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使人們的學習和交流打破了時空界限。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是我國基礎教育教學改革的新視點,是與傳統(tǒng)的學科教學有著密切聯系和繼承性,又具有一定相對獨立性的新型教學類型,對它的研究與實施將對發(fā)展學生主體性,創(chuàng)造性和培養(yǎng)學生創(chuàng)新能力和實踐能力具有重要意義。
關鍵詞:信息技術;初中數學;課程整合
加速教育信息化進程,實現教育的跨越式發(fā)展已成為當今世界教育改革的核心。信息技術與學科課程的整合又是當今世界教育改革大潮中的重要研究課題。信息技術的發(fā)展,計算機技術的廣泛應用也為數學注入了新的活力。一方面,信息技術的發(fā)展不斷地提出了許多新的數學課題,產生了許多新的數學分支—近代數學,計算機科學,模糊識別等;另一方面,借助于信息技術手段,數學領域里許多新的思想與方法不斷突破,數學結構與內容不斷豐富?傊,信息技術的發(fā)展,應用不僅改變著數學的內容,結構和方法,也推動著數學的應用與普及,把數學以技術化的方式快速地傳送到人們日常生活的各個領域,使得數學對科學,技術,社會的發(fā)展起到了更加巨大的推動作用。
一、信息技術的交互性有利于激發(fā)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人機交互是多媒體計算機的顯著特點,多媒體計算機可以產生出一種新的圖文聲色并茂的,感染力強的人機交互方式,而且可以立即反饋。這種交互方式對于數學教學過程具有重要意義, 它能有效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產生強烈的學習欲望,因而形成學習動機。初中數學復習課或習題課,特別適合人機交互的學習環(huán)境,因為初中數學教師完全有能力制作這類課件,從前置知識復習,精選例題講解,到鞏固練習作業(yè),每一教學環(huán)節(jié)都可以設置成不同的層次,學生根據自身情況,選擇性地進入相應層次,當然還有機會進人高一層次這種交互性所提供多種的主動參與活動,就為學生的主動性,積極性的發(fā)揮創(chuàng)造了良好的條件,從而使學生能真正體現出學習主體作用。
二、信息技術的計算機輔助有利于突破教學重點和難點
計算機輔助教學進人課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體化,形象化,尤其是計算機能進行動態(tài)的演示,彌補了傳統(tǒng)教學方式在直觀感,立體感和動態(tài)感等方面的不足,利用這個特點可處理其他教學手段難以處理的問題,并能引起學生的興趣,增強他們的直觀印象,為教師化解教學難點,突破教學重點,提高課堂效率和教學效果提供了一種現代化的教學手段。例如:在“z+z”智能教學平臺里,對各種正多面體直接用鼠標一點便可以畫出來,你還可以進行操作并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如平移,旋轉,縮放,分割,取截面,表面展開以及把空間的多邊形放到平面上看等,這些操作用實物是難以進行的。同時,計算機多媒體的動態(tài)變化可以將形與數有機結合起來,把運動和變化展現在學生面前,提供豐富而動感的圖像,圖形,生動,直觀, 形象,展現出一個精彩紛呈的數學世界。如:在學習三角形的三條角平分線( 三條中線,三條高或高的延長線,三邊的垂直平分線)相交于一點時,傳統(tǒng)教學方式都是讓學生作圖,觀察,得出結論,但每個學生在作圖中總會出現種種誤差,導致三條線沒有相交于一點,即使交于一點了,也會心存疑惑:是否是個別現象?使得學生很難領會數學內容的本質。但利用信息技術就不同了,在幾何畫板或“z+Z”智能教學平臺里,只要畫出一個三角形,用菜單命令畫出相應的三條線,就能觀察到三線交于一點的事實,然后任意拖動三角形的頂點,改變三角形的形狀和大小,發(fā)現三線交于一點的事實總是不會改變的。這實驗,除了教師演示之外,學生也可自己動手,親手經歷,大大增強學生學數學的興趣,激發(fā)他們的求知欲望。
三 、信息技術與數學課程整合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自主建構能力
數學教學的核心是培養(yǎng)學生的思維,而思維能力的培養(yǎng),需要經歷實踐人識——再實踐——再認識的過程。信息技術介入到數學教學中,提供的是超大的信息量和多媒體的信息傳遞方式。充分利用計算機及軟件的模擬技術,可以讓學生把紛繁復雜的運動圖形或數據用計算機處理,達到形象直觀的目的, 從而易于學生去觀察比較,分析綜合,歸納概括。其實,它還可以培養(yǎng)學生數學模型的建構能力,深人理解數學知識的生成過程。
四、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有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創(chuàng)新精神和發(fā)現式學習
信息技術的豐富資源,能為數學教學提供并展示各種所需的資料,包括文字,聲音,圖片,視頻等,能創(chuàng)設,模擬各種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境,為所有學生提供探索復雜問題,多角度理解數學思想的機會,開闊學生數學探索的視野。
當然,初中數學與信息技術的整合,并非強調所有的數學內容都適合計算機輔助教學,它只可巧用,不能濫用。就如新課標所指出的,我們不提倡用計算機上的模擬實驗來代替學生能夠從事的實踐活動;我們不提倡利用計算機演示來代替學生的直觀想象,來代替學生對數學規(guī)律的探索。憑風巧借力,送我上青云,初中數學的課程改革只有巧借現代信息技術的優(yōu)異性能,才能使二者的有機整合提升到一個新的高度,從而達到優(yōu)化數學的學習過程和學習資源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