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階段是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發(fā)展的黃金時期,語文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對小學生具有重要的影響,它關乎學生語文基礎能力的培養(yǎng),更關乎小學生自我“語文”語言的形成。小學語文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恰當使用教學語言,讓學生深入地理解文章內(nèi)容,充分地理解作達的思想感情,提高語文教學的質(zhì)量。
一、明確語文教學語言的特點
要改進小學語文教學語言,必須首先明確其特點,小學語文教學語言主要有以下特點:
。ㄒ唬┮(guī)范性和科學性。所謂規(guī)范性就是教師在語音、詞匯、句子等方面的正確表述,符合國家的相關標準及規(guī)定。比如要講普通話,語文教師普通話要過二甲,在課堂上盡量不要使用方言,要做到吐字清晰、流暢、洪亮,倡導孩子文明用語等等,給學生營造一個好的學習環(huán)境和語言環(huán)境。所謂的科學性就是要符合語法、符合語言的習慣、符合漢字的書寫習慣和章法。
(二)可接受性。可接受性就是老師的語言表達要符合孩子的學習、年齡和知識結構特點,避免用孩子聽不懂的語言和詞匯,要用現(xiàn)代的標準白話文,盡量少用艱澀的文言文。對于一些難懂的句子和詞匯,老師要盡量用一些比喻性的解釋,這樣孩子就更容易了解。為了更好地讓孩子接受,老師有必要研究學生語言,與學生打成一片。
。ㄈ┤の缎浴S腥の缎圆庞形,有吸引力才能提高學習力。教師要通過各種方式提高幽默、提高課堂的樂趣,使學生喜歡上課。如果語言平平,像念經(jīng)一樣的授課,哪怕講得再豐富,學生也聽不進去。現(xiàn)在很多學生不愿意學習,其中很重要的一點就是課堂失去趣味性。
。ㄋ模┧囆g性和情感性。語文課文都是集中了作者情感的文章,因此教師在講授課程的時候,也要有感情,要聲情并茂地把文章的感情講出來,并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切實體會文章的意蘊。藝術性就是文章的美。特別是詩歌和散文,文章中含有情景交融、移情于景的情況特別多。
二、找準語文教學語言存在的問題
。ㄒ唬┙虒W語言語調(diào)平淡,缺乏節(jié)奏感。部分老師在講課文的時候,從開始上課到下課,就是一個聲調(diào)、一個語氣,這樣的授課只會讓學生呼呼睡大覺。教師要把每一堂語文課都當作藝術和表演,上課就是演員登上舞臺,要演得精彩紛呈,這樣學生才喜歡,才能調(diào)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ǘ┙虒W語言口語重復嚴重。在教學中不是不能使用口語,而是不能普遍地使用口語,能用書面語的盡量用書面語。有的教師在地方上教學,反正用口語地方上也能聽得懂,所以講課不注重自己的語言表達,基本上都是用口語、用方言,這樣長期下去造成孩子書面語匱乏,不能講普通話。
(三)導入語言隨意性較大。課程的導入是在充分研究課文基礎上的導入,不能隨便導入,或者為了導入而導入。盡管語文的授課隨意性較大,但是也并不是無章可循。因此,教師在導入的時候,一定要切題,一定要提高孩子的注意力和凝聚力,這樣才能更好地發(fā)揮整個課堂的教學效果。有的老師整堂課都在導入,甚至忘了主要講什么了,最后就下課了。
。ㄋ模┦闱檎Z言缺少情感。抒情語言就是要求老師要講得有情感,該抒情的時候要抒情,該評述的時候要評述,做到語言適中。特別是在抒情散文的教學課程中,老師一定要體會作者的原意,使自己融入文章中,這樣才能把握住整個文章的意思。特別是有感情的朗讀課文中,沒有感情就沒有吸引力,就不能達到學習的效果。
三、改進語文教學語言的方法
要改進小學語文教學語言,提高課堂教學質(zhì)量,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加強小學語文教師語文課堂教學技能表達訓練。一是要加強理論知識的學習。自覺學習漢字的語音、普通話、句子及相關的語法,主動克服發(fā)音不準、不講普通話的現(xiàn)象。加強相關知識理論的學習,提高理論知識水平。二是要積極參加各種語言類活動,比如演講比賽、繞口令比賽、辯論會等,充分鍛煉自己的思維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增加語言表達的自信心和邏輯能力。三是在平時的教學與生活中要刻意鍛煉語言表達方面的能力,不斷規(guī)范自己的言行,高標準要求自己。多看看新聞聯(lián)播等語言節(jié)目,學習他們的標準發(fā)音。
。ǘ┱n堂教學語言在表達上要準確和生動。準確是課堂教學語言的最基本要求,它首先要求教師在表達上要使用標準的普通話,發(fā)音要準確,再者要求語言的表達要規(guī)范,不能使用不恰當詞語和帶有語病的句子。教師教學語言的準確性要求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有明確的意識,規(guī)范自己的語言,減少語言錯誤的產(chǎn)生。一是關注課堂,關注需要,善于思考。比如將知識改成故事或者繞口令。運用聯(lián)想和有趣的故事講一些易錯的字甚至字的含義表達,加深學生的理解。二是善于積累。課堂教學語言要準確生動,離不開教師豐富的語言積累,積累的詞語和句子多了,語言表達自然就會準確生動不少。
。ㄈ⿲胝Z言要做到具有趣味性。課程的導入,并不是隨便的導入,具體要做到以下三點。一是要有共鳴。與學生、與作者產(chǎn)生共鳴,充分理解原文,以自己的語言方式聯(lián)系實際、聯(lián)系生活,最后導入課程,順理成章,沒有突兀感。二是要準確無誤。盡量避免出現(xiàn)錯誤,如果老師出現(xiàn)了錯誤,對學生的影響比較大,就會使老師的形象在學生心目中大打折扣。最后講課要有趣味性,這也是對講課的最高要求,沒有趣味就是死水一潭。
。ㄋ模┙處煹氖闱檎Z言要完成師生的情感互動。抒情語言,并不是簡單閱讀文章,這里需要教師與學生進行情感的互動,帶動學生學習,關愛學生學習。只有從內(nèi)心里關心學生,教師的言語里才有關愛。個別教師語言冷漠,除了講課,什么也不與學生互動,對學生存在的困難視而不見。這樣的教學就缺乏感情,教學就沒有抒情語言。所以教師在教學中,要主動關心學生,關心學生的冷暖,關心學生的成長,用一種關愛的口氣來對待學生,別動不動就諷刺、挖苦等,這樣只會讓師生關系越來越差,越來越冷漠,不利于老師抒情語言的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