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篇累牘的意思并造句
一、李敖連篇累牘批魯迅。
二、黑暗政府連篇累牘的謊言和生活的枯燥無味迷惑了人們。
三、他這篇作文連篇累牘都是寫景喻人,讓人看了真覺得乏味。
四、他連篇累牘的文章沒有引起什么反應。
五、他連篇累牘地在報刊發(fā)表文章,反復闡明“魯班確無其人”的論點,但并沒有引起社會上的重視和支持。
六、文章應該寫得簡明扼要,連篇累牘的作品不易受人歡迎。
七、當?shù)氐拿襟w聞訊公司的做法,進行了連篇累牘的報道。
八、王經(jīng)理連篇累牘的報告,使得與會者都昏昏欲睡。
九、讀者對短文的喜愛,勝過那些連篇累牘的長文。
十、他寫的文章總是連篇累牘,大家都不愛看。
十一、報刊上的文章要盡可能做到簡明扼要,如果連篇累牘,報刊就失去了它的新聞價值。
十二、有些領導人的講話連篇累牘,卻不得要領。
連篇累牘[lián piān lěi dú]
【解釋】:累:重疊;牘:古代寫字的木片。形容篇幅過多,文辭冗長。
【出自】:《隋書·李諤傳》:“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
典 故
李愕;字士恢,隋文帝時任治書侍御史,很有辯才,文章也寫得很好。他看到六朝以來的文章常常華而不實,決定上書給隋文帝,希望通過發(fā)布政令來改變當時文風。主意打定,他就著手去寫。李愕的《請正文體書》終于寫好了,他在上奏之前又看了一遍:書中從魏武帝、文帝、明帝說起,談到了他們祟尚文辭,不重視為君之道,只注重文辭華麗的雕蟲小技,下面的人跟著他們,在文辭華麗上大做文章,漸漸形成風格,給后世帶來了惡劣的影響及危害,望當今皇上能出政令改變文風。,他覺得自己把要說的話都說清楚了,第二天,他就把奏章遞了上去。
隋文帝閱了李得的奏章,不住地點頭,當看到“連篇累牘,不出月露之形;積案盈箱,唯是風云之狀”時,心想;李愕說得對呀,現(xiàn)在的一篇篇文章,一箱箱案卷,談來談去,都離不開吟風弄月,真是又長又累贅。這樣下去,世俗無論貴賤賢愚,都去吟詠風花雪月,崇尚绔麗文風,追逐功名利祿,可怎么得了哇!于是他下令說:“把李愕的奏章頌示天下”。如以后寫來的奏章再刻意注意文風,定嚴加追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