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遠鏡:
主要構造 | 開普勒望遠鏡是由兩組凸透鏡組成的 |
原理 | 開普勒望遠鏡是由物鏡和目鏡兩組凸透鏡組成的,不同的是物鏡的焦距長,而目鏡的焦距短,如下圖甲所示。利用這一結(jié)構,先通過物鏡使物體成一倒立、縮小的實像,然后用目鏡把這個實像再放大(正立、放大的虛像),就能看清很遠處的物體了,這就是望遠鏡的原理(見下圖乙)。通過望遠鏡看遠處的物體時,并不是成放大的像,而是使視角變大了,所以才看清遠處的物體 |
目鏡 | 靠近眼睛的透鏡叫目鏡,它的作用相當于一個放大鏡,把物鏡所成的像放大 |
物鏡 | 靠近被觀測物體的透鏡叫物鏡,它的作用是使遠處的物體在焦點附近成倒立、縮小的實像,相當于一架照相機 |
兩個凸透鏡間的距離 | 用開普勒望遠鏡觀察較遠的物體,物鏡使遠處的物體所成的像在物鏡的焦點處附近。這一實像又要仵目鏡中成放大的虛像,實像就必須落在目鏡的焦距以內(nèi)。兇此,望遠鏡的物鏡與目鏡的距離應不大于兩凸透鏡的焦距之和。實際望遠鏡物鏡的前焦點和目鏡的后焦點重合存一起 |
調(diào)節(jié) | 物鏡成倒立的實像,目鏡成正立的虛像。因此,眼睛看到的像相對于原物是倒著的。當從望遠鏡中看到物體偏下時,應將物鏡鏡頭上移,才能使被觀察的物體處于視野的中央。 |
顯微鏡和望遠鏡看到的像都是放大的嗎?
用顯微鏡觀察物體時,要將被觀察物體放在物鏡一倍焦距和二倍焦距之間,經(jīng)過物鏡得到一個倒立、放大的實像,實像的位置存日鏡一倍焦距內(nèi),再經(jīng)其放大,最后得到比原物體放大許多倍的虛像。該虛像和物體比較是倒立的,為便于觀察,需將物體倒放。而天文望遠鏡距離被觀察物體(如天體)很遠,物體和物鏡的距離遠大于物鏡的二倍焦距,經(jīng)過物鏡成一倒立、縮進小的實像,其作用相當于將被觀察物體移近,再經(jīng)目鏡將得到的實像放大,最后得到的虛像比原物體小得多,該虛像和物體比較是倒立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