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wǎng)!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wǎng)
 
 網(wǎng)站首頁 | 經(jīng)典美文 | 精短美文 | 山水美文 | 生活隨筆 | 現(xiàn)代詩歌 | 短篇小說 | 哲理小故事
 欄目類別:山水美文

九華山游記

更新時間:2016/9/12 1:00:00  瀏覽量:12252

  就因了朋友一句話:“去吧,你一定會不虛此行的。”偶然中帶著必然,也許更是一個“緣”字,我不顧長途暈車和旅行勞累就直奔安徽九華山了。

  1

  九華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也許是“佛”和“名”這兩個字對我產(chǎn)生了吸引力吧,坐在車上,心中有了些許期待。就著暈眩的感覺,我索性閉上雙眼,調(diào)整好姿勢舒服地半坐半躺著,靜靜地享受和沉浸在自己的遐想世界中。

  山水文化在中國的傳統(tǒng)文化中絕對是獨領(lǐng)風(fēng)騷和濃墨重彩的。關(guān)于山水,在腦海中浮現(xiàn)出遠(yuǎn)遠(yuǎn)近近的記憶和遙想中的畫卷。想起童年時父親教背唐詩,那呈現(xiàn)在詩句中的山水或許在幼小的心靈中成了向往山水的萌芽,想著山山水水是怎樣孕育滋養(yǎng)著人類;還想起了自己曾經(jīng)到過的名山勝水。山水都是蘊(yùn)涵著靈性的,難怪中國文人對它的偏愛到了如癡如狂的地步。國畫離不開山水,山水是創(chuàng)造意境的靈魂;詩歌離不開山水,有了山水,平添幾分逸趣。山,厚重而堅定,萬年聳立不變,綿綿大山會接納我們?nèi)松械姆N種感悟;水,則靈動柔和,因勢賦形,隨機(jī)多變,博大源深的清清流水能蕩滌心靈!對山水的偏愛,反映出我們對自由的渴望,于是山水之間,構(gòu)筑起暫避紅塵的桃花源。在這里,壓力被釋放,人也像是回歸了生命的本真,天人合一的境界實在是可遇不可求啊,在云水間呼吸著自由清新的空氣,感受大自然的氣息,蔥綠的濃蔭,天空的飛鳥,潺潺的溪流,幽深曲折的山路,混雜的野花香……一切都是淡淡的,一切都是靜靜的,一種超凡脫俗的快感油然而生,盡情享受這一切吧……在半夢半醒不知不覺中,在暮色沉沉華燈初上時,已然到了目的地,心禁不住興奮起來。

  2

  清晨,朝九華山的懷抱直奔而去。進(jìn)入景區(qū)時,滿眼山巒疊翠、流泉飛瀑,鋪展成一副流動的山水畫,真有一種人在畫中游的美妙感覺!敖呉环蹙S畫,石上千年李白詩”果真不假。唐代大詩人李白三次游歷九華山,見此山秀異,九峰如蓮花,寫下了“昔在九江上,遙望九華峰,天江掛綠水,秀出九芙蓉”的美妙詩句,使得九華山名聲大噪。

  九華山共有99座山峰,以天臺、十王、蓮花、天柱等9峰最雄偉。群山眾壑,奇峰疊起,溪流飛瀑,怪石嶙峋,溪水潺潺,蒼松翠竹,奇麗清幽,鳥語伴鐘鼓,云霧現(xiàn)奇松,相映成趣,名勝古跡,錯落其間。九華山古剎林立,香煙繚繞,是善男信女朝拜的圣地,現(xiàn)有寺廟80余座,僧尼300余人,已逐漸成為具有佛教特色的風(fēng)景旅游區(qū)。在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中,九華山獨領(lǐng)風(fēng)騷,以“香火甲天下”“東南第一山”的雙重桂冠而聞名海內(nèi)外。

  “海到無邊天作岸,山登絕頂我為峰”,就為了這兩句,我一定要登上最高峰。時至初冬,但晚秋的景色還未完全褪去,秋冬季節(jié)的交替使得山上的景致顯得越加逶迤和旖旎,色彩更加富有層次,可看到蔥綠的山竹和依然蒼翠挺拔的松柏,可見到葉子黃得過了頭的水杉,更可以欣賞到沉醉的紅楓樹,也可瞅見葉子掉光了只剩樹枝顯得很寂寥的不知名的枯樹。一路上,我都在邊走邊看,時而仰望前方的行程,時而回頭看看身后的風(fēng)景,時而駐足某個地方稍作歇息,一塊石頭、一顆樹、一朵野花居然也能呆呆地看好大一會兒。算了,不要再去迷想了,中庸思想還是對我合適的,我既要看沿路的風(fēng)景,更要體驗無限風(fēng)光在險峰的欲望。對,繼續(xù),加油!

