膾炙人口的意思和造句
1、任賢齊很多膾炙人口的歌曲,影響了幾代人。
2、桌上擺滿了膾炙人口的佳肴,令人垂涎欲滴。
3、這家的小籠湯包膾炙人口,許多人慕名而來,天天高朋滿座。
4、李白〈靜夜思〉一詩膾炙人口,幾乎人人會(huì)背。
5、談到武俠小說,最膾炙人口的,莫過于金庸的作品。
6、當(dāng)時(shí)許多膾炙人口的詩篇沒有流傳下來.
7、他的生花妙筆與政治分析相得益彰,使他的文章膾炙人口.
8、演唱的曲目涵蓋了他歷年來膾炙人口的作品.
9、"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這句千古名句,流傳至今,膾炙人口。
膾炙人口
[kuài zhì rén kǒu]
釋義 膾:細(xì)切的肉;炙:烤熟的肉。肉菜味道鮮美;使人愛吃。
例句
同義詞 喜聞樂見 愛不釋手 交口稱譽(yù)
反義詞 平淡無味
典 故
這個(gè)成語來源于《孟子.盡心下》,曾哲嗜羊棗,而曾子不忍食羊棗。公孫丑問曰:“膾炙與羊棗孰美?”孟子曰:“膾炙哉!”公孫丑曰:“然則曾子何為食膾炙而不食羊棗?”曰:“膾炙所同也,羊棗所獨(dú)也。諱名不諱姓,姓所同也,名所獨(dú)也!,春秋時(shí),有父子兩人,他們同是孔子的弟子。父親曾哲愛吃羊棗(一種野生果子,俗名叫牛奶柿);兒子曾參是個(gè)孝子,父親死后,竟不忍心吃羊棗。這件事情在當(dāng)時(shí)曾被儒家子弟大為傳頌。到了戰(zhàn)國時(shí),孟子的弟子公孫丑對(duì)這件事不能理解,于是就去向老師孟子請(qǐng)教。公孫丑問:“老師,膾炙和羊棗,哪一樣好吃?”,“當(dāng)然是膾炙好吃,沒有哪個(gè)不愛吃膾炙的!”公孫丑又問:“既然膾炙好吃,那么曾參和他父親也都愛吃膾炙的了?那為什么曾參不戒吃膾炙,只戒吃羊棗呢?”孟子回答說:“燴炙,是大家都愛吃的;羊棗的滋味雖比不上燴炙,但卻是曾哲特別愛吃的東西。所以曾參只戒吃羊棗。好比對(duì)長輩只忌諱叫名字,不忌諱稱姓一樣,姓有相同的,名字卻是自己所獨(dú)有的!泵献拥囊幌挘构珜O丑明白了其中的道理。這句成語用來比喻人人贊美的事物和傳誦的詩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