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wǎng)論文頻道
 
 網(wǎng)站首頁 | 論文頻道首頁 | 小學語文論文 | 小學數(shù)學論文 | 小學英語論文 | 小學體育論文 | 小學音樂論文 | 小學美術(shù)論文 | 小學品德與社會論文 | 小學科學論文
 初中語文論文 | 初中數(shù)學論文 | 初中英語論文 | 初中歷史論文 | 初中政治論文 | 初中物理論文 | 初中化學論文 | 初中生物論文 | 初中地理論文 | 初中體育論文 | 美術(shù) | 品德
 高中語文論文 | 高中數(shù)學論文 | 高中英語論文 | 高中歷史論文 | 高中政治論文 | 高中物理論文 | 高中化學論文 | 高中生物論文 | 高中地理論文 | 高中體育論文 | 美術(shù) | 音樂

多元文化背景下關于小學民族音樂教學的幾點思考

更新時間:2017/1/31 21:29:00  瀏覽量:3477

  摘要:小學學齡段作為很多學生世界觀和價值觀形成的初期階段,在多元文化的背景下從事民族音樂教學活動,對于多元文化的傳承以及音樂興趣的培養(yǎng)至關重要。本文就此做了相關探討。

  關鍵詞:多元文化;小學;民族音樂;教學;思考

  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的小學音樂教學中,學生自己的審美判斷和審美偏好。因為,無論你選用什么樣的教材,采取何種教學方法,學生最終往往都會受到多種文化語境的影響。那么,在這樣的前提下,無國界無語言基礎的音樂教育就成了文化交流和文明傳承的最佳載體。那么,對于小學音樂教育中的師生雙方來講,什么是民族音樂什么是多元文化,他們之間的關系是什么樣的我們應當如何構(gòu)建多元文化背景下關于小學民族音樂教學是本文重點討論的內(nèi)容。

  一、關于民族音樂和多元文化的理性思考

  音樂是每個民族文化核心之一,很多民族的文化價值內(nèi)涵都用音樂藝術(shù)來表達。美國跟中國一樣民族的多樣性很強,也帶來了多樣的文化。早在上世紀八十年代,美國在聯(lián)邦音樂教育理事會中就曾經(jīng)認真的討論過多元文化、音樂教育之間的關系,并得出了共同而明確的結(jié)論:音樂是人類各民族的珍寶,是各民族智慧的結(jié)晶,各種豐富的音樂形態(tài)也給多種文化注入了活力。所以為了多元文化的傳承以及音樂教育的針對性要將多元文化和各民族音樂一同在各種學齡段有機的以音樂教育為載體豐富到教學活動中去。

  我國也對上述觀點進行了辯證吸收,我國有著十分豐富的民族文化,56個民族幾乎都有其獨特的文化和音樂,所以在小學學齡段以多元文化為背景進行進行民族音樂教育是很好的。小學生們可以在獨特的民族音樂的欣賞、演唱、表演中感受多元文化背景同時增進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并將民族音樂作為多元文化傳承的紐帶不斷發(fā)揚,不斷傳承。

  二、多元文化背景下關于小學民族音樂教學具體策略

  1、知識性和文化性相結(jié)合策略。知識性是教學的重要目的之一,在知識體系的完善過程中,小學生會逐步的習得相關的技能以及形成自身的情感態(tài)度及價值觀。而文化體系的構(gòu)建跟知識體系的構(gòu)建也有著較強的相似性。所以小學音樂的教學中應當滲透入知識性和文化性相結(jié)合的教學策略。

  筆者在小學高年級的一節(jié)音樂課《大河之舞》中采取了這種策略,《大河之舞》來自歐洲,進而風靡世界的以踢踏舞為基礎的大型歌舞劇。這樣一個大型歌劇的背后有著相當深厚的知識背景和多元的文化背景。筆者在設計設計的時候就注重了知識性和多元文化性的結(jié)合。將全班分為多個學習小組并采用競爭積分的模式自選知識線或者文化線進行深入的探究。

  在欣賞了《大河之舞》之后,同學們都深深地被踢踏舞熱情的情緒,歡快的節(jié)奏所深深打動,并積極的投入到各自的探究活動中去了。探究文化線的學習小組很快就通過因特網(wǎng)以及書本上面相關知識了解到踢踏舞并不是起源于《大河之舞》的愛爾蘭。踢踏舞的起源是早期的美國黑人閑暇時的一時興起的表演,或許在一個閃念加上些許堅持之后便成為了一門藝術(shù)。而《大河之舞》之中的大河則是愛爾蘭民族的母親河,《大河之舞》中傳遞出來的情感也是在國家、家庭、母親等多種文化情感因素混合下的復雜的一種情感表達。

  而知識面的學習小組也收獲很多,例如背景音樂的樂器使用的是弦樂器配上節(jié)奏型較強的踢踏敲擊便有了美妙的音樂感受。

  2、創(chuàng)造和欣賞結(jié)合策略。我國有著很多的民族,其中很多民族如哈薩克族、維吾爾族、錫伯族等等都能歌善舞并留下了大量的帶有鮮明民族特點的音樂。以哈薩克族為例,很多哈薩克族音樂都有著自身的特點,冬不拉、手鼓響起,老師便可以帶著同學們?nèi)ルS著音樂感受哈薩克族生活的天山腳下,那草原,那馬兒,那牛羊。在欣賞中去感受音樂、感受哈薩克族人、感受哈薩克獨特的文化以及那音樂中流淌出來的那中快樂和喜悅。如小學音樂課本中的《美麗的夏牧場》正是哈薩克音樂的杰出代表。

  筆者在《美麗的夏牧場》的第一課時當中便是以欣賞和參與為基礎。首先通過幾次欣賞逐步了解《美麗的夏牧場》的獨特韻律。然后通過教師使用哈薩克傳統(tǒng)樂器手鼓伴奏學生來唱的方法引領學生感受《美麗的夏牧場》然后,筆者通過學生演唱,同時觀看哈薩克特色舞蹈的方法深入感受哈薩克那快樂、開放、和諧的音樂和文化。

  然而,小學音樂教學應當重視學生創(chuàng)造力的培養(yǎng),哈薩克音樂是快樂而開放的,冬不拉、手鼓等樂器有著節(jié)奏感強易上手等特點。筆者也在《美麗的夏牧場》的第二課時當中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進行哈薩克風的音樂的編創(chuàng),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演唱或者表演。

  總結(jié)時候,筆者引領學生們?nèi)ジ惺芄_克獨特文化并跟其他同學們了解的文化進行類比、思考并感受哈薩克音樂的骨干音、特色風格。在這樣的多元文化背景下的音樂課堂重同學們逐步的了解了多元文化知識和音樂基礎知識并逐步建立文化認同感以及傳承的歷史使命感。

  參考文獻

  [1] 侯金枝.多元文化教育及其影響下的教材建設[J].西安郵電學院學報.2006(06).

  [2] 沈銀珍.論多元文化視野下的課程模式與教師角色[J].寧波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5).

  [3] 姜華敏.試析多元文化視角下的基礎音樂教育[J].內(nèi)蒙古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6(04).

  [4] 隋愛蘭.談多元文化音樂教育對我國學校音樂教育的影響——以《全日制義務教育音樂課程標準》為例[J].音樂天地.2006(02).

  [5] 廖輝.論多元文化課程的本質(zhì)與特征[J].當代教育論壇.2006(02).

 與多元文化有關的小學音樂論文
 熱點推薦
CopyRight @2018   論文發(fā)表最好的網(wǎng)站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