  想要登上峰頂必須付出艱辛,當(dāng)?shù)竭_(dá)最高峰時,有一種激動得想要振臂高呼的沖動,非常幸運,當(dāng)時游人極少,即便有人也僅駐足還不到半小時就下去了,陪同我的導(dǎo)游被我勸說到下邊等我,一個很險峻的觀景臺被我獨自一人霸占了,享受“天地間唯我獨尊”的須臾快慰。先是站立360度地觀賞眼底錯落有致層層疊疊的山巒和高峰突起形態(tài)各異的群峰,“會當(dāng)凌絕頂,一覽眾山小”的感覺油然而生,身心完完全全被周圍群山擁抱著、簇?fù)碇;接下來,仰躺在一塊大石頭上,不用抬頭就可看見似乎是近在咫尺的藍(lán)天白云,遺憾沒有霧,當(dāng)時周圍清澈透明極了。還好,沒有霧我可以想象啊,自己在云霧中飄飄欲仙了,“裙衣飄然立霧中,靈秀名山天臺峰。九十九峰多奇觀,到此方知妙無窮!卑察o極了!眼前的云怎么不會動?沒有我想象中的或者是家鄉(xiāng)的那種云卷云舒變幻多姿的翻潮涌動;耳畔怎么會沒有風(fēng)?沒有我想象中的風(fēng)奏松濤起電雷的壯觀;甚至怎么會沒有鳥叫?沒有我想象中的“千仞巖空鳥去回”的英姿……似乎整個世界都寂靜下來了。難道,傳說中的極樂世界就是這樣嗎?有這樣的空靈嗎?我該去嗎?我是選擇從這個山峰往上飛呢,還是選擇從山峰向下飛?飛翔!飛翔!沒有聲音怎么能行呢?這么安靜我可受不了,不行不行,遐想又來了,眼前的藍(lán)天就是一張巨大的古琴,那粘在上面不會動的絲絲白云就是琴弦,選什么曲子好呢?對了,就彈一曲《高山流水》也許很不錯吧。我宛若聽到了天上飄下的輕靈飄逸的琴音,清麗如水,晶瑩剔透,急緩有致的空靈古曲給我清透心扉的舒雅之美,更現(xiàn)悠渺韻致。

  3

  下山時,看到了我想要看的溪流飛瀑和潺潺流水,聽到了山泉水的叮咚聲,才更多地體察到了山的靈氣?赡苁羌竟(jié)的原因吧,飛瀑并不是氣勢磅礴,反而是路邊的小溪發(fā)出優(yōu)美的潺潺水聲富有動感和韻律,它似乎在歌頌著生的喜悅和愛的光芒!岸_硕_恕,仿佛是一曲正在演奏的小曲。小溪的水常年不涸,一年四季都唱著那和諧悅耳的歌曲,溫柔而歡快地流著。小溪晶瑩透亮,清澈見底,溪底大大小小的圓潤石頭終年都在享受著泉水的滋潤和撫摸。哦!我甘愿做水中一塊小石頭,永久享受這份親密與安寧。好幸福!青山綠水相伴,花草樹木相伴,天地萬物相伴。

  若不是導(dǎo)游引領(lǐng),我可能看不到被譽(yù)為“天下第一松”的奇觀“鳳凰古松”。相傳,此松為九華山開山祖師、東晉天竺僧人杯渡所植,距今已有1600余年,至今枝繁葉茂,青翠欲滴,形似一只巨大的鳳凰昂首展翅,迎空欲飛,惟妙惟肖,有詩為證:“畢竟人間第一松,英姿不與眾松同。臻臻羽葉如翔風(fēng),矯矯鱗枝若袞龍。幾度滄桑猶郁郁,千年風(fēng)雨更蔥蔥。喜看古樹凌云志,振翅軒軒往太空。”如不是有圍欄,我真想近距離地和它親密接觸,去擁抱撫摸一下,問問它是怎樣經(jīng)歷千年的風(fēng)雨?怎樣在世間的滄桑中如此矯健挺拔?

