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小學語文的學習,是每個人學習母語的啟蒙階段,它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進而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撐。課內外閱讀、綜合實踐活動、書法育底蘊,這三點都是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好途徑。
【關鍵詞】 核心素養(yǎng);課內外閱讀;綜合實踐活動
小學語文的學習,是每個人學習母語的啟蒙階段,它的首要任務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語言文字運用能力,使學生獲得基本的語文素養(yǎng),進而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形成提供有力的支撐。“核心素養(yǎng)”的提出,為小學語文學科教學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新的教學思路。那么,作為一名小學語文教師,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談談我是如何培養(yǎng)小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
一、課內外閱讀——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教師要采用各種行之有效的辦法來幫助學生更好地走進文本、廣泛閱讀、積累,最終達到培養(yǎng)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目的。
1. 誦讀精彩文本,培養(yǎng)語感能力
小學語文教材中選用的都是一些文質兼美的文章。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我會讓學生把一些優(yōu)秀課文,或課文中一些精彩的片段反復朗讀直至背誦。這樣既增加了學生的語言積累,又增強了學生對語言的感知能力,可謂一舉兩得。一篇課文通過反復的朗讀,學生能慢慢地走進作者的內心世界,對作者的那份感情有了更深刻的理解。這樣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朗讀能力,又在朗讀的過程中加深學生對文本人物形象的認識和理解,從而提高了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2. 讀名家名著,寫讀書筆記
《課標》指出:“要重視培養(yǎng)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味!痹诮虒W中,我要求學生每天閱讀經典名著30分鐘以上,指導學生寫讀書筆記。我會讓學生建立一個閱讀記錄本,并且自己給它起個個性名字。在內容上包括:摘錄優(yōu)美的詞句和精彩的語段,旁邊還可以配插圖,寫體會、編寫作提綱、寫讀后感等。多年來,我所教學班級的孩子課外閱讀量大大增加,熟讀中國古典四大名著及其它中外名著。
3. 誦經典詩詞,背名篇名句
中國是詩歌的國度,孔子曰:“不讀詩,無以言”。因此,我所教學的班級學生每周利用課余時間背誦至少一首課外經典詩文,六年下來,孩子經典詩文的積累就相當豐富。
對于小學生而言,最直接、有效地提高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捷徑是閱讀。我們老師只有找到多種有效的方式促進學生閱讀,幫助孩子們解決了積累優(yōu)秀詞句少,書寫、語言表達能力差等問題,實實在在地培養(yǎng)孩子良好的學識、人格修養(yǎng)。
二、綜合實踐活動——催化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1. 創(chuàng)設氛圍,搭建平臺
學校在風雨操場設有龍江書吧,不定期地更換適合學生閱讀的書籍,滾動電子屏幕上有新書推介。書吧陳列著三個展示架,定期展示學生的優(yōu)秀讀書筆記。每個班級走廊設有圖書柜,有學校配發(fā)的和學生自愿捐贈的各種書籍,供全班學生自由借閱。學校和班級設有文化墻,每月展示學生做的閱讀卡,教室的黑板報其中一版,抄寫著本周要背誦積累的名句和課外古詩,每天晨讀或課余時間,大家就會不由自主地背起來。這樣在濃濃的書香中浸潤,使學生得到滋養(yǎng),受到熏陶。
2. 豐富形式,注重活動
我們利用學生喜歡活動的這一特點開展形式多樣的活動,每周星期一利用聚會時間開展每周誦讀一首詩文或一篇經典的活動,形式有合誦或分角色誦讀。從上學期寒假開始,學校還開展了“圖書漂流活動”學校每個班級每個年段分別購置了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書籍,每當書“漂”到自己班級時,孩子們就會認真閱讀,讀完后完成一份根據(jù)書中內容,老師出的一份測試卷,測試合格后讀另一本“漂”來的書,每個同學隨著一本書的“漂去”,靜靜地守望另一本書的“漂來”,這是一種期盼的幸福。
3. 檢查測評,及時鼓勵
為了讓學生能把所誦讀的內容存儲,各班舉行“朗讀、講故事、演講比賽、名著知識競答”等精彩活動。每學期在班級中評出五名同學授予“閱讀之星”的稱號,三名同學授予“書香家庭”的稱號,每學年評選“書香少年”,舉行“規(guī)范漢字書寫大賽”,學校統(tǒng)一表彰鼓勵,以此來督促學生課外閱讀,感受學習的樂趣。
三、書法育底蘊——提升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
漢字不僅是語言信息的載體,而其書寫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藝術,是“陶冶情操、培養(yǎng)審美能力、提高文化修養(yǎng)的過程!睂懞脻h字是提升學生核心素質的一個重要標志。我們學校以“書香校園”“墨香校園”文化建設為契機,提升學生“人文底蘊”的核心素養(yǎng)為宗旨。
。ㄒ唬┤诤狭晳T要素,觀照核心素養(yǎng)
辛塵老師說:“首先要有良好的書習習慣,才談得上書習,才有可能從古人的碑帖中汲取營養(yǎng)。”寫字尤其應該重視良好習慣的養(yǎng)成。
1. 堅持雙姿訓練,關注身心健康
首先,要培養(yǎng)好學生的雙姿(執(zhí)筆姿勢、坐立姿勢)。想要寫好中國漢字得先做好姿勢,得會拿筆。這不僅關系到書寫美不美觀,更是關系到學生在書寫過程中能否保持健康的體格,甚至關系到孩子的心理發(fā)展和健康成長。
2. 引導認真觀察,形成自悟能力
寫字要能夠自覺主動細致觀察,從不同角度、不同層次感悟書法的基本筆畫、結體規(guī)律、字內字外的空間布白和作品的章法,這是極其重要的書寫習慣。
3. 鍛煉意志品質,注入學習動力
古代書法家王羲之練字染黑墨池、懷素種芭蕉學書等練字的故事,告訴孩子學習書法要有強大的耐心和堅韌不拔的毅力。練習書法可是一件十分精細的活,要把這件事做長做好,必需仔細觀察字的結構、特點等,并且跟腦、眼、手協(xié)調配合,久而久之,養(yǎng)成沉穩(wěn)寧靜的良好習慣。孩子學習品質一旦養(yǎng)成,對學習其他課程乃至今后的成長路上都能取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因此學習書法,可以陶冶性情,磨煉意志,使孩子愛上學習。
(二)融合技法內容,生發(fā)核心素養(yǎng)
我們要將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融合在每一個書法教學的細節(jié)中。
1. 寫好基本筆畫,萌發(fā)責任意識
基本筆畫的正確書寫總是伴隨著相應的字出現(xiàn),我們可以發(fā)掘出個人離不開集體,家庭離不開祖國的素養(yǎng)元素;在整體字的書寫中,每個筆畫都是和諧的,如果一個筆畫安排不好,就會使整個字黯然失色,每一個社會成員都能對整個社會做出自己的貢獻,都是重要的,缺一不可。
2. 把握構字要領,滋養(yǎng)人文情懷
每個漢字的構成部件,同樣蘊藏著核心素養(yǎng)的文化要素。如在教學《稱贊》這個“贊”字時,讓學生觀察上半部兩個先有什么不一樣,學生發(fā)現(xiàn)第一個先的最后一筆豎彎鉤變成了豎提,這是為什么呢?老師引導我們中國的漢字講究穿插避讓,左邊的“先”為了把位置讓給右邊的“先”,主動把腳收起來,結合課題相機引導懂禮貌、能謙讓的孩子就能得到別人的稱贊。通過這個字的學習,同學們懂得了在以后的生活中要謙讓的良好品質。讓學生真真切切地感受到祖國文字的神奇美妙,滋養(yǎng)了學生的良好品質,提升核心素養(yǎng)。
經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實踐,我體會到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只有在反復的實踐中,不斷提高學生綜合運用能力,才能讓語文核心素養(yǎng)在教學中落地生根。
【參考文獻】
[1]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部. 小學語文課程標準[S]. 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2001.
[2] 林華強. 培養(yǎng)小學生語文核心素養(yǎng)的策略與方法探究[J]. 中國教師,201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