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誠信既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之義。將誠信教育滲透到各學科尤其是語文教學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本文以《商鞅立木》教學內(nèi)容為主線索,通過聯(lián)系實際將誠信教育融入語文教學之中,讓學生在知識的學習過程中明白誠信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關(guān)鍵詞:語文教學;誠信教育;學科滲透
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tǒng)美德,也是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題中之義。以誠信教育為突破口,推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深入開展,不失為一條行之有效的途徑。所以,將誠信教育滲透到各學科尤其是語文教學中具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我們作為一線的教師應抓住一切可能的機會,充分發(fā)揮課堂教學主渠道作用,科學、扎實、有效地對小學生進行誠信教育。通過教育,鑄造誠信品質(zhì),樹立誠信典型,努力促使學生誠信養(yǎng)成的各個要素的活力競相迸發(fā)。
一、 背景分析
約翰·杜威是20世紀最偉大的教育家,他主張“教育即生活”“學校即社會”,注重“做中學”,所以,學校教育即生活教育的縮影;谶@一認識,在教學《商鞅立木》這篇課文時,我針對目前社會上存在不守誠信、不講誠信的背景,比如借錢不還、說話不算數(shù)等現(xiàn)象,并借上級要求將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滲透到各學科教學中這股強勁東風,巧妙地將誠信教育融入本課教學之中。
二、 案例描述
。ㄒ唬 教學目的
這篇課文有一個重要的教學目的,即引導學生認識到商鞅南門立木之舉,看似是一件無足輕重的事情,卻有著非凡的意義,它不但為朝廷樹立了一個言而有信、說到做到的形象,取得了老百姓對朝廷的信任,而且為新法的順利實施打下了堅實的基礎(chǔ)。由此讓學生深刻體驗到,從古至今言而有信一直是做人的根本,一直都是我們中華民族最為優(yōu)秀的傳統(tǒng)。在這個社會里,如果我們每個人都能真正地做到言而有信,這個社會也許才算得上是名副其實真正的文明社會。
。ǘ 教學方法
講解說教,引導學生向商鞅等誠信人物學習看齊;老師示范,引導學生在幼小的心靈就播下誠信的種子;學以致用,引導學生規(guī)范誠信行為;家校配合,共同營造誠信的氛圍。
。ㄈ 教學準備
本課講的是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事情,距學生生活實際較遠,所以課前要求學生到學校圖書室或上網(wǎng)查閱資料,以便對商鞅和當時社會背景有初步的了解。同時,本課雖是講商鞅變法的故事,但作者卻要表達以信為本的思想。為順利將誠信教育滲透到教學中去,我要求學生通過查閱有關(guān)誠信的資料,收集有關(guān)“守信用”的事例和人物,從而了解誠信的基本內(nèi)涵。
。ㄋ模 教學過程
師:商鞅為什么要變法? 生:爭取國家富強。
師:變法遇到了哪些困難? 生:一方面一些舊貴族對變法持反對的意見;另一方面老百姓也不相信秦孝公會真心實意地進行改革。(學生用原文內(nèi)容回答)
師:老百姓已經(jīng)嚴重不信任朝廷了,所以,商鞅也明白,為了在秦國進行改革,首先要取得老百姓的信任,只有這樣,才能在全國建立起一種誠信守法的良好社會風尚,從根本上保證變法的順利實施,于是,他又想出了什么好辦法?(引導學生理解為什么要“南門立木”)
讓學生自己讀文,從文中找出:老百姓不相信扛一根大木柱就能賞十兩黃金。
。ㄕn前讓學生查找資料,知道十兩黃金在當時是一個天文數(shù)字,用了天文數(shù)字的賞金,依然不能取得老百姓的信任,注重講解老百姓議論紛紛的內(nèi)容,著重講解反問句:天底下哪有這么便宜的事兒,怕是耍人玩兒的吧?分析一個比喻句:這位新來的左庶長大人葫蘆里到底賣的什么藥?)
師:看到圍觀的人多,議論的人也多,但是卻沒有人行動,于是,商鞅把賞金提高到五十兩黃金,常言道:重賞之下,必有勇夫,后來誰來扛大木柱?他是抱著什么心理來做的?生:一位小伙子,他抱著試試看的心理,想看看商鞅說話算不算數(shù)。
師:當小伙子扛著大木柱到達北門后,商鞅有沒有兌現(xiàn)自己的承諾呢?生:立即大聲宣布,讓小伙子上去領(lǐng)賞。
師:商鞅可以不把錢給小伙子啊,只扛一根大木柱,就輕松得到五十兩黃金,變法過程中遇到那么多的困難,錢要留著用在刀刃上啊,怎么可以給他呢?學生甲:我們不管錢多錢少,要說到做到。學生乙:如果不把錢給小伙子,人家會笑話說商鞅說話就是在吹牛。學生丙:變法的困難就是老百姓的不信任,如果不把賞金給小伙子,老百姓會寒心的,會更加不信任朝廷的,變法會更加艱難的(從困難到艱難,學生能用一些遞進的詞說明信任的重要性)……(教師問題引發(fā)了學生集體的聲討。)
師:所以,大丈夫要言而有信,說到做到。我們每個人都要像商鞅一樣,誠實守信。不管在學習中或者在生活中,都要做到。(抓住問題關(guān)鍵,對學生進行誠信教育)
師:你們在生活中有遇到出爾反爾的人嗎?你們的感覺怎么樣?生甲:約好四點見面,卻超時的,特討厭。生乙:媽媽答應壓歲錢給我自己管理,卻對我說,我還小,會弄丟錢,說要幫我存在銀行,就沒消息了,我以后再也不相信她了。生丙:《狼來了》故事中的那小孩子就是因為貪玩說謊話,到最后卻害死了自己的羊!▽W生義憤填膺)
師:是啊,不講誠信帶來的后果有時是多么的嚴重啊,我們每個人都應該講誠信。你們還能說出、寫出哪些有關(guān)誠信的名言、成語、俗語?
。ㄍ卣,加深學生對誠信的理解,做到身體力行)
三、 反思與總結(jié)
《商鞅南門立木》主要講我國戰(zhàn)國時期的改革家商鞅為了在全國建立起一種誠實守信的良好社會風尚,從根本上保證變法的成功,在都城南門立木取信于民的故事,顯示了他變法的決心和意志。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明白變法的困難,然后一層層了解商鞅是如何克服這個困難,用五十兩的黃金為朝廷樹立了說到做到、言而有信的形象。還適時讓學生說說遇到的不講信用的例子、后果,以及自己的感受,最后讓學生寫有關(guān)誠信的成語、名言,加深學生對誠信的理解,進而讓學生明白養(yǎng)成講誠信是多么重要,在生活中也能做到“君子一言,駟馬難追”。
少年兒童是祖國的希望,民族的未來,加強對小學生的誠信教育,不但是社會的責任、學校的責任,更是每個教育工作者必須承擔的一項重大而緊迫的任務。作為一名小學生學會誠信,堅守誠信,對其一生的成長至關(guān)重要,不僅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道德素質(zhì)和文明程度,而且能夠有力地促進良好社會風尚的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