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論文頻道
 
 網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 | 音樂
 欄目類別:論文發(fā)表網

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高中歷史個性化教學探究

更新時間:2018/9/12 19:02:00  瀏覽量:3122

  摘 要:新課改后要求教師在教學中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學生課堂上要處于主體地位,以此來促進學生在學習上的快速發(fā)展,因而現(xiàn)在教師也在不斷尋找合適的教學方法,個性化教學以其適合不同類型學生的發(fā)展特點這一優(yōu)勢被高中歷史教師青睞,高中歷史教師實施個性化教學可以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有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推進素質教育的不斷發(fā)展。

  關鍵詞: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高中歷史;個性化教學;探究

  一、引言

  歷史是一門特殊學科,尤其是高中歷史,其涉及內容較多,涵蓋著古今中外所發(fā)生的歷史事件,并且這些事件比較具有代表性,其內容中關于對歷史事件事實的闡述、分析等對學生正確價值觀的形成有促進作用,這也為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創(chuàng)造了條件。學習歷史需要學生能對歷史事件進行分析,掌握其中的內涵。但每個學生的思維方式都是存在差異的,因此千篇一律的教學方式沒有辦法使學生的個性化得以發(fā)揮,教師完全按照自己的思路、自己的思想進行教學,學生所接受的歷史知識其實質是來自于教師對歷史事件的看法,學生的思想也被逐漸限制在其中,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是極為不利的,因而要想將這一問題規(guī)避,使學生的思維得到發(fā)展,促進學生歷史課堂上主體地位的提升、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可以采取個性化的教學方式。筆者下文簡要論述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高中歷史個性化教學。

  二、基于核心素養(yǎng)培養(yǎng)高中歷史個性化教學

  1.以學生個體差異為前提

  學生之間有較大的個體差異性,但教師多以大多數學生的能力做基礎進行教學,導致了能力弱的學生跟不上、能力強的學生無法發(fā)揮自己的能力,使得這兩類學生能力提升緩慢,不利于其實現(xiàn)自主發(fā)展。因而針對教學中常見的這一問題,教師需要采用個性化的教學方式,在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前提下實現(xiàn)自主發(fā)展,促進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在教學中,根據教材、大綱和學生的實際設計問題,要有共答題和搶答題,根據學生差異使不同的學生都能體驗進步的喜悅,以鼓勵所有學生。搶答題是高難度的問題,以便讓聰明的學生“吃得飽”。我們要改變過去以“教師為主、學生為輔”的現(xiàn)象,把個體精神生命發(fā)展的主動權教給學生,讓學生充分發(fā)揮自己的創(chuàng)造性、主動性、積極性,通過自主參與、自主創(chuàng)新、自主活動、自主評價,讓學生在生動的課堂上展示自己的個性。在教育活動中,因材施教,差異發(fā)展,為學生創(chuàng)造一個安全的、和諧的、自由的、愉悅的發(fā)展環(huán)境,讓其展現(xiàn)個性,張揚個性,發(fā)展個性。以個體差異為前提進行教學,其實質就是以分層法進行教學,對每一名學生的情況細致分析,了解他們的差異所在,按照差異性將學生分成幾類,進而按照分類來進行教學,這樣可以有效地將學生的優(yōu)勢和劣勢進行劃分,揚長避短,能使所有學生參與到高中歷史學習中來。例如,在進行“辛亥革命”這一內容的教學時,筆者在教學中設計的互動問題、設計的教學活動等都是分層次進行的,讓所有學生在這樣的個性化教學中都能得到發(fā)揮。歷史學習能力較弱的學生,只需了解辛亥革命中一些重要的事件就可以,對于歷史學習能力一般的學生,要求其能對歷史事件進行簡單的分析,能將其中的一些要點內容分析出來,對于歷史學生能力較強的學生,除了將辛亥革命這一事件進行了解,還要了解辛亥革命的內涵、對當時國家發(fā)展有哪些影響,并提出自己的一些觀點等。這樣學生就能以自己的能力進行學習,而每個層次的學生接受到的內容是自己可以掌握的內容,因為其比較簡單,因此對學生來說難度教學,其畏難情緒就會縮減,因此學生能在這樣的前提下自主發(fā)展,逐漸鉆研更為深入的內容,逐漸學會學習,因而以這種個性化的形式進行教學不僅可以實現(xiàn)每個學生都參與到課堂中,而且還能促進學生自主發(fā)展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

