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在數學課程與教學改革的背景下,初中數學活動課的增加也提上日程。一類課程需要一定的模式創(chuàng)建,在基本模式的指引下增添內容,以求達到理想的效果。而數學活動課設置的目的即是希望能夠通過此課程,提高學生的數學實踐能力,更新學生對數學的認識。
關鍵詞:數學活動;模式探討;能力培養(yǎng)
在日常生活和實際生產中,數學的因子和理念廣泛滲透,它可以通過書本學習,也應該應用于生活實際。在初中基礎教育中,數學的地位可以說是極其重要的。數學活動課是迷人的,因為它能使學生充滿探究數學的熱情,讓學生感受到它的親切自然。因此這門綜合實踐課需要教師的理論學習和具體實踐探索。
一、走近數學活動課
數學活動課在本質上是一門實踐課,它提供給學生參與數學研究探討的機會,讓學生親自動手,自主探索。在教師的引導下,可以組織游戲、操作工具、計算推理等一系列活動,學生在參與中,鍛煉思維能力和水平,培養(yǎng)細致觀察和想象的習慣,在新型的模式下掌握數學知識。顯然,這種模式的優(yōu)點是傳統教學模式不能達到的。
1.基本特性之綜合性
數學活動課的綜合性來源于兩點,首先是課本內容之間的整合,比如代數和幾何之間的交叉、推理和計算的關聯;其次,是將數學知識和其他領域知識相結合,比如三角函數的規(guī)律可以在相關建筑中體現,三角形的特點也可以應用于美術構圖等等。
2.基本特性之寬廣性
所謂寬廣,即不被外界范圍拘束,不故步自封。數學活動課就具有這樣的特性,因其實踐,課堂就不局限于課本,而是打開了視野,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帶領學生進行知識之海的遨游。
3.基本特性之獨立性
課堂實踐之所以重要,是因為它改變了傳統“填鴨式”教育,不再以教師灌輸為全部。數學活動課需要教師的引領,但更重要的是給予學生參與學習的機會,指引他們獨立地去動手、思考、探究,這種模式能夠極大地提高學生主體的學習熱情,讓他們體會到學習的樂趣所在。
二、數學活動課的具體應用
1.結合教材,拓展外延
教學需要改革,模式需要優(yōu)化,課本需要刪改,但不論如何變動,課本不能完全拋棄。哪怕是活動實踐課,以學生自主動手操作為主,也應該是基于課本內容的思維發(fā)散,而不是恣意地任思路天馬行空。教材雖然不能夠面面俱到,不能夠符合所有學生或是家長的要求,但是教材可以提供思路,提供主題,包括像課本中的一些具體事例,都可以進行挖掘,將其外延拓展,這對于學生數學思維和意識的培養(yǎng)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式方法。比如,教材中除了教學正文外還會安排課后練習和“想一想”等相關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鞏固知識。這些環(huán)節(jié)可以成為延伸學生思維空間的有益素材。
2.基于教材,定向思考
初中數學會涉及許多的基本概念、公式和總結性結論,這些內容可以說是數學中的精髓,是許多數學家研究出的經典,所以這些內容需要學生必須掌握。在活動課中,教師帶領學生將理論結合實踐,通過實踐來驗證理論,鍛煉學生的探索精神,訓練學生的實踐能力。
三、數學活動課的意義探討
1.對學生的價值
其實在中學,很重要的一個課題和項目就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實踐能力,學生不能一味地死記硬背,不能一味地以知識的掌握為最終目的。在學習方面,學生顯然是主體,需要充分發(fā)揮主觀能動性,自行動手實踐,積極理性思考。在數學活動課上,教師可以帶動全班營造一種積極向上的氛圍,通過環(huán)境的渲染和熏陶,學生之間相互合作、激勵,提高學生的綜合數學素質。如在教學介紹“指數冪的力量”時,可以設計一些活動,借鑒相關經驗,準備方格棋盤,第一個格子放一粒米,接著第二個格子放兩粒米,第三個格子放四粒米,以此類推,每增加一格都乘以二次冪,最終讓學生通過游戲實踐認識到指數冪的無窮力量。再比如,經典的“測量不同時間影子大小的問題”,可以讓學生在早晨、中午和傍晚三個時間段分別測量旗桿的影子長短,從而得出有關日照和陰影長短的相關結論。
2.對教師的意義
教師作為引領課堂活動走向的核心人物,學生的參與度和課堂的生動性是評價課堂價值的重要指標。顯然,在初中開展數學活動課有利于改變傳統的教學模式,發(fā)展新的教學方法。當學生能夠更好地整理學習資源和材料時,教師才能更有效地進行教學,提高課堂知識傳遞效率。
我們可以通過一些事例來展現:比如在有關“概率的計算”內容,教師可以讓同學們自己動手制作不透明盒子和帶顏色的小球,然后讓同學摸球,計算摸到某種顏色球的概率是多少,可以分小組合作,得出最后結論。
總之,初中數學活動課是一種對傳統教學的有益補充,是在知識傳遞基礎上延伸和拓展的實踐操作能力訓練課程,對于學生的全方位發(fā)展具有重要價值和意義。在實踐探索中,學生發(fā)現數學的奧秘,體會在生活中應用數學的樂趣,不斷收獲經驗,不斷歷練成長。
參考文獻:
[1]劉新靜.初中數學活動課中應用問題的探討[J].科教文匯,2007(2).
[2]丁興富.綜合實踐活動課教育的微觀理論[J].中國教育,20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