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語文以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統(tǒng)一為基本特點,是重要的交際工具。口語交際能力注重信息的雙向互動,是語文素養(yǎng)的重要組成部分。為加強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提升小學語文中豐富化口語交際的教學質(zhì)量,本文結合教學實踐主要從教學前創(chuàng)設情境以培養(yǎng)學生興趣、教學中師生互動以改進教學效果以及教學后課外拓展實踐練習三個角度,對小學語文中豐富化口語交際的教學思路進行探討分析。
關鍵詞: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
口語交際是聽話和說話能力應用于實際交往的活動,能夠綜合展現(xiàn)學生的知識與能力,而良好的口語交際能力可以幫助學生準確地傳達信息及表達思想,有助于學生思維能力的發(fā)展。但傳統(tǒng)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存在著口語交際訓練互動性差、教學方式單一等問題,導致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得不到有效發(fā)揮,參與口語交際教學的積極性不高,因而加強小學語文中豐富化口語交際教學具有重要意義。
1、教學前創(chuàng)設情境培養(yǎng)學生興趣
根據(jù)語文新課標要求,小學語文教學應使學生具備日?谡Z交際的基本能力,主要表現(xiàn)為能在各種交際活動中學會傾聽、表達及交流,學會與他人進行文明溝通交往并發(fā)展合作精神。興趣是有效促進學生學習的內(nèi)在驅(qū)動力,學生若對口語交際產(chǎn)生興趣會激發(fā)學習熱情,從而有效提升口語交際能力。小學生是處于向抽象邏輯思維過渡但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的階段,所以教師可以充分利用學生熟悉的日常生活事例作為交際素材,增加學生對口語交際的興趣。
小學生口語交際訓練的材料的來源主要有語文課本中提供的說話材料和老師選取的課外說話材料。教材中提供的說話內(nèi)容,雖然具有系統(tǒng)性和科學性,但對不同地區(qū)、不同條件下的學生來說,仍存在著一定的局限性。而老師選取的材料更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親切可感,令學生有話可說。
口語交際中,談話內(nèi)容直接影響雙方的談話情趣,教師應根據(jù)學生的年齡特征,選擇他們喜愛的事物為口語交際訓練的內(nèi)容,孩子會把對事物的喜愛之情遷移到對交際的喜愛上。所以,教師應做有心人,要時時留心觀察學生,當學生受到外來影響而興奮或產(chǎn)生感情共鳴時,教師應趁熱打鐵,抓住時機進行交際訓練,捕捉了時機,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使他們會把話毫不費勁地說得既完整又通順,從老師“要我說,要我聽”變成“我要說,我要聽”。
2、教學中師生互動改進效果
口語交際是以雙向互動為主要特點的聽說過程,強調(diào)信息的交互傳遞狀態(tài)。但傳統(tǒng)小學語文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沒有得到充分體現(xiàn),因此,小學語文教師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時需要和學生有良性交互不斷進行交流溝通,面對教學過程中遇到的問題可引導學生進行觀點闡釋,然后教師提供交際材料讓學生參考,從而達到提升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效率和質(zhì)量的目的。
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四冊第一單元中《好習慣》為例,教師開展口語交際教學時需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對學生發(fā)揮引導作用。首先可以將學生分成幾個小組針對問題如進行組內(nèi)討論什么是好習慣、好習慣有哪些、怎樣養(yǎng)成好習慣等;接著推選一位學生代表上臺闡述所屬小組的觀點。教師則對學生討論的態(tài)度進行肯定,引導學生共同總結好習慣的表現(xiàn)、作用以及培養(yǎng)方法等。通過口語交際教學過程中的師生互動可以為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練習營造融洽的課堂氛圍,改進口語交際課堂教學效果。
3、教學后課外拓展實踐練習
3.1示范引領,培養(yǎng)能言善辯的技巧
小學生敢說樂說、會說還是不行的,要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還必須掌握說話的技巧。首先教師要注意做好示范作用,小學生語言表達正處于生長發(fā)育期,模仿就成了他們的心理需要。小學生的模仿性很強,教師的話說得如何,直接影響到學生說話的質(zhì)量。要讓學生把話說好,教師的話就應成為學生模仿的標準,所以在課前準備時,教師就應把課堂上要說的話作為一個重點內(nèi)容來備,上課時要做到口齒清楚、用詞準確、表達有條理、語言規(guī)范精煉,并運用眼神、手勢、表情等體態(tài)語言,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提高說話技巧。其次,還要注意做好課文的引路作用。在教學中,為學生巧設競爭格局,利用課堂這一得天獨厚的口語交際的天地,培養(yǎng)學生能言善辯的能力。
3.2通過課外活動,開辟口語交際的新途徑
生活是口語交際的內(nèi)容,口語交際是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種交際工具,豐富多彩的生活給口語交際提供了源頭活水。教師要善于捕捉現(xiàn)實生活中的精彩畫面,利用一切機會,對學生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學校經(jīng)常會組織有意義的活動,在活動之后,學生往往還沉浸在快樂之中,余興未盡,在這種時候,每位學生都有“一吐為快”的欲望。教師可趁機組織把活動過程中自己最感興趣、最有意義或最能給自己帶來快樂的情節(jié)說給大家聽。久而久之,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就會自然得到提高。
小學語文口語交際教學雖然具有一定開放性,但是仍然受到一些特定因素的影響,存在一定的局限性,主要表現(xiàn)為學生在日常生活中會遇到不同的交際問題,產(chǎn)生很多新想法,而由于課時限制、課程計劃或者教學環(huán)境的限制,教師在課堂教學上無法及時全部解決。語文是實踐性較強的科目,所以小學語文教師應該注重培養(yǎng)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結束課堂教學后教師還需要引導學生進行課外延伸拓展,以提高學生口語交際能力。
以北師大版小學語文教材第六冊第九單元中《大自然的語言》為例,教師可以對學生進行分組然后布置小組任務,即收集大自然的“語言”,各小組完成后與其他小組交流討論收集材料的過程與結果,回家后與父母分享收獲。進行課外延伸拓展實踐練習能有效促進學生自主學習、探究及相互合作,有助于學生口語交際水平的提高。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注重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符合語文新課標對小學語文教學的要求,教師應該將其貫穿于教學過程,即教學前創(chuàng)設情境以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教學中師生互動以改進課堂教學效果,教學后課外拓展實踐以提升學生口語交際能力。探討分析小學語文中豐富化口語交際的教學思路有助于教師順利開展口語交際教學,增強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
參考文獻
[1]王曉紅.如何有效實施小學語文教學[J].現(xiàn)代農(nóng)村科技,2011(58)
[2]秦文化.重視低年級學生口語交際能力的培養(yǎng)[J].讀寫算(教育教學研究),2011(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