  最壯觀的是同時看到了日落和月出。清晰記得在下山時左手邊是一輪紅日在徐徐西下,而右手邊則是一輪明月緩緩上升,剛好在農(nóng)歷的十五,月亮正圓,不過,若不仔細(xì)的話很難發(fā)現(xiàn)月亮的存在,因為太陽還沒完全落山,月亮發(fā)出的光很淡很薄。凝神看了日落時的過程,景色很壯觀,可看景色的心情不是那么激動了,也不會去感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了,是淡然么,是心蒼老了么?

  我只是淡淡地靜默,那明與暗的交接、強(qiáng)與弱的互換里蘊(yùn)藏了無數(shù)的變數(shù)和玄機(jī)啊,天邊變化無窮的顏色又有著極豐富的層次,太陽隕落前的一刻還是絢爛的,那瞬間綻放的美也顯得柔和與安謐,終于,圓變成了半圓,再變,再小,完全看不見了,它不會留戀什么嗎,高山云彩會留戀它么?有什么留戀的!太陽第二天不又出來了么!想想,世界有時候就是如此簡單!

  月亮由先前的暗逐漸變明朗了,怎樣去形容那皎潔的一輪明月啊,寫再多的文字都是白費,古人詠月的詩篇不勝枚舉,其數(shù)量之多足夠車載斗量,佳作名篇數(shù)不勝數(shù)。在這里,不用去寫了,只記得,酒醉的我只看了一眼天上的月亮,就禁不住地掉下了眼淚。

  那眼淚中,有相思么?有幸福么?有快樂么?有心酸么?……哦!醉得不輕啊,在山明水凈、皓月當(dāng)空、天地浩淼、芳草萋萋中,我的心靈呢?是否去了空靈幽境,輕走徐行,飄若宛云、襲煙踏霧而來,動若流水、曼舞輕歌而去。此情此景,有幽思,有感動,有澈悟,有萬種話卻又欲語又止。

  4

  九華山風(fēng)光也許不是頂級的,但它蘊(yùn)藏的佛教文化卻使得九華山名垂青史,譽(yù)播天下。九華山雖然沒有泰山的巍峨,沒有黃山的雄奇,但是她的鐘靈毓秀,她的清麗脫俗,她的神秘的佛教氣息,她的瑰麗多姿的自然景觀和博大精深的佛教文化完美融合在一起,使她具有了讓人難以忘懷的動人魅力。九華山四時之景不同,變幻多姿。一年四季無論何時來到九華山,都能領(lǐng)略到她的神奇、秀美。春日,九華山滿山吐芳,百鳥和鳴;夏日,九華山佳木繁蔭,谷風(fēng)清涼;秋日,九華山風(fēng)霜高潔,別富情趣;冬日,九華山瓊樓玉宇,超然空靈。

  山上寺廟太多了,只能選擇最有名的幾座去朝拜。以前也曾到過許多的寺廟,但大多是參觀的心態(tài),這次顯然和以往不同,很莊重地和虔誠地敬香并跪拜在佛的面前許下心愿。在煙霧繚繞的大雄寶殿里,聽著清脆的鐘聲,嗅著沁人的馨香,周圍的香客虔誠地跪拜祈愿,我也融入其中,那一刻,心中涌上了一股極其罕見的無法形容的情緒。

  記憶深刻的寺廟是“百歲宮”,心里納悶得很,一般寺廟都叫什么什么寺,為何這座寺廟要稱之為“宮”呢?為解開謎底,一定要探個究竟。

  百歲宮位于插霄峰摩天嶺頭,全國重點寺院。始建于明,初名“摘星庵”,又名“百歲庵”,供奉海玉肉身。百歲宮充分利用南高北低的地形,建成了融山門、大殿、肉身門、庫寮于一體的五層走馬通樓。大殿利用自然巖體龍頭石為基梁,建筑與巖體巧妙結(jié)合,匠心獨具。大殿屋頂為完整的皖南民居四落水頂,內(nèi)部殿宇宏偉,禪房多變,曲折幽深,層層相通。寺與周圍峰、石、洞融為一體,殿宇與山體有機(jī)結(jié)合,巧奪天工。百歲宮建筑為九華山古寺建筑的代表,受到中外游人一致好評。

