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懸浮列車的原理
微軟雅黑磁懸浮列車利用電磁體“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的原理,讓磁鐵具有抗拒地心引力的能力,使車體完全脫離軌道,懸浮在距離軌道約1厘米處,騰空行駛,創(chuàng)造了近乎“零高度”空間飛行的奇跡。磁懸浮列車的構想由德國工程師赫爾曼·肯佩爾于1922年提出。
磁懸浮列車的分類
微軟雅黑由于磁鐵有同名磁極相互排斥、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兩種形式,故磁懸浮列車也有兩種相應的形式:一種是利用磁鐵同名磁極相互排斥原理而設計的電磁運行系統(tǒng)的磁懸浮列車,它利用車上超導體電磁鐵形成的磁場與軌道上線圈形成的磁場之間所產生的相斥力,使車體懸浮運行的鐵路;另一種則是利用磁鐵異名磁極相互吸引原理而設計的電動力運行系統(tǒng)的磁懸浮列車,它是在車體底部及兩側倒轉向上的頂部安裝磁鐵,在T形導軌的上方和伸臂部分下方分別設反作用板和感應鋼板,控制電磁鐵的電流,使電磁鐵和導軌間保持10-15毫米的間隙,并使導軌鋼板的排斥力與車輛的重力平衡,從而使車體懸浮于車道的導軌面上運行。