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wǎng)
 
 網(wǎng)站首頁 | 經(jīng)典美文 | 精短美文 | 山水美文 | 生活隨筆 | 現(xiàn)代詩歌 | 短篇小說 | 哲理小故事
 欄目類別:山水美文

楓橋

更新時間:2016/7/13 11:25:00  瀏覽量:1733

  來到楓橋有些失望,在蘇州閶門外,不太高的青石橋,也沒多少古意,大概是后建的。傍著規(guī)模不大卻香火不斷的寒山寺,擠滿了上香的善男信女。原本一座再普通不過的橋,只因一首詩與寒山寺有了關聯(lián),便名揚四海,這是楓橋的幸運。

  其實,那不過是一座江南常見的單孔石拱橋,無特別之處。京杭大運河在此通過,也有老舊的漁船穿梭其間。而在古代,這里是官道的所在,南來北往的舟馬在此交會,每到夜里,航道就要封鎖起來,不再通行,所以這里成了游客的休憩之所,故得名“封橋”,后因張繼的詩改名為“楓橋”。

  江南的橋都很靈秀,跨于河上如一彎新月,曲線柔和,青色的橋板在數(shù)萬次的踩踏下變得十分光滑,若游客不多時,又顯得孤獨而清幽。她不像盧溝橋那樣大氣磅礴,也不像趙州橋那樣雕琢精細,更不像二十四橋那樣詩意多情。但它承襲了江南粉墻黛瓦、水月烏篷的簡樸。又因它倚靠著運河,見證了一批批步履匆匆的書生,在此告別親友,踏著殘月寒霜離去的凄苦情懷。

  張繼即是其中之一,十年寒窗卻名落孫山,他非常失望。于是買了一張船票,準備來年東山再起。船在蘇州城西楓橋碼頭停泊。但見草樹凄迷,雁聲嘹嚦,秋水潺緩,京城的不愉快又浮上心頭。點點漁火擦亮了黑夜,又逢月落烏啼,驚擾了幽幽縈回的鄉(xiāng)思之愁,心靈更加孤寂。失意的人兒順著古運河飄流,是歸人還是過客?

  就在這秋天的夜晚,半江瑟瑟,潮音不絕。落榜,讓他走進了孤獨的胡同,徘徊彷徨,找不到出去的方向。天上一抹寒月,冷冷地照耀著旅者的容顏。忽然,一記鐘聲在夜里響起,曳著悠長的余音,一聲聲在夜幕里回蕩,天地無聲,愈發(fā)顯得靜寂。

  月落烏啼霜滿天,江楓漁火對愁眠。

  姑蘇城外寒山寺,夜半鐘聲到客船。

  這首詩讓張繼從此名聲大噪,仕途也隨之坦蕩起來。

  楓橋邊,有一座張繼的塑像,傳說摸摸塑像手指便可以使人茅塞頓開,文如泉涌,看那張繼的右手食指,被摸得熠熠閃光。

  想起前兩年我大學畢業(yè),前途渺茫,孤身一人背起行囊游蕩。年輕人慣常的毛病就是志大才疏,覺得沒什么可以難倒自己,又什么也做不成。那一年,走過很多陌生的城市,行過許多古老的橋,從前的驕傲早就消失得沒了蹤影,卻還抱著幻想不放手。我徘徊在一個又一個十字路口,紅綠燈不停的交替讓我茫然無措,我像只迷途的歸鴉,找不到巢窠。

  那時,我若來到楓橋,是不是也會有這肆無忌憚的悲傷?是不是每一個來到楓橋的人,都會有如出一轍的空曠與寂寥?陸游曾在此寫下:七年不到楓橋寺,客枕依然半夜鐘。到了清朝,王漁洋繼續(xù)寫道:十年舊約江南夢,獨聽寒山半夜鐘。

  看來,無論哪個失意的人來到楓橋,中蠱一般都會失眠。他們雖未與張繼謀面,這份余韻情思卻早已共融。

  站在楓橋,抬眼可見寒山寺,這大概是我見過的規(guī)模最小的名剎。

  千年之前,不知是哪個僧人在深夜里漫不經(jīng)心地一撞,撞出了這一連串清越的音節(jié),撞到了一個書生的失落與孤寂,驚醒了一縷詩魂,也成就了寒山寺后來連綿不斷的香火。

  這其中究竟有何因緣?我試著去參品這其間的禪味。那座兩米多高的大鐘,有游客擊撞,希望能蕩滌塵世的憂愁與煩惱。沉郁的音節(jié),余韻不絕,是否與千年一樣?我喜歡那個對聯(lián):“聲聲梵鐘向紅塵,又驚起、多少回頭人?”紅塵永不絕,癡夢總難醒,那些心情,在歲月中已真假難辨。菩薩悠然端坐,垂眸斂眉,面對世人,嘴角輕綻出一抹微笑。

 上一篇:春日訪范公祠
 會員投稿推薦
 經(jīng)典美文推薦
 短篇小說推薦
 詩歌推薦
 精短美文推薦
 山水美文推薦
 生活隨筆推薦
CopyRight @ 2007-2015   山水美文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