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低年級小學生接受的教育有限,語文基礎(chǔ)較為薄弱,因此在語文學習中存在一定的難度,課堂氣氛也不盡如人意。為了提高小學語文低年級小學生的學習效率,教師必須要采取積極手段,讓課堂教學“活”起來,讓學生主動參與到教學活動中。本文對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策略進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小學語文教學水平,促使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得以提升。
【關(guān)鍵詞】小學教學;語文課堂;低年級;愉快教學
盡管新課標已經(jīng)實施了不短的時間,但是在當下語文教學中依舊存在不少的問題,特別是低年級學校語文教學中,由于學生的年紀較小,在教學中學生理解能力有所欠缺,學生學習起來比較吃力,即使教師花費了大量時間和精力,教學效果也并不明顯。因此,在新形勢下,語文教師要結(jié)合學生實際情況,采用行之有效的教學手段,讓語文課堂教學充滿趣味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知識。
一、讓語文教學貼近學生生活
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為了打好學生的語文基礎(chǔ),在識字教學中,教師要采用有效的教學手段,讓學生掌握基礎(chǔ)語文知識,為今后語文學習奠定堅實的基礎(chǔ)。在具體教學中,教師要重視識字教學,強化低年級小學生的識字和認字能力,能夠使學生書寫漢字。低年級教師在教授生字的過程中,應(yīng)該采用多元化的方式對學生加以引導,用豐富的教學手段吸引學生注意力。
例如在學習“鮮”字時,可以將鮮字進行拆分,分為“魚”和“羊”兩部分,并編制為相對應(yīng)的謎語:“一半在地上跑,一半在水中游。”通過這種方式,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積極探究,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生字的理解,而且將其牢牢記憶在腦海中,這種記憶可以影響學生的一生,并讓小學生體驗到學習漢字的樂趣。除此之外,教師可以結(jié)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運用聯(lián)想記憶法,將漢字與生活中的事物聯(lián)系起來,加深學生對生字的印象,幫助學生記憶。如在學習“山”時,教師可以將與之相關(guān)的象形文字展示給學生,讓學生從山脈聯(lián)想到“山”字,這樣學生可以快速掌握相關(guān)語文知識。
二、通過表演進行語文教學
小學生的年齡較小,特別是低年級階段的小學生,他們的生理和心理尚未發(fā)育成熟,這一年齡階段的小學生普遍具有較強的模仿能力和表演欲望,在開展小學語文教學時,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實施教學,這樣不僅可以讓語文課堂氣氛活躍起來,而且能夠?qū)⒊橄蟮恼Z文知識形象化,便于小學生理解和接受,同時學生也積極主動參與到課堂教學活動中,有效提高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質(zhì)量和效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jié)合具體教學內(nèi)容,將課文轉(zhuǎn)化為適宜學生表演的課本劇,讓學生自行進行表演,學生在角色扮演中加深對文章中心思想的理解,把握文章主題。
例如在學習小學語文《小壁虎借尾巴》一節(jié)時,為了讓小學生理解課文中小魚、老黃牛和燕子等動物尾巴的功能,并掌握壁虎尾巴的再生能力,教師可以采用角色扮演法,將低年級小學生劃分為各個小組,表演課文中的場景。教師可以引導學生自己動手,設(shè)計一些簡單的頭飾,學生在表演時,更好地進入教學情境中,讓學生將自己代入到角色當中。通過小壁虎與小魚、燕子和老黃牛之間的對話,學生自然掌握各個動物尾巴的功能和作用,同時讓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得到鍛煉,使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掌握語文知識,提高了語文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三、借助多媒體實施語文教學
隨著科學技術(shù)的發(fā)展,各種現(xiàn)代化的教學技術(shù)和設(shè)備應(yīng)用到教學中,實現(xiàn)語文教學的改革和創(chuàng)新。多媒體是一種新型的教學工具,它將音樂、視頻、文字等多種形式融合在一起,可以將教學內(nèi)容以直觀的形式展示給學生,這種教學方法十分符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有效提高了低年級語文教學的效率。小學生的年紀小,他們對事物的認識往往從表面開始,對于一些色彩鮮艷的事物有著強烈興趣,因此,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的這一特點,利用多媒體設(shè)備進行教學,運用這種直觀的教學工具,將抽象的語文知識形象化、具體化,使學生輕松地掌握語文知識。
例如在學習一年級語文課文《春雨的色彩》時,教師就可以采用多媒體教學,將春雨應(yīng)用多媒體設(shè)備展示給學生,通過優(yōu)美直觀的畫面吸引學生注意力,同時播放與之相適應(yīng)的音頻,從視覺和聽覺等多層感覺刺激學生,加深學生對春雨的掌握,理解春雨的各種色彩,進而達到理想的教學目標。通過這種教學手段,學生專注地觀看教學視頻,在這種濃郁的學習氛圍中,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語文素養(yǎng),增強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
四、利用兒歌開展語文教學
低年級的學生剛剛進入到學校,接受正式教育,此時正處于小學生的啟蒙階段,對于這些剛開始接觸語文的學生而言,主要以培養(yǎng)學生的學習興趣為主,只有當學生對語文學習產(chǎn)生濃厚的興趣,才能在這種內(nèi)驅(qū)力的影響下,長期保持積極的學習態(tài)度。兒歌是專門為兒童所編制,兒歌的語言具有童趣,而且讀起來朗朗上口,特別適合低年級小學生進行學習,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可以將兒歌與課堂教學內(nèi)容融合在一起,便于學生理解和記憶語文知識。
例如在學習《王二小》一課時,這一節(jié)的教學目標是讓學生掌握“王、邊、從、這、進”等生字,并學習小英雄王二小的機智和勇敢。在具體教學中,教師可以借助兒歌“歌唱二小放牛郎”實施教學,幫助學生快速掌握課文中心思想。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小學低年級的學生年齡比較小,在進行語文學習的時候,還存在一定的難度,影響學生今后的語文學習。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結(jié)合低年級小學生的特點,采取行之有效的教學策略,增強語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讓學生在愉悅的氛圍中學習,快速掌握語文教學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張唯.從“有效四環(huán)節(jié)”中的“有效上課”分析小學低年級語文課堂教學方法[J].科教導刊,2016(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