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wǎng)論文頻道
 
 網(wǎng)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shù)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shù)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shù)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音樂

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的策略探究

更新時間:2018/2/19 15:18:00  瀏覽量:3507

  摘要:隨著新課改的推進,初中地理教師的教育觀念也正在發(fā)生變化,伴隨而來的是初中地理課堂的變化。然而,傳統(tǒng)應試教育下的初中地理教學帶來的消極作用是抑制教學效果的重要原因。如何消除應試教育的不良影響,也就成為了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的關鍵。

  關鍵詞:教育觀念;教學方法;自主學習;效果

  一、 引言

  初中階段是學生知識快速增長的時期,在這個階段,如何使學生獲得更多的有效知識是極其關鍵的問題。除了學生本身加強學習外,提高教學效果是一個重要因素。初中每門課程的學習都很重要,當然也包括地理。因此,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應當是每一個初中地理教師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依筆者之見,至少應該當從以下幾個維度進行思考。

  二、 轉(zhuǎn)變教育觀念,突出學生主體地位

  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模式限制了教育觀念的發(fā)展,在課程改革之前,單一地追求學生考試成績是多數(shù)教師的共識,在教學實踐中,也多是以追求學生成績開展教學。隨著教育課程改革的推進,教育觀念也隨之變化,但處在應試教育和素質(zhì)教育沖突對抗階段,雖然存在諸多問題,如只注重教材內(nèi)容而忽視相關知識拓展等。

  思想是行動的先導。在初中地理教學中,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是第一步。對于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觀,要用辯證否定的方法進行分析。對其中符合實際情況的觀念要加以保留,對那些只有消極作用的觀念要予以剔除。面對課程改革的新任務,素質(zhì)教育觀應當在地理教學中加以樹立。而素質(zhì)教育觀的一個重要體現(xiàn)在于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課程改革中,教學目標的主體已經(jīng)由教師轉(zhuǎn)向了學生。素質(zhì)教育觀念要求教學以學生為中心,由教師引導學生自己做事情,而不是以往的教師讓學生做事情。比如,在講授“氣候”和“天氣”的區(qū)別時,以往教師直接告訴學生答案是什么,現(xiàn)在教師應當引導學生如何找到答案。要幫助學生弄清楚這個問題,教師至少需要采取三個步驟,即“氣候”和“天氣”是什么;從哪些角度比較“氣候”和“天氣”;為什么比較“氣候”和“天氣”。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己進行思考,最終由教師來糾正或者補充。因此,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更加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而非自己的教師地位。

  三、 改進教學方法,引入體驗教學模式

  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是“填鴨式”教學方法,即教師更加重視向?qū)W生灌輸知識,以完成規(guī)定的教學任務為目標。這種教學方法是傳統(tǒng)的應試教育觀的產(chǎn)物,與如今提倡的素質(zhì)教育觀格格不入。教育觀念的轉(zhuǎn)變,勢必引起教學方法的改變。

  受素質(zhì)教育觀的影響,“填鴨式”的教學方法逐漸被體驗式的教學模式取代。所謂體驗式教學模式,是指以學生為中心,引導學生通過自身感受獲得知識的教學模式。體驗教學模式并非一種固定的教學方法,而是可以包括多種教學方法的教學模式。其主要特點就是注重學生自身對知識的接受程度。這就提醒教師,完成教學任務并非教學目標,幫助學生接受需要掌握的知識才是教學目標。

  在初中地理的教學中,引入體驗式教學模式是必要的。初中地理課程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如果單單停留在書本知識的傳授上,勢必局限學生對地理知識的理解和思考。在體驗教學模式下,教師可以根據(jù)不同的教學內(nèi)容采取不同的教學方法。比如,學習地球相關知識時,教師可以帶領學生一起制作簡易地球儀,了解經(jīng)緯線,標注各大洲的位置,描繪地球儀上的中國等等。再如,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展現(xiàn)日本、印度、東南亞和俄羅斯等我國鄰近國家和地區(qū)的風土人情和地理風貌等。還比如,以動畫的形式展現(xiàn)地球的自轉(zhuǎn)和公轉(zhuǎn),展現(xiàn)太陽系各類行星的運動情況等。

  四、 提倡自主學習,培養(yǎng)學生探究能力

  在傳統(tǒng)教學中,學生的被動地位決定了其只能按照教師的要求進行知識的學習,而傳統(tǒng)教學目標又限定在教師完成教學任務上,教師的教學也就局限在“填鴨式”的灌輸上,學生沒有自主學習的意識,亦無自主學習的機會,也就更談不上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

  “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彼刭|(zhì)教育既重視“魚”,也倡導“漁”,而更加注重“漁”。所以,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不僅要教授學生知識,更為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獲得知識的方法,這必然導致學生除了課堂學習外,還要花費一定的時間進行自主學習。當然,自主學習不是對課堂所學的簡單回顧,而是溫故而知新。只溫故而不知新,就無法培養(yǎng)探究能力。

  對學生探究能力的培養(yǎng),更加注重對學習方法的傳授。教師應當引導學生自己去獲得知識、質(zhì)疑知識和檢驗知識。比如在對生態(tài)環(huán)境和治理措施的學習中,教師可以對相關知識進行簡單粗略的講解,然后引導學生對當?shù)氐纳鷳B(tài)環(huán)境進行實地考察,由學生自己得出結(jié)論,教師加以斧正和補充。然后,將考察結(jié)論與地理教材上的結(jié)論加以對比,獲得課本以外的新知識。再比如,為了了解生態(tài)環(huán)境治理措施在實際中的實行情況,還可以采訪當?shù)叵嚓P部門的負責人,或者查閱相關網(wǎng)站。

  五、 總結(jié)

  雖然時下以考試成績作為教學效果的主要指標,但在教學中,教師仍應當轉(zhuǎn)變教育觀念,改進教學方法,提倡自主學習。理由有二:其一,隨著課程改革的深入,教學效果的評估體系正不斷科學化、合理化,將來考試成績在教學效果評估中的比重將下降;其二,考試內(nèi)容不斷趨于靈活,以往靠死記硬背取得高分的時代已然過去,以后在考試試題上將著重考查學生的發(fā)散思維和探究能力。因此,在新的素質(zhì)教育觀念的指導下,取代傳統(tǒng)教學方法而采取體驗式教學模式,注重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以培養(yǎng)學生的探究能力是符合教育規(guī)律的。當下,在初中地理教學中,教師應當對此充分重視,從教育觀念、教學方法和自主學習三個維度開展教學活動,這是提高地理教學的效果勢在必行的策略。

  參考文獻:

  [1]徐云靜.探討如何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J].學周刊,2013(08).

  [2]劉俊麗.提高初中地理教學效果的途徑探討[J].現(xiàn)代閱讀(教育版),2013(10).

 與教學效果有關的初中地理論文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wǎng)站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