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答案網! 請  登錄  |  免費注冊   收藏本站Ctrl+D    
答案網
  

 答案網首頁 | 知識點首頁 | 語文知識點 | 數學知識點 | 英語知識點 | 歷史知識點 | 政治知識點 | 物理知識點 | 化學知識點 | 生物知識點 | 地理知識點 | 知識點梳理
 欄目類別:知識點 >> 高中 >> 歷史

拉馬克和早期生物進化思想

更新時間:2016/7/26 17:31:00  手機版

  達爾文的進化論和拉馬克的進化觀之比較:

  1、達爾文是現代進化論的奠基人,而拉馬克則是達爾文進化論的主要先驅者。達爾文進化論與拉馬克的進化觀的基本相同點在于:

 。1)他們都認為地球有很長的歷史地球包括生物在內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處于進化之中;

 。2)他們都是漸變論者,認為生物的變化是逐漸的;

  (3)他們都承認在生物進化中,環(huán)境起了主導作用;

  (4)他們都承認獲得性遺傳。

  2、達爾文的進化論與拉馬克進化觀的主要區(qū)別在于:

  (1)達爾文廣泛地研究了變異,把變異分為一定變異(定向變異)和不定變異,認為微小的不定變異是進化的主要材料;拉馬克認為環(huán)境的變化會引起生物的定向變異,以適應變化的環(huán)境。定向變異、器官用進廢退為進化提供了材料。

 。2)達爾文認為環(huán)境是通過自然選擇而起主導作用的即不同生物具有的不定變異,通過生存斗爭,有利的變異得到保存并傳留后代,有害的變異則被淘汰。如此逐代汰劣留良,微小的變異會逐漸積累而成為顯著的變異,由此形成新的物種;拉馬克認為,生物在適宜變化的環(huán)境中產生的性狀(即獲得性)會遺傳給后代,生物是通過獲得性的遺傳而逐漸改變了舊類型,轉變成新類型,即形成新的物種。

 。3)達爾文認為所有的生物有共同的起源;拉馬克認為不同系統(tǒng)的生物有不同的起源,而且認為物種可以自然發(fā)生。總之,拉馬克學說主要是從定向變異和獲得性遺傳出發(fā)提出的理論在實踐中未得到證明;達爾文進化論則主要從不定變異出發(fā),通過生存斗爭而進行自然選擇,在實踐中得到了證明,取得了勝利。

  拉馬克和早期生物進化思想:

  1、生物進化論思想誕生的條件和原因(背景):

 。1)思想基礎:文藝復興人文主義思潮對基督教神學的沖擊;

 。2)物質基礎:17~18世紀資產階級革命和工業(yè)革命的發(fā)生,使人們思想和視野更加開放。

 。3)理論基礎:細胞學說的確立,為生命科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2、細胞學說的確立:

 。1)發(fā)現:17世紀,英國科學家胡克用自制的顯微鏡觀察軟木片時發(fā)現了細胞;

 。2)發(fā)展與完善:

  ①1838年德意志植物學家施萊登提出植物細胞學說;

 、1839年德意志動物學家施旺把這一學說從植物學擴展到動物學,并進而建立起統(tǒng)一的細胞學說。

  (3)意義:

 、偌毎麑W說的確立與發(fā)展,為生命科學的研究奠定了基礎。

 、诩毎麑W說一經確立,馬上顯示出其生命力,大大促進了生物學的發(fā)展,十幾年里迅速被推廣,并日臻完善。細胞學說的提出對生物科學的發(fā)展具有重大的意義。

 、奂毎麑W說與達爾文的進化論和孟德爾的遺傳學被稱為現代生物學的三大基石,而實際上可以說細胞學說又是后兩者的“基石”。

 、芗毎麑W說在哲學上也具有重要的意義,它使千變萬化的生物界通過具有細胞結構這個共同的標準特征而統(tǒng)一起來。同時有力地證明了生物彼此之間存在著親緣關系,為生物進化理論奠定了基礎。

  3、拉馬克——進化論的的倡導者和先驅:

 。1)主要成就:

 、偬岢錾飶牡图壪蚋呒壈l(fā)展進化的觀點;

  ②提出“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兩個著名的進化原則。

 。2)意義:

  早期的生物進化思想開始形成,為達爾文生物進化論的創(chuàng)立提供了理論基礎。

  施萊登、施旺與細胞學說的建立:

  德國科學家施萊登1838年發(fā)表《植物發(fā)生論》一文,認為,植物中普遍存在的結構是細胞,細胞是組成植物的基本生命單位。第二年,施旺把施萊登的觀點推廣到整個生物界,他在該年發(fā)表的《動植物結構和生長相似性的顯微研究》一文中,用大量資料證明,動植物有機體的結構原則上是相同的,它們的一切組織都是由細胞發(fā)展而來的,細胞是一切生物的基本單位,從而打破了動植物的界限,把二者在細胞基礎上統(tǒng)一起來。施旺還首先提出了“細胞學說”這一名詞。施萊登和施旺提出細胞學說以后,又經過一大批科學家的努力,才正確闡明了動植物細胞分裂的過程,并證明了它們遵循著共同的規(guī)律,從而使細胞學說趨于完善。

  拉馬克與早期進化論:

  拉馬克(1744—1829)出生于法國皮卡第,曾經在教會學校讀書,當過兵,22歲退伍后開始生物學的研究。1778年,出版了專著《法國植物志》,奠定了他在法國科學界的位置,被選為法國科學院院士。1794年,當他已經50歲時,開始轉向無脊椎動物的研究。是他首次把動物分為脊椎動物和無脊椎動物兩類。他的主要著作是《無脊椎動物系統(tǒng)》和《動物學哲學》。在研究過程中,拉馬克發(fā)現,古今生物形態(tài)雖有很大的不同,可它們之間都有血緣關系。他相信今天的生物是古代生物進化來的。他認為物種的穩(wěn)定性只是一種錯覺,物種的進化是逐漸的、緩慢的過程,而人類的壽命又很短暫,所以不易發(fā)現這種進化。他堅信自然界總是循序漸進地產生各種生物的,最先產生的是最簡單的生物,后來產生的是復雜的生物,這就形成了一個由簡單到復雜、由低級到高級的連續(xù)系列。拉馬克還認為外界環(huán)境是引起生物變異的直接原因。生物有適應外界環(huán)境的能力,經常使用的器官越變越發(fā)達,不使用的器官就漸漸退化了。不僅生物的先天的形態(tài)可以遺傳,這種后天獲得的特性也可以遺傳。這就是拉馬克的“用進廢退”和“獲得性遺傳”學說。

 初中歷史知識點推薦
 高中歷史知識點推薦
CopyRight @ 2018   知識點 stephenandchristina.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