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wǎng)論文頻道
 
 網(wǎng)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shù)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shù)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shù)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音樂

淺談小學數(shù)學課學生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

更新時間:2018/5/28 7:33:00  瀏覽量:2939

  摘 要:就數(shù)學學科來說,它對于知識的呈現(xiàn),相對來說,比較概括和抽象。而小學生的抽象思維還是比較滯后。這樣兩者之間就存在著一種矛盾。怎么解決呢?本文對此進行了探討。

  關鍵詞:小學數(shù)學;感知能力;培養(yǎng)策略

  學生對于新知識的學習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他們對于這些新知識的第一感知。但凡學生對于某一知識第一感知較為充分的,他們對于這一知識就會印象深刻,甚少模糊。而且,這種狀態(tài),還能夠保持相當長的時間。由此,第一感知能力,對于學生學習活動來說,作用還是相當大的。但是,對于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感知能力,我們平時教學中,卻很少有人意識到這一點。下面,筆者就這一方面,結合小學數(shù)學課堂教學實踐,談談自己平時教學的一些嘗試。

  一、 提供感性材料,轉化思維認識

  一般來說,小學生認識新事物,所呈現(xiàn)出來的特點,還是比較有規(guī)律性的。這就是,他們對于那些具體可感的事物的認識,多是表現(xiàn)出輕松的狀態(tài)。但是,對于比較抽象的事物或者知識,很多學生就顯得非常的吃力。比如,對于一些數(shù)學概念。這時候,我們就要遵循學生的這種思維特點,想方設法,將抽象的知識或者原理給予形象化。要做到這一點,需要我們根據(jù)教學需要,以及根據(jù)學生的學習情況,創(chuàng)造性的準備一些有利于實現(xiàn)這一轉化的材料。

  具體來說,要做到轉化的理想化,需要我們準備的材料具備這樣兩方面的特點:一要力爭感性;二要做到多樣和充足。例如,關于“認識三角形”的教學,我們就需要做到,在學生充分感知的基礎上,逐步逐步地抽象出三角形的特征,并最終引導他們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在具體教學活動中,筆者是這樣安排的:第一步,先出示場景圖,引導學生在這一場景圖當中盡可能地找出三角形;第二步,引導學生盡可能從多個角度,列舉出自己所見到的一些三角形的例子來。這樣做,就為進一步抽象三角形的特征帶來了更豐富的感性認識。顯然,這對于學生初步形成三角形的概念幫助很大。

  二、 重視活動驗證,培養(yǎng)概括能力

  小學數(shù)學,非常注重對學生概括能力,特別是抽象概括能力的培養(yǎng)。而就小學數(shù)學而言,這些方面能力的訓練,一般都是通過不完全歸納的方式來進行的。所以,這一方面,教學活動中,作為教師,我們要對此有一個充分的認識。并在此基礎上,根據(jù)教材特點,給學生提供有利于提升他們這一思維的一些要素,特別是在內容上要保證一定的要求。教學“三角形的內角和”,通過實驗,學生已經(jīng)發(fā)現(xiàn)所呈現(xiàn)的3個三角形的內角和都等于180°。由此,學生由此可以作出這樣的判斷,就是活動之初大家的猜想是正確的。但是,別忘了,這終究只是從3個三角形得到的結論。我們要讓學生認識到,這只能是一個數(shù)學猜想。認識到這一點,為此,我們還要讓認識到,原來所做,還不是最終的結果,還需要對此作出進一步的驗證以及研究。于是,筆者又引導他們自己在紙上隨便畫出一個三角形,然后,剪下來拼一拼,看一看它們的內角和是不是也是等于180°。在學生活動時,筆者做巡視。待這一活動結束后,筆者指名幾位學生到投影儀前,將自己驗證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展示,剩余同學進行講評。這樣做,就有利于學生通過活動探索規(guī)律,進行抽象的概括。

  三、 協(xié)同各種手段,誘發(fā)心理需求

  提到感知活動,要想提高其應有的效果,往往離不開各種感官的協(xié)調性活動。同時,我們也要認識到,這還只是其中一個重要因素。另外,我們要通過恰當?shù)氖侄,將一定的感知對象通過一定的活動給呈現(xiàn)出來。這樣,才有利于學生去展開思考。為此,教學當中,我們就要想方設法,設計出有價值性的活動,以盡可能多的調動學生的多種感官,比方說,視覺、觸覺等等,讓它們共同作用于我們要感知的某一對象。這樣,就可以優(yōu)化學生獲取感性認識的途徑。

  教學“認識數(shù)對”這一節(jié),讓學生知道如何用數(shù)對表示位置,可以說是其中一個重要的知識點。教學時,筆者先對學生進行引導:同學們,現(xiàn)在,假如把你們的座位都用一個圓圈來表示,那么,每一列要畫出幾個圓圈呢?一共要畫出幾列呢?最后,經(jīng)過多輪的引導,學生最終明白了這一知識點的要求。由此可見,這樣的設計,不僅僅是調動了學生的視覺。這樣的設計,就把場景圖抽象成了平面圖。在這一過程當中,學生明確了確定位置的規(guī)則,這樣,就為之后用列與行來描述位置關系做好了準備。這就及時地鞏固了學生業(yè)已掌握的方法。同時,又可以誘發(fā)他們試著用更為簡單明了的方法,來描述位置的心理需求。

  四、 凸顯程序要求,做到科學合理

  就學習活動而言,學生的感知度取決于其所感知的學習內容,特別是要受制于學習內容各組成部分之間的關系。一般說來,待感知的知識結構越具有系統(tǒng)性,學生也就越能夠系統(tǒng)性地對要學習的知識進行感知。因此,在教學活動當中,我們在針對某一知識,引導學生進行相應的感知的時候,就要特別重視程序上的要求,力爭做到科學。并在保證科學的基礎上,做到合理。

  教學“一億有多大”,在引導學生開展相關的活動之后,筆者最后又引導學生對所開展的活動,進行整體性的回顧。比如,我們可以讓學生自由地說一說自己對1億這個數(shù)字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特別是,通過這些活動,自己又有了哪些收獲以及體會。這樣,就讓學生進一步鞏固了對1億這個數(shù)字的數(shù)感。更為重要的是,學生從中獲得了一些研究數(shù)學問題的方法,積累了一些在數(shù)學課堂上,如何開展針對性活動的經(jīng)驗。這樣,就有助于加深學生對某些知識的進一步理解,有利于讓他們的認識經(jīng)歷由感性升至抽象性的過程。

  綜上所述,在小學階段,要注重對小學生感知能力的培養(yǎng)。為此,教學中,作為教師,要真正地把握住數(shù)學學科的特點以及學生的思維特性。這樣,才能為他們提供比較理想的感知途徑,最終提高他們的思維水平。

  參考文獻:

  [1]盧少丹.“小學數(shù)學教學過程中如何實現(xiàn)學生的主體地位”[J].當代教育,2017年第3期第108頁.

  [2]劉鐵芳.你就是你的教育學[J].師資建設,2017年第6期第58頁.

 與感知能力有關的小學數(shù)學論文
  • 暫無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wǎng)站 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