色。通過觀察掛圖,再聯(lián)系氣壓帶、風帶隨太陽直射點的移動規(guī)律,讓學生認識到那里處在赤道低氣壓帶和信風帶控制下,濕季受赤道低氣壓帶控制,降水豐沛;干季受信風帶控制,降水較少,進而理解了干、濕季節(jié)交替的原因,掌握了氣候的分布規(guī)律及特點。
2、認真設計地理略圖,提高地理教學效果
教師根據(jù)教學內(nèi)容,邊講邊畫,學生邊聽邊記,學生的注意力隨著老師的筆觸和語言自然轉移,做到了視聽結合,頭腦并用,思維集中,印象深刻,便于記憶,又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在講長江的內(nèi)容時,老師可在黑板上繪制長江干流略圖,從長江的發(fā)源地繪起,一直畫到入海口處,先畫干流,給學生講干流像一個不規(guī)則的英文字母W,然后講到哪里就畫到哪里。首先講上、中、下游的劃分,把宜昌和湖口兩地名稱用紅色筆標在干流上;接著講長江的支流,用藍色粉筆從西向東畫出主要支流,邊畫邊講哪些支流在上游,哪些支流在中游;然后講長江上、中、下游的特征,并標注在適當?shù)奈恢蒙,上游“水流湍急,水力豐富”,中游“河道彎曲,容易泛濫”,下游“江闊水深,便于航運”。這樣有形有意,展現(xiàn)在學生面前的地理略圖不是靜而是動的感覺,可以特別體現(xiàn)事物的特征,發(fā)展學生的觀察力、注意力和思維力,也能有效地培養(yǎng)學生學習地理的興趣,增強了學習地理的主動性和積極性。
二、緊密結合現(xiàn)代教育手段,激發(fā)興趣
在地理教學中,若能將課本的資料與現(xiàn)代社會的發(fā)展變化聯(lián)系起來,賦予學科一定的生命力,使其呈現(xiàn)知識的價值,那么學生學習地理的積極性就能調動起來。比如:在上緒論課或各章的導言時,可引用著名科學家錢學森講的:“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需要有一門新的科學技術大部門,那就是地理科學!睍r至今日,地理科學在社會主義建設中,已成為國土規(guī)劃、合理布局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政府決策的重要理論依據(jù)!21世紀議程》所強調的協(xié)調人口和資源及環(huán)境的關系,也離不開地理科學。
三、通過培養(yǎng)思維能力,固化學習興趣
濃厚持久的學習興趣不能僅憑表象的刺激,而是在不斷給自己提出問題,在好學深思中發(fā)展深化。因此,在地理教學中要注意設疑激思,促進學生理解知識,培養(yǎng)思維能力。比如:在講授“大陸漂移說”時,可先提問:“為什么在極其寒冷的南極大陸發(fā)現(xiàn)了只有在暖濕環(huán)境下才能形成的巨大煤層?”“為什么在炎熱干燥的非洲靠近赤道處,卻發(fā)現(xiàn)了古代冰川的遺跡?”為什么海牛、鴕鳥都不會飛,但在非洲和南美洲相同的地層中都發(fā)現(xiàn)發(fā)它們的化石,這說明了什么呢?學生迫切想知道答案,就必須認真聽課,積極思考。思維被啟動了,興趣也就得以鞏固。
四、教師要用恰當?shù)慕谭ǎ鰪妼W習興趣
地理學科也是一門科學,地理教師應該具有恰當?shù)慕虒W方法,豐富的空間想象力和思維能力,在教學中還要用恰當?shù)慕虒W方法,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
1、教師在講新課時,應該用教學掛圖,把它掛在黑板上,讓學生帶著思維閱讀課本上的文字,邊看書上圖,再對照前邊教師的大掛圖對比著學習,把知識落實在地圖上來記憶,這樣很直觀,很有空間想象力,和地理事物的真實性。
2、在講完新課的練習中,教師可以在黑板上畫草圖變相出題型,讓學生把知識學活,如果畫圖的水平不高,不太象也沒關系,只要能把關鍵的地理事物和名稱表現(xiàn)出來就行。
3、教師要多閱讀課外書籍,把豐富的地理知識結合在課堂教學中,用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方法講解知識,會拓展知識面,還要教給學生學習技巧,讓學生掌握知識的形成過程,懂得理論知識的科學性。例如,問學生:“為什么赤道附近的東非高原不是熱帶雨林氣候?”這樣的問題不是背就能解決的問題。要分析才能得出答案:由于東非高原地勢較高,氣溫較低,改變了那里的氣溫和降水狀況。這是受地形因素影響的結果。地理科也是理性知識,有很多學生和老師以及校長都認為地理是屬于死記硬背的,這是一種錯誤想法。
總之,任何學生學習的成功,都是智力因素與非智力因素相互影響、相互作用的結果。因此,在教學中,應自覺地、積極地、不失時機地激發(fā)學生的非智力因素,尤其是興趣這個因素,從而更好地提高教學質量。
參考文獻
[1]楚磊.《少年智力開發(fā)報(文綜)》,2012年3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