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明方法:
是寫說明文時用簡明扼要的語言把事物的實際情況恰如其分地表述出來的方法。
說明方法有很多種,寫說明文要根據(jù)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的說明方法。
說明方法釋義: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例子、分類別、列數(shù)字、作比較、列圖表、下定義、引資料、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作假設(shè),這11種。
中學常見的有:舉例子、列數(shù)字、打比方、分類別、作比較、引資料、列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摹狀貌。
。1)舉例子:
列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使用舉事例的說明方法說明事物或事理,
一要注意例子的代表性,二要注意例子的適量性。
。2)分類別:
將被說明的對象按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
運用分類別方法要注意分類的標準,一次分類只能用同一標準,以免產(chǎn)生重疊交叉的現(xiàn)象。
(3)列數(shù)字:
使用數(shù)字對說明對象進行說明,需要注意的是引用數(shù)字,一定要準確無誤,不準確的數(shù)字不能用。
。4)作比較:
說明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可以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jīng)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出具體鮮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xiàn)出來?梢酝愊啾,也可以異類相比,可以“橫比”,也可以“縱比”。
(5)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zhì)特征作規(guī)定性的說明叫下定義。
下定義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是科技說明文常用的方法。
如:“在一些山區(qū)的溝谷中,由于地表徑流對山坡或溝床不斷地沖蝕挖掏,山體常常崩塌滑坡,塌滑下來的大量的泥沙石塊等固體物質(zhì)被水流挾帶攪拌,變成粘稠的漿體,在重力和慣性的作用下急速奔瀉。這就是人們常說的泥石流!
(6)作詮釋:
從一個側(cè)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這種方法叫做詮釋法。
例:“雪是在云中形成的一種固態(tài)降水物!
。7)打比方: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的說明方法叫做打比方。
例:石拱橋的橋洞成弧形,就像虹。古代神話說,雨后彩虹是“人間天上的橋”,通過彩虹就能上天。
我國的詩人愛把拱橋比作虹,說拱橋是“臥虹”“飛虹”等。
(8)摹狀貌:
摹狀貌,從表達方式上來看,應(yīng)歸于描寫。為了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生動、具體。
如:《中國石拱橋》一文中的“每個柱頭上都雕刻著不同姿態(tài)的獅子。這些石刻獅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頭接耳,有的像傾聽水聲,有的像注視行人,千態(tài)萬狀惟妙惟肖。
。9)列圖表:
為了把十分復雜的事物說清楚,就可以采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某些事物解說更直接了當。更具體。
說明方法思路技巧:
。1)明確說明對象
閱讀事物說明文,不管是整篇還是整段,都要首先從整體人手,把握文章說明的是什么事物,即說明的對象是什么。那么如何找準說明對象呢?
①看題目,不少題目都表示說明的對象。如《中國石拱橋》等。
②抓首總括句和中心句。好的說明文往往運用這種句子來突出所要說明的事物和特征。
。2)抓住事物特征
事物的特征主要表現(xiàn)在構(gòu)造(內(nèi)外),形態(tài)(大小、長短等),性質(zhì)(硬、軟、冷、熱等),變化(動、靜、快、慢),成因(簡單、復雜),功用(寬窄、正反)等等方面。
一般來說,說明文要說明的要點,往往就是事物的特征。除說明的重點外,還要弄清作者介紹的是事物哪些方面的特征,又是從哪些角度介紹的。
例如《死海不死》一文,圍繞死海的特征,從三個角度進行說明:先說死海的“死”(現(xiàn)象特征),再說死海的“不死”(本質(zhì)特征),最后又說到死海的“不死”與“死”(現(xiàn)狀與未來發(fā)展特征)。這樣死海的全面特征便被一層一層地揭示出來了。