  就在百歲宮里,我瞻仰到了海玉又名無暇的肉身,他的肉身已經(jīng)穿上了金衣,姿勢還是禪坐修行的樣,端坐在密封的玻璃龕中。我簡直不敢相信眼前的是一尊圓寂了幾百年肉身還在的高僧,我正看,側(cè)看,后看,湊近了看,迷惑的看,崇拜的看,驚嘆的看,試問高僧你是怎么修行的呢?或許這與修行者的崇高愿心有直接關(guān)系,它們在圓寂前囑咐保留遺體,完全是慈悲度生的愿心,這些肉身菩薩在上求佛道、下化眾生的共愿之中,又發(fā)下別愿,留此肉身,以身弘法,以身說教,以身度塵,這是接引眾生的一種方便吧。這給了我一種啟迪,精神的力量是無比強(qiáng)大的,內(nèi)心有強(qiáng)烈的愿望和精神支撐,就會感染支配到自己的行動。是的,我需要精神的力量和源泉!

  又是一個皓月當(dāng)空的夜晚,一種神秘的氣息吸引和籠罩著我,使得我獨自一人從入住的酒店恍恍惚惚走出來,隱隱約約聞得不遠(yuǎn)處有鐘聲,尋著依稀可辨的聲音,來到了和酒店只有二三分鐘路程之隔的園禪寺。因是夜晚,基本上沒有游人和香客。門是開著的,不假思索地就進(jìn)去了,還從未在晚上進(jìn)過寺廟,體驗一下吧。

  越往里走,越加恍惚和迷離,我不知道自己是誰,也不知道身在何處。明月掛在了古剎的樹梢,將斑駁的樹影描在墻上,月光瀉下,清涼銀白,夜色已深,樹枝搖曳,幽香暗送。一座座殿宇,一尊尊佛像都安靜地在休息,會打擾到你們嗎?那裊裊游離的暮鼓晚罄牽引著我還在游走。忽然,伴隨著靜謐淳遠(yuǎn)的聲聲經(jīng)誦,在沉睡千年的古寺靜靜彌蕩開來,彌散于大佛像之旁,繚繞在雕梁畫棟上,在空幽的山林中氤氳散開,翩然覆蕩。渴望聽到琴聲,空寂的山林里,清理的月光間,縈繞漫溢的又該是怎樣一曲幽婉琴韻、離世清音?淡揚(yáng)清雅,氣韻縹緲,飄逸空靈,莫名中攝人沉醉,沉醉間滌盡憂思。仿若空山鳥語,寂谷幽泉,溫婉悠揚(yáng);又若行云渺渺,流水潺潺,平滑靈暢;更若綿綿細(xì)雨,盈盈晚風(fēng),清泠潤澤,化物無聲。

  我是誰?我在哪?我要什么?任你固結(jié)著多少浮沉悲緒、繾綣心事,混沌,憂傷,感懷,壓抑,就在婉妙的音符撥動心弦的一剎那,便能頃刻間滌蕩凈盡,化于無形之間,遁入不思之境。如霜雪溶于沸水,如朝霧散于初陽。隨它悲緒生潮,由它愁腸百結(jié),浮世的鉛華,人間的滄桑,都已宛宛氤氳,超凡入圣。此時,胸中會澎湃出莫名之感慟,難禁之酸辛,涌破眶熱淚,品郁馨苦茗,飄逸悠然,氣定神寧,無欲無求,無憂無念,任時光在凝眸舒眉間劃過,任思緒隨百轉(zhuǎn)的琴律回蕩在日月山河間,凝神諦聽,靜思沉悟,一瞬回眸,咫尺紅塵,已相隔天涯……

  不知不覺在山上住了四個晚上,我終究還是要離開的,該離開了就得離開。時光催人,多想緩步行走,拈一片楓葉,融一串眷戀,許一行祈愿,在這個初冬里綻放收藏,悄悄地在心中譜滿初冬的樂章、初冬的靜美、初冬的足跡。

 會員投稿推薦
 經(jīng)典美文推薦
 短篇小說推薦
 詩歌推薦
 精短美文推薦
 山水美文推薦
 生活隨筆推薦
CopyRight @ 2007-2015   山水美文 www.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