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論文頻道
 
 網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音樂
 欄目類別:論文發(fā)表網

拓展農村小學作文課程初探

更新時間:2018/6/10 10:52:00  瀏覽量:2786

  【摘要】農村小學生作文覺得無話可寫,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認識生活,挖掘素材,開發(fā)資源,為學生作文開辟一條通道。主要從豐富閱讀、指導觀察、激發(fā)情趣、體驗農家生活、學寫農諺、俗語入手。

  【關鍵詞】農村 小學生 作文課程

  作文教學無論對于教師而言,還是學生來說,都是一個難題。我們教師害怕教作文,學生更是害怕寫作文,遇到作文無從下手,半天寫不出一個字。農村小學生更是如此,他們普遍厭作文,怕作文,作文內容十分貧乏。習作時出現(xiàn)了假大空,廢話連篇,寫不出真情實感文章的現(xiàn)象,寫出來的文章有也是胡編亂造的作文、東拼西湊的作文或者是整篇照抄的作文。為什么會出現(xiàn)這樣的現(xiàn)象呢?追究原因,農村的信息交流不通暢,學生的見聞受到限制,課外讀物較少,所以農村孩子更覺得無話可寫了。

  如何激發(fā)農村孩子的寫作興趣,提高寫作水平呢?關鍵在于教師要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認識生活,挖掘素材,開發(fā)資源,為學生作文開辟一條通道。我認為可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嘗試。

  一、豐富閱讀,為學生作文積累素材

  “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可見寫作和閱讀密切相關,相輔相成。從閱讀對寫作的作用方面看,閱讀是寫作的借鑒,是讀者間接認識生活的途徑。讀者在閱讀過程中所了解的生活,所產生的情感共鳴,所獲得的思想認同等等,這些對于提高讀者的寫作水平具有重要意義。教科書中的文章多文質兼美,教師可以充分利用教材,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能力。做到讀賞結合,讀寫結合。

  當然,這非一日之功,必須堅持經常,只有這樣,學生的閱讀能力才會提高。

  二、關注生活,認真觀察,提高學生的觀察能力

  作文教學要激發(fā)學生的情感,啟迪學生的悟性。在感悟中培養(yǎng)學生的觀察能力,大自然中的一草一木、社會生活中的平凡小事,都可引發(fā)我們的思考。可是,面對美麗的大自然孩子們卻無動于衷,或雖感到美,卻又寫不出來。對農村學生來說,農村的風景優(yōu)美,鄉(xiāng)土氣息濃厚。美麗的大自然又孕育了千姿百態(tài)的動植物。這既是作文教學的直觀教具,又為作文教學提供了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寫作素材。教師利用這種優(yōu)勢,引導學生仔細觀察,使他們“見景生情”。把這種情景教育引進小學作文教學中,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寫一寫家中養(yǎng)的雞,教師可引導學生觀察雞吃食、雞打架、雞下蛋等等,幫他們列出觀察項目,學生就會有目的的觀察,寫作時就不會無話可說了。讓學生每天回憶發(fā)生的事,說一說、議一議,久而久之,學生就知道了什么事是有價值的了。事不在大小,在事情的內容。指導學生寫自己熟悉而又真實的生活,而不是寫那些“虛構生活”讓學生知道,說真話、寫事實、敘真情就是作文。

  三、指導審視美好生活,激發(fā)學生習作情趣

  許多孩子覺得生活平淡,毫無新奇之處,那是因為他們沒有把真情投入生活。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是學生學習的原動力,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就要回歸生活,喚起學生對生活的熱愛。愛是生命的源泉,也是創(chuàng)作的源泉。只要心中有愛,學生才會有話想說,才能“我口說我心”“我手寫我心”。

  1.熱愛家鄉(xiāng)環(huán)境

  教學時,教師應注意引導學生發(fā)現(xiàn)農村環(huán)境的美,發(fā)現(xiàn)農村獨特的韻味。學生在“愛家鄉(xiāng)”“家鄉(xiāng)的變化”等習作題目中才能寫出特色,寫出內涵,表達自己的真實情感。

  2.關注身邊的人

  教學時應注意引導學生放棄表象,放棄虛浮,從父母的一個眼神、一個愛撫、一聲問候、一次守侯中獲取情感的慰藉,體驗人間溫情。在感受父母之愛、同學之愛、鄰里之愛時學會關愛他人。只有關愛他人,享受他人的愛,農村孩子在寫人記事中才能情動辭發(fā)。

  3.留心身邊的事

  由于學生觀察缺乏主動性目的性,對事件的認識較膚淺。同時學生的好奇心、探究欲強。利用學生學習特點,引導學生關心周邊的事,用心去觀察,用心去思考。

  四、體驗農家生活,拓展習作思路

  課標指出:教師應靈活的,創(chuàng)造性的使用教材。學生生活在農村,有著充裕的活動時間,廣闊的活動天地。經常參與勞動實踐,引導學生體驗生活,布置一些緊扣“農”字的題目,拓寬習作思路。

  1.勤寫觀察日記

  教學中,引導學生多寫觀察日記,把他們與小動物間的點點滴滴記下來,把種植花果的感受、變化寫下來。這樣,一篇篇富有生活氣息的,富裕童趣的日記躍然紙上。

  2.樂寫“自制玩具”

  農村孩子生活在廣闊的自然之中,思維不受限制,常常自主開發(fā),創(chuàng)造出許多新玩具。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一資源,引導學生把平時的發(fā)現(xiàn)、發(fā)明、小制作寫下來,真正做到在玩中學,在樂中寫。

  3.練寫農事、農活經驗小論文

  學生在農村,長在農村,經常要利用課余時間,節(jié)假日參加一些力所能及的農活?梢越佑|到很多關于種植的科技知識,了解農作物的生長規(guī)律和特點。教學時,充分利用這一優(yōu)勢,指導學生寫一些科技小論文,讓他們在活動中觀察,在觀察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在探索中體驗,知識不斷得以提升,素材不斷得以充實。

  五、學習農諺,提升習作檔次

  表達是作文教學的重頭戲。學生在表達時往往詞不達意,甚至干巴巴,沒辦法寫具體。教學時應引導學生積累語言,多誦讀書本上的好詞好句。更要引導學生在生活中學語言,用語言。

  1.學習農諺農語,優(yōu)化習作語言

  “清明前后,種瓜種豆!,這是農村在清明前后栽種農作物的諺語。運用這樣的諺語既讀來朗朗上口,又提高了農事作文的科技知識含量,寫出農村生活的特色。

  2.學習農村的俗語,美化習作語言

  農民在經過時代的繁衍、變遷,形成獨特的語言風格。如“種子浸泡在水中后發(fā)芽、長葉”。這是我們的說法,而農民說的是“冒牙、爆青”。仔細推敲一下,農民的“冒牙”、“爆青”比“發(fā)芽、長葉”更富情境。一個“冒”“爆”說出了種子發(fā)芽那種無比強大的力,說出了種子發(fā)芽的色彩。這是多么精練的語言,多么形象的表達。教學中,應引導學生收集,交流農村俗語,推敲比較,學習用詞的準確,美化習作語言。

  只要我們教師能有意識地引導學生關注生活,認識生活,挖掘素材,開發(fā)資源,為學生作文開辟一條通道,恰當地運用適合農村小學生的作文教學方法,持之以恒,共同努力,一定能使學生對作文產生濃厚興趣,提高寫作能力。

 與課程拓展有關的小學語文論文
  • 暫無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站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