  高中歷史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只有充分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才能因材施教,讓每一名學生都能獲得成長的機會。人本主義心理學家指出每個人都渴望愛和被尊重,學生獲得教師的賞識就會獲得學習的動力,高中歷史教師要充分發(fā)掘每一名學生的閃光點,引導他們產生對歷史學科的興趣,學生一旦對歷史學科產生濃厚的興趣,教師的教學工作就會非常輕松和順利。高中歷史教師要善于發(fā)掘對歷史有天賦的學生,引導這些學生發(fā)揮他們的潛能,對他們進行有針對性的個性化教學,讓他們獲得更快地進步。教師的教學方法應該是非常豐富和多種多樣的,只有這樣才能獲得學生的歡迎,學生可以感覺到自己是被尊重和理解的,這樣有利于師生關系的和諧共處,培養(yǎng)深厚的師生情誼。

  2.以學生的特長為方向

  現(xiàn)在家長們都希望孩子有一定的特長,會將孩子送到各種特長班,因此班級中大多孩子都有一技之長,另外學生在發(fā)展中也會有自己特長的展現(xiàn),或是口才或是表演等,因此實現(xiàn)個性化教學還可以從學生的特長著手來實現(xiàn),在歷史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學生的特長來開展不同形式的教學,使學生的特長得以發(fā)揮,進而推進學生歷史學習的發(fā)展,學生在學習中應用自己的強項,會更愿意對所學的歷史知識進行想象、進行創(chuàng)新,這也是核心素養(yǎng)的體現(xiàn)。例如,在進行“鴉片戰(zhàn)爭”這一內容的教學時,筆者選擇以舞臺劇表演、辯論、演講等形式來進行教學,筆者班級中有擅長文字寫作的,有擅長活動組織的,有擅長口才表演的,還有喜歡進行表演的,筆者根據活動的內容讓學生自行選擇自己在這些活動中所要擔任的角色,起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例如,參加舞臺劇表演的學生,負責寫劇本的學生需要把鴉片戰(zhàn)爭參與人物的語言、行為、心理等寫進劇本中,這就需要其對鴉片戰(zhàn)爭有較多的了解,因而其會自發(fā)進入到“鴉片戰(zhàn)爭”的時代中去,而負責舞臺道具的學生需要了解到鴉片的形態(tài)以及那個年代人們的服飾等方面的內容,負責表演的學生要去揣摩自己所要表演人物的心理、情感狀態(tài)等,這都需要其主動對鴉片戰(zhàn)爭事件的前因后果進行了解,一個舞臺劇表演,教師沒有要求學生要掌握哪些內容,而是學生為了要完成相應的任務自發(fā)去掌握關于鴉片戰(zhàn)爭的內容。對于辯論、演講也是如此,要想達到較好的效果就需要學生主動去探索相關知識點,并以自己的特長發(fā)揮出來,在了解、查找資料的過程中,學生的思維、想象以及創(chuàng)新能力都會隨之提升,因此這種以學生特長為方向的高中歷史個性化教學對學生發(fā)展有重要意義。

  3.以研究性學習為保障

  要開展基于核心素養(yǎng)下的高中歷史教學,需要高中歷史教師的教學關注點發(fā)生轉向,即如何從關注知識點的落實轉向到核心素養(yǎng)的養(yǎng)成,從原來關注“教什么”轉向到關注學生“學會什么”。研究性學習恰好可以達到這一目的。研究性學習以實踐活動為開展形式,以培養(yǎng)學生自主研究為目的,是一種類似科學研究的學習方法。讓學生參與研究性學習活動,可以借助專題講座、人文古跡等,引導學生開展深入調查、研究、探討,并撰寫小論文。通過教師的精心計劃和指導,使學生得以快速成長,建立和加強學習的自信。總之,學生通過參與“提出課題一篩選課題一處理信息一撰寫論文”的實踐,不僅顯著提高了搜集和分析信息的能力、實際動手的能力、解決問題的能力,強化了團隊合作意識,更重要的是提高了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梢哉f,研究性學習是一種有益于促進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的活動。許多教師認為研究性學習并不適合高中生,其實不然,高中生有較強的分析能力,同時其并沒有要求學生研究性學習的內容要有多專業(yè),只要學生能研究出與學習內容相關的內容即可。對于一些能力較強的學生以這種方式進行學習,很有可能研究出不一樣的方向。例如,在進行“大一統(tǒng)與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確立”這一內容教學時,筆者就采用了這種方式來進行教學,并將班級學生按照不同能力、不同特點分成了5個“科研組”,讓學生自己來研究這一教學內容,并給予學生明確的研究方向,引導學生在教材內容中進行選題,然后進行相關資料的查閱,查閱資料后對資料進行篩選與處理,進而通過研究,完成相關的論文,從學生的研究內容中筆者發(fā)現(xiàn)了一些不同的研究角度,可見學生以這種方式進行學習可以實現(xiàn)較強的創(chuàng)新性,同時學生團隊協(xié)作能力也能得以提升。

  4.歷史教學中樹立整體意識

  作為高中生,首先應該掌握的歷史方法,無疑是構建知識體系,形成知識網絡,變零散為完整,化繁瑣為簡約,從而達到事半功倍之效。學習歷史時要從小處著手,從大處著眼。所謂小處,即對某一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歷史人物的基本情況有所理解,在理解的基礎上進行記憶,這是學習歷史的奠基性工作;所謂大處,即將某一歷史事件、歷史現(xiàn)象或歷史人物放置在一定的知識體系之中,縱橫交錯、瞻前顧后、上掛下連、左右銜接,構成知識網絡,這是鞏固所學歷史知識,并使之活化和深化所必不可少的重要環(huán)節(jié)。強調的是知識的結構不是直線型的層次結構,而是圍繞一些關鍵要領所形成的網絡。網絡的重要性在于,學生可以從網絡上的任何一點進入或開始學習該知識結構,而不是必須從直線層次的最低處開始。在教學中應當重視每位學生的個性發(fā)展。教師首先要解放思想,轉變觀念,盡快從傳統(tǒng)教學模式中走出來。既提倡“源于教材”,又敢于“超越教材”,力爭一本教材在不同學生眼中有不同的內容,充分發(fā)揮教學相長的作用。警鐘長鳴,不斷創(chuàng)新,在知識和指導思想上引領時代潮流,開時代之先河。其次轉換視角,以能力和方法為教學歸宿。在教學過程中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從方法論的角度去掌握史實,把方法納入歷史教學的主體內容之中,既“授之以魚”,又“授之以漁”,讓他們活潑、主動地去獲取知識,去創(chuàng)新、去發(fā)展。

  三、總結

  教學不易,教師面對的是有個性、有思想的鮮活個體,尤其是高中生在各方面已經處于一個相對成熟的狀態(tài),學生的天賦與領悟能力存在的差異性有明顯的體現(xiàn),教師教學中需要按照學生各項能力為前提選擇合適學生學習的教學模式,以此來實現(xiàn)所有學生歷史學習能力的發(fā)展,因而實施個性化教學對學生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以及能力的高效提升都有著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趙玉杰,張海玲.從高考試題導向看中學歷史學科核心素養(yǎng)養(yǎng)成:以2016年江西考生答卷為例[J].江西教育,2016(29).

  [2]文金雙.轉變傳統(tǒng)教學模式,共建和諧高效課堂:論高中歷史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華少年,2015(22).

  [3]徐軍.抓典型,分層次,重趣味:高中歷史教材史料利用的原則[J].教育研究與評論(中學教育教學),2015(8).

  [4]侯俊玲.中國、南非高中歷史教材比較:以岳麓出版社與馬斯庫·米勒·朗文出版社1945-1991年歷史相關教材為例[J].世界教育信息,2017(15).

  [5]陳波.讓課堂充滿生命活力:高中歷史有效教學的思考與實踐[J].新課程(中學),2010(11).

  [6]馬玉順,魏桂華.淺談高中經濟史教學如何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岳麓版必修Ⅱ第1課為例[J].考試,2015(35).

  [7]吳娟.高中歷史教科書選修模塊內容比較研究:以人教版、岳麓版高中歷史選修一為例[J].西部皮革,2017(12).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站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