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歷史課堂中,合理有效的課堂互動有利于構建良好的師生關系促進師生的共同發(fā)展,是實現(xiàn)歷史教學目的的必要手段,因此研究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互動具有重要意義。本文在闡述課堂互動意義的基礎上,總結初中歷史課堂互動中存在的問題,提出提高課堂互動情況的方法,希望以此給老師和同學帶來啟示,促進雙方的課堂交流,提高同學的學習效率,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歷史教學任務。
關鍵詞:初中歷史;課堂互動
1.課堂互動的意義
1.1有利于構建師生的學習共同體。課堂互動是師生在課堂中就具體問題相互交流溝通的過程,在交流的過程中,每個人都有不同的想法,老師和學生共同參與其中,分別表達自己的想法。通過課堂互動的過程,形成有機的學習共同體,促進雙方的共同進步。
1.2有利于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實踐表明,社會對初中歷史的重視程度不高,導致大多數(shù)學生對歷史的學習興趣也不高,學生長期處于被動的情況,而提高學生積極性的重要手段就是增強課堂互動。教師通過多種形式的課堂互動可以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1.3有利于增強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課堂是教師傳道授業(yè)的平臺,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主要來自于學生及社會的肯定。同學與老師之間的課堂互動是對老師課堂教學的一種反饋,這種反饋會利于教師不斷改進教學方法,從而得到更多的反饋,以此獲得更多的認可從而不斷增強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
2.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互動問題分析
隨著教學方法的不斷改進,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互動也已經(jīng)越來越普遍,但由于歷史學科本身以及老師和同學的個人原因,導致初中歷史教學的課堂互動存在很多問題,主要有以下幾點:
2.1歷史學科是人文社科類學科,其知識點具有抽象性、繁瑣性、過去性等特點,教學任務很重而學生在短期之內(nèi)很難掌握。所以教師往往會從整體角度全面系統(tǒng)的搭建歷史教學框架,以便于學生可以在短期之內(nèi)打下扎實基礎,教學任務繁重并且教學時間有限會使得整個課堂教學集中于知識點的講授上,課堂互動成為形式化的過程。
2.2在師生的互動過程中,教師為尋求更好地互動效果,往往會選擇學習成績較好的學生作為互動的對象,優(yōu)等生獲得參與師生互動的機率相對較高,導致了師生互動中互動對象的單一性,互動機會的不平等等現(xiàn)象。當然課堂互動時間畢竟有限,教師選擇互動的對象必定有限,但大多未參與到互動中的同學缺乏良好的傾聽能力,在傾聽過程中不認真,不利于課堂互動目的的實現(xiàn)。
2.3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師生之間的互動往往浮于表面,更多的是為了營造課堂氛圍,卻沒有能夠實現(xiàn)真正的相互交流,無法引發(fā)同學思考。這種虛假的課堂互動往往表面很活躍,但卻不能體現(xiàn)課堂互動的價值。
2.4師生的互動除了需要老師的積極主動外,也依賴于學生的反饋。但由于對歷史學科的不夠重視,同學的積極性往往也較低,主要表現(xiàn)在課前不提前預習、課堂中不主動回答問題、課后不對遺留問題進行思考等。除此之外,過度依賴課本逐漸喪失思辨能力。
3.提高歷史課堂互動效果的策略分析
3.1教師方面。在師生互動過程中,教師必定是起主要作用,因而教師自身的能力及素質(zhì)是影響歷史課堂互動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教師應當不斷努提升自己的素養(yǎng),促進課堂互動的有效性。
首先作為教師應當與同學之間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形成健康的學生觀。教師在評價一個學生時,不能簡單地從考試成績甚至個人喜好出發(fā),要與學生之間形成亦師亦友的關系,給學生足夠的尊重,在了解學生的能力的基礎上思考設計課堂互動的情節(jié),平等地看待每一位學生,在歷史課堂教學的過程中,給每個同學平等地互動機會,調(diào)動每個同學的積極性,發(fā)現(xiàn)同學的潛在能力,培養(yǎng)不同類型的人才。
其次加強課前與同學的交流,通過形成活躍的課堂氛圍,調(diào)動學生的積極性。在課堂上,學生的情緒會受到老師情緒的影響,因此歷史教師若想獲得更好地互動情況,必須要從自身出發(fā)投入感情,這樣才能收獲更多的學生反饋。
最重要的是,教師應當對學生有公正合理的評價。學生參與互動的情況會受到教師評價的影響,因此教師應當根據(jù)學生參與互動的情況,以鼓勵為主公正合理地對學生進行評價,學會尊重每一位學生的意見,鼓勵學生表達自己的看法,增強課堂互動性。
3.2學生方面。師生互動是一個相互行為,僅僅依靠老師的積極調(diào)動并不能達到師生互動的目的和效果,因此學生也應該認識到自己的主體性地位,提高自己的學習意識,主動參與到與老師的課堂互動中。
一方面,學生應當發(fā)揮自己的主觀能動性,提高自己的學習積極性。在上課之前,對歷史課堂的教學內(nèi)容進行預習,了解學習內(nèi)容,提高課堂的學習效率。在課堂中積極回答老師問題,通過回答問題聽取老師的意見這樣的反饋過程,促進自己的進一步思考。課后要對課堂遺留問題,積極思考形成自己的想法與老師或同學交流,聽取別人的想法形成新的認識。
另一方面,鍛煉自己的思辨能力,在對歷史問題進行思考的過程中,要學會脫離課本從社會、經(jīng)濟、文化等多個角度進行考慮,不能局限自己的思維。
參考文獻:
[1]孫澤文.劉文帆.互動教學思想的歷史演進及當代互動教學研究現(xiàn)狀分析[J].高等教育研究(成都),2008,02:1-4.
[2]辜筠芳.課堂教學中的對話研究——"互動分析"方法及其技術的歷史發(fā)展[J].教學與管理,2007,36:3-5.
[3]王秀杰.何紹波.李艷宏.課堂教學中的師生互動——兼論中學歷史教學的有效性[J].教育與教學研究,2015,02:24-27.
[4]孫靜.分析高中歷史互動式課堂的誘導策略[J].學周刊,2015,16:46.
[5]左璜.黃甫全.課堂互動研究的主題.方法與趨勢[J].外國教育研究,2011,05:81-86.
[6]張擁軍.在高中歷史教學中如何實現(xiàn)課堂互動[J].學周刊,2011,18:135.
[7]謝志芳.互動教學設計在歷史課堂主體活動教學中的作用[J].廈門教育學院學報,2001,04:46-50.
[8]許雙成.張立昌.翻轉課堂深度融合歷史教學路徑分析[J].現(xiàn)代中小學教育,2016,04:45-48.
[9]李花芹.互動式教學給歷史課堂帶來了生機[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0,02:108.
[10]高瑛.認知與社會文化視域下的課堂互動話語研究述評[J].外語教學理論與實踐,2009,04:76-83.
[11]安桂清.話語分析視角的課堂研究:脈絡與展望[J].全球教育展望,2013,11:21-28+59.
[12]張建兵.初中歷史教學中加強互動性的方法[J].學周刊,2014,08:1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