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得曾經(jīng)讀過這樣一個故事,大哲學(xué)家羅爾帶著孫女快樂地在草地上放風箏。有人上前求教羅爾:“你的快樂是如何獲得的?”羅爾看了看他說:“做你喜歡做的事!”
這個故事道理淺顯易懂,做喜歡做的事就會快樂。那是不是說,對于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就會感到痛苦?
相對應(yīng)的,我還聽過這樣一個故事,是馬克.吐溫的一句名言“每天做一點自己心里并不喜歡的事情,這樣,你便不會為那些真正需要你完成的義務(wù)而感到痛苦!
雖然聽起來有些晦澀難懂,但也看得出,做自己不喜歡做的事,未必感到痛苦,甚至可以轉(zhuǎn)化成“不痛苦”。
這不禁令人深思,所謂快樂和痛苦,取決于做不做自己喜歡的事么?
在有暴虐君王當政的年代,常常會出現(xiàn)“寡婦村”“殘廢村”等等村落,在修建眾多勞民傷財?shù)耐聊竟こ汤,所謂“服兵役”往往跟“勞累至死”畫上等號,為了逃避這種必要義務(wù)性送死的兵役,很多青壯年含淚將自己變成殘廢。沒有人喜歡做殘疾人,可為了避免那些真正需要完成的義務(wù)所帶來的痛苦,還是做了自己不喜歡做的事。
當彼得被囚禁在美輪美奐且有重兵把守的城堡里,他就清楚地明白自己再也沒有辦法辦法做出一只時差小于10mm的鐘表了。作為瑞士極負盛名的鐘表大師,彼得對于制造鐘表可以說到了癡迷的地步,他做的表誤差極小,為宮廷上流人士所鐘愛,也因此他被擄到這兒來,被強制要求做一些手表給城堡的主人,雖然提供了充足的財物和不錯的物質(zhì)生活,但他依舊郁郁寡歡。做鐘表的確是他此生最愛的工作,但此時他卻并不快樂。
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自然會感到快樂,做自己不喜歡的事也的確該感到痛苦,這似乎已經(jīng)成了定理?蔀榱吮苊鈩诶壑了赖姆鄱棺约簹垙U的青壯年們是不是又恰好印證了“做不喜歡做的事便不會為那些真正需要完成的義務(wù)感到痛苦”?被囚禁的彼得在城堡里做著自己擅長并喜歡做的事是不是也無法得到快樂?
所謂快樂和痛苦,并不取決于做不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它包括多種因素,不能以偏概全,或者可以說,如果感到快樂,無所謂做的事是不是自己所喜歡的,痛苦亦然。這就要求我們認清自己的心,拋開所做的事的性質(zhì),直視快樂和痛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