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摘要】信息技術革命必然深度影響高中地理教育,我們應當與時俱進,為未來儲備技術和能量,努力探索自主學習的自動化技術、教學行為的集約化技術、檢測評價的便捷化技術,以呼應未來的學生對學習方式的時代要求。
【關鍵詞】地理教育 自動化 集約化 便捷化
“互聯(lián)網+”的時代不可阻擋地影響著各個領域,我們不能無視它的存在而自落伍于時代。翻轉課堂的理念再一次刷新著教育的方式,進一步推動“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的落地生根。先進的技術與先進的理念一旦融合,則必將意味著一種嶄新的教學模式的出現(xiàn),深度影響著教和學的行為習慣和方式。高中地理教學要求地理教師具備將抽象的理論轉化為形象的圖式的能力,能夠通俗易懂地帶領學生借助形象化的手段理解抽象化的理論。傳統(tǒng)的講授式的教學模式已經無法滿足日益追求個性化學習的時代要求。為此,我們必須與時俱進。
一、自主學習的自動化
個性化時代的到來邂逅了新理念,必將在未來的日子更加強調學習個體的個性化。隨之而來的是教學方式必將發(fā)生與之相襯的應對。這要求教師必須具備學生個性化自主學習資源與工具的開發(fā)和指導使用能力。高中地理教材基本內容中的絕大部分,學生能夠粗略讀懂,但是,其中精細化的解讀和深層的地理原理則必須通過學生的研讀才能完全領悟。實踐研究證明,大約70%的內容能夠被學生掌握。學生自主化學習就是獨立的完成這部分內容,而對于那些需要付出一定的努力,甚至借助外力才能夠基本了解或者解讀的內容,則需要有效的自動化學習系統(tǒng)幫助完成。為此,未來的教學將會有下面的變化:
1.微課使用頻率必將增加
微課是基于某個知識點、技能點而設計的教學或學習指導軟件,其短小精悍的特點很便捷地為學生解決學習重難點帶來巨大的好處。先前需要教師頗費口舌、抽象的地理技能講授,如今只需要讓學生較小的付出就能夠獲益很大。比如大氣循環(huán)、地球運動、水循環(huán)、區(qū)時變化、日食和月食的形成、人類活動與自然世界的邏輯關系等知識點,只要將其表格化、動態(tài)化即可直觀地理解。
2.自動化學習系統(tǒng)的必然出現(xiàn)
翻轉課堂的理念必然會日益受到重視,在學生進入課堂活動之前,如果能夠構建一個自動化學習系統(tǒng),引導學生全面自主學習教材,使學生的注意力從關注地理現(xiàn)象引領到深度關注地理原理上來,就能夠成倍地提高地理教學的效果,降低教育成本。
二、教學行為的集約化
傳統(tǒng)的觀念認為,教學行為主要發(fā)生在課堂上,其實不然,課堂前后、校園內外,都會成為教學行為的發(fā)生地帶和機緣。但是,教師行為的分散必然會增加教育成本,制約教學效果。高中地理諸多的地理現(xiàn)象的列舉與分析,教學情境的尋找與創(chuàng)生都離不開教學行為,如果將這種行為按照壓縮包的原理,以典型例子的形式,以微課為載體體現(xiàn)出來,那么,教學行為就會集約化,一次打包給學生,使他們隨時隨地分享教師的教學經歷,得到充分的指導,節(jié)約師生共同占用的時間,提高地理教育的效果。
比如《人類與地理環(huán)境的協(xié)調發(fā)展》一課的教學,目前是教師預先設計好方案,然后按部就班地實施,教學的前提準備、后續(xù)的檢測都可能分散在各個環(huán)節(jié)上,而未來的教學方式完全可以打破環(huán)節(jié)順序,集中一次性傳輸給學生,讓學生預知整個的人類與環(huán)境必須協(xié)調發(fā)展的教學思想。學生了解了檢測環(huán)節(jié)中的實際案例,會倒過來思考如何協(xié)調發(fā)展的理論問題,這樣就整體上提高了教與學的效率。
三、檢測評價的便捷化
傳統(tǒng)的檢測評價的方式仍然以紙質為主,但是卻存在著諸多弊端,比如場所固定受限、答題時間固定受限、批閱任務繁重受限等。同時,因為不同學情的學生對地理知識的掌握程度不一樣,相應地對檢測評價的要求自然也不盡相同。如果用統(tǒng)一尺度去檢測全體學生,很顯然,這很難做到檢測評價的個體化。
高中地理檢測中非客觀性題目,只要扣住了應答的關鍵詞,或者比照參考答案的相似度,就可以很輕松地判定應得的等級。這就為檢測評價自動化、便捷化提供了極大的可能。當然,這里的前提是教師預先制作和儲備了足夠量的各類檢測體系,能夠快速地調出,提供給學生自我檢測使用。根據這種設想,目前,在遠程教育和有些領先的教育網站上已經開發(fā)出這樣的軟件系統(tǒng),學生熟練掌握后,即可進入該系統(tǒng)進行檢測,根據系統(tǒng)提供的分析數據調整自主學習的步驟、計劃和重點。
另外,重視實踐的教育思想也會催生未來學用轉化的模擬化系統(tǒng)。一個地方的社會發(fā)展與當地的環(huán)境產生了矛盾,并且引發(fā)了較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使居民日常生活和經濟的可持續(xù)發(fā)展受到不小的影響。如果我們針對這種情況,需要檢測一下學生運用地理知識和技能的能力,就可以借助學用轉化的模擬化系統(tǒng)來實現(xiàn)。比如,運用思維導圖軟件設計出解決原理,運用三維動畫模擬問題的解決過程和良性循環(huán)圖,就可以便捷地觀察學生的實踐運用能力了。
科技的進步為未來的高中地理教育帶來無限的可能性,教師必須敏感地意識到,掌握智能理論和各種軟件制作、操作技術迫在眉睫,運用先進的教育思想,不斷革新教育教學的方式,積極嘗試前衛(wèi)的教學方法,萬不可出現(xiàn)刻舟求劍的荒唐行為。地理教學智能化理論和軟件的開發(fā)雖然在中國還剛剛起步,作為基層教師,必須具備這種前瞻性思維,努力變革地理課堂教學的結構,滿足未來學生對更加務實的學習方式的需要。
【參考文獻】
[1] 韋巍. 智能控制技術[M]. 機械工業(yè)出版社,2003.
。ㄗ髡邌挝唬航K省海門市四甲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