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僑對南洋的開發(fā):
明代江浙閩廣等省,土地兼并激烈,賦稅繁重,失去土地的農民無法生活,經常流離失所。一部分人不得不離鄉(xiāng)背井,遠涉重洋,流移到國外謀生。出海的人,除農民外,還有商人、手工業(yè)者。他們到南洋去的最多。居住在南洋一帶的中國勞動人民,帶去先進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技術,從事各項勞動,對當?shù)厣鐣洕幕陌l(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
南洋華僑的形成:
1.從唐朝起,我國東南沿海一帶有很多人到南洋諸島謀生。
2.元末明初和明中期以后,或由于朝代變更,世事紛擾,或因為土地兼并,賦役繁重,閩、廣等沿海地區(qū)的一部分百姓無以為生,一部分人不得不遠渡重洋,來到南洋謀生。
3.鄭和下西洋后,更多中國人遷移到南洋各島定居,成為華僑。
華僑對南洋的開發(fā):
居住在南洋一帶的中國勞動人民,帶去先進的農業(yè)和手工業(yè)技術,對當?shù)厣鐣洕幕陌l(fā)展作出了巨大的貢獻。他們有的從事礦產的開發(fā),使荒山變成富源;有的種植甘蔗,大量制糖;有的經營椒園,試用各種方法增加胡椒產量;有的墾荒種田,使不少荒地變成沃土良田,生長稻谷。由于華僑的辛勤勞動,使一些不毛之地變成繁榮的區(qū)域。勤勞刻苦的華僑和當?shù)厝嗣褚黄,對南洋地區(qū)的開發(fā),起了重大的作用。
有的華僑還從事商業(yè)。他們從祖國運去各種貨物,滿足當?shù)厝嗣竦男枰,其中有瓷器、鐵器、銅器和纻絲、綾羅等絲織品。又從南洋運回胡椒、谷米、藥材和棉花等。據(jù)統(tǒng)計,萬歷時進口的貨物,品種達一百多種。這既促進了中國與南洋的貿易,也促進了南洋地區(qū)商品經濟的繁榮。
華僑也和當?shù)厝嗣褚黄鸸餐磳χ趁裾叩那致浴?574年(萬歷二年),廣東人林鳳率領戰(zhàn)艦62艘,水陸軍幾千人進攻馬尼拉,與呂宋人民一起進行了反西班牙殖民者侵略的斗爭。華僑和當?shù)厝嗣窆餐磳η致远窢幹校鲞M了團結和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