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
  

 答案網首頁 | 知識點首頁 | 語文知識點 | 數學知識點 | 英語知識點 | 歷史知識點 | 政治知識點 | 物理知識點 | 化學知識點 | 生物知識點 | 地理知識點 | 知識點梳理
 欄目類別:知識點 >> 初中 >> 歷史

從貧困走向小康

更新時間:2016/7/25 14:12:00  手機版

  小康社會:

  小康社會是古代思想家描繪的誘人的社會理想,也表現了普通百姓對寬裕、殷實的理想生活的追求。所謂全面的小康社會,不僅僅是解決溫飽問題,而是要從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滿足城鄉(xiāng)發(fā)展需要。十六大報告中,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四個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內容。特別將可持續(xù)性發(fā)展能力的要求包含在其中。具體就是六個“更加”:經濟更加發(fā)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進步、文化更加繁榮、社會更加和諧、人民生活更加殷實。

  三步走戰(zhàn)略:

  是1987年10月黨的十三大提出的中國經濟建設分的總體戰(zhàn)略部署:第一步目標,1981年到1990年實現國民生產總值比1980年翻一番,解決人民的溫飽問題,這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末已基本實現;第二步目標,1991年到二十世紀末國民生產總值再增長一倍,人民生活達到小康水平;第三步目標,到二十一世紀中葉人民生活比較富裕,基本實現現代化,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中等發(fā)達國家水平,人民過上比較富裕的生活。

  由貧困逐步走向小康:

  1、新中國成立之初:

  由于戰(zhàn)爭帶來創(chuàng)傷,三座大山的壓迫,新中國解放后,人民生活很艱苦。

  2、改革開放前:

  由于黨和政府的一系列政策,人民生活有所改善,但是進展緩慢。

  3、改革開放后:

  人民生活由脫離貧困、解決溫飽到邁向小康。

 。1)建立“小康社會”是由鄧小平在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在規(guī)劃中國經濟社會發(fā)展藍圖時提出的戰(zhàn)略構想。黨的十二大正式引用了這一概念,并把它作為二十世紀末的戰(zhàn)略目標。

 。2)十六大提出了從經濟、政治、文化、可持續(xù)發(fā)展的四個方面界定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具體內容。

 。3)2012年11月8日,胡錦濤在十八大報告中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全面深化改革的目標。

  我國現代化三步走戰(zhàn)略的杰出成就:

  經過全黨和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到2000年我國實現了現代化建設三步走戰(zhàn)略的第一步和第二步目標,人民生活總體上達到小康水平。這是一個歷史性的巨變。但是,必須看到,我國正處于并將長期處于社會主義初級階段,現在達到的小康水平還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發(fā)展很不平衡的小康。據調查,在全國總人口中,初步達到小康及以上水平的占74.8℅,接近小康的占12.8℅,未達到溫飽的占12.4℅;人均GDP為80。多美元,實現了預期目標,在世界206個國家和地區(qū)中排在130多位。另據聯合國開發(fā)署提出的人類發(fā)展指數,1998年我國在174個國家和地區(qū)中列為第99位,處于中等偏下水平。此外,城鄉(xiāng)二元結構還沒有改變、地區(qū)差距擴大的趨勢尚未扭轉、貧困人口還為數不少。因此,鞏固和提高目前達到的小康水平,還需要     進行長時期的艱苦奮斗。要把我國建設成為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國家,就必須在21世紀頭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設惠及十幾億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會。黨的十六大完整地表述了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

 初中歷史知識點推薦
 高中歷史知識點推薦
CopyRight @ 2018   知識點 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