又如《蘇州園林》一文,圍繞“無論站在哪一個點上,眼前總是一幅完美的圖畫”這一總特點,從五個方面加以說明:亭臺軒榭的布局;假山池沼的配合;花草樹木的映襯;近景遠景的層次;以及門窗雕鏤琢磨和顏色等。這樣從不同方面歸納分析,也就全面把握了蘇州園林的特色。
。3)歸納說明方法
閱讀說明文時,可邊讀邊標出文章所使用的說明方法,然后總結(jié)主要使用了哪些方法,并進而分析這些說明方法對準確說明事物特征所起的作用。
。4)逐段概括要點
概括要點時,要重視首括句、尾結(jié)句或提問式語句的作用,重視給概念下定義或解說的語句的作用。閱讀時可以把這些語句勾畫出來。概括要點時最好用完整的句子,意思要簡明扼要。在逐段概括要點的基礎(chǔ)上,用“同類合并”的方法,把全文劃分為相對獨立的幾部分,概括出每部分的大意,把每部分的大意依次連綴起來,就能比較清楚地顯示出全文的說明順序了。
使用什么說明順序,還要看說明的對象。一般來說,說明事物的演變發(fā)展的,用時間順序;說明建筑物的,用空間順序;介紹高科技產(chǎn)品或說明事物間的聯(lián)系的,用邏輯順序。
。5)把握中心
在理清說明順序的基礎(chǔ)上,分析段與段、部分與部分之間的關(guān)系,就容易看出文章的基本結(jié)構(gòu)了。
如是總—分式的結(jié)構(gòu)還要著重分析“分”的部分是按什么原則組合的,是并列,是遞進,還是包含有總分關(guān)系。
遞進式結(jié)構(gòu)要著重分析各層意思是怎樣逐步深入展開的,是由現(xiàn)象到本質(zhì),還是由個別到一般,或是從結(jié)果到原因等等。
把握結(jié)構(gòu)后,最好能畫出結(jié)構(gòu)示意圖。
說明中心就是歸納出一篇說明文說明了被說明事物的怎樣的特征,或闡釋怎樣的事理。
在理清說明順序、把握文章結(jié)構(gòu)的基礎(chǔ)上,再歸納說明中心也就不難了。
。6)體會語言準確性
準確是說明語言的特點。分析說明文語言,就是看遣詞造句是怎樣準確說明被說明事物的特征的。要注意分析關(guān)鍵詞語的作用。
如《向沙漠進軍》一文中,“沙漠是人類最頑強的自然敵人之一”中去掉“最”不足以說明沙漠危害之嚴重;去掉“自然”“敵人”性質(zhì)就不清楚;去掉“之一”就絕對化了。當然,文字的生動性也應(yīng)充分注意。
說明方法的作用及意義:
常見的說明方法有舉事例、分類別、列數(shù)據(jù)、作比較、畫圖表、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摹狀貌、引資料等10種。
寫說明文要根據(jù)說明對象的特點及寫作目的,選用最佳方法。
(1)舉例子:
舉出實際事例來說明事物,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形象化,更真切,以便讀者理解, 使內(nèi)容具體、加強說服力,具體介紹知識的作用。
(舉什么例子具體、真切、形象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什么)
(2)分類別:
將被說明的對象,按照一定的標準劃分成不同的類別,一類一類地加以說明,將復雜的事物說清楚,條理清析。
(對什么進行分類說明,條理清楚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什么)
。3)列數(shù)據(jù):
使所要說明的事物具體化,以便讀者理解。使說明更科學,更準確,更具體。
(列舉具體數(shù)字科學、準確、具體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什么)
(4)作比較:
把某些抽象的或者是人們比較陌生的事物,用具體的或者大家已經(jīng)熟悉的事物和它比較,使讀者通過比較得到具體而鮮明的印象。
事物的特征也往往在比較中顯現(xiàn)出來,說明對象的特點突出。
。ò咽裁春褪裁催M行比較,突出了說明對象的什么特點)
注:在作比較的時候,可以是同類相比,也可以是異類相比,可以對事物進行“橫比”,也可以對事物進行“縱比”。
。5)畫圖表:
把復雜的事物說清楚,采用圖表法,來彌補單用文字表達的缺欠,對有些事物解說更直接、更具體。
。ㄍㄟ^什么圖表的展示,使讀者對什么的理解更直接、更具體)
(6)下定義:
用簡明的語言對某一概念的本質(zhì)特征作規(guī)定性的說明,能準確揭示事物的本質(zhì),使說明更科學、更準確、更精練、更嚴密。
(給什么下定義,科學、準確、精練、嚴密地揭示了說明對象的內(nèi)涵)
。7)作詮釋:
從一個側(cè)面,就事物的某一個特點做些解釋。
。8)打比方:
利用兩種不同事物之間的相似之處作比較,以突出事物的性狀特點,增強說明的形象性和生動性,增強文章的趣味性。
。ò咽裁幢扔鞒墒裁矗鷦、形象地說明了說明對象的什么)
。9)摹狀貌:
使被說明對象更形象、具體。
。10)引資料:
使說明的內(nèi)容更充實具體。
。ㄒ檬裁促Y料,更充實具體